懸棺葬 中華神祕的古老習俗

中華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被不斷的分分合合,而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就會出現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習俗,下面小編要跟大家說的這個懸棺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在我國南方一些古代少數民族裡,就存在把棺木放在懸崖上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strong>懸棺葬

懸棺葬 中華神秘的古老習俗


是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屬崖葬中的一種。在懸崖上鑿數孔釘以木樁,將棺木置其上;或將棺木一頭置於崖穴中,另一頭架於絕壁所釘木樁上。人在崖下可見棺木,故名。懸棺葬工程艱險,耗資大,主要在貴族中盛行。

“懸棺”一詞,來源於梁陳間顧野王(519~581)“地仙之宅,半崖有懸棺數千”(《太平御覽》卷47引)一語。

1946年中國學者考察四川珙縣、興文懸棺葬時,始將此詞作為專稱。

<strong>懸棺的分佈

懸棺葬 中華神秘的古老習俗


懸棺葬遍及川、黔、滇、湘、桂、粵、浙、贛、閩、皖、鄂等省,北方山西也有分佈,主要存在於福建武夷山地區和四川與雲南交界的珙縣、興文、筠連、鎮雄、威信等縣。與珙縣懸棺葬並存的還有崖畫。山西太原北邊的山上也有懸棺,就在中北大學對面的土堂村後面山上,山上有一條通往汾河二庫的公路,沿公路朝二庫走,就能看見懸崖上懸棺。

各地發現的懸棺葬,葬具與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區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屬春秋、戰國之物。這一地區白崖懸棺的隨葬品有龜狀木盤及大麻、苧麻、絲、棉紡織品殘片、殘竹蓆等。四川珙縣、興文一帶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長方形棺,其上為人字坡蓋,屬元、明時期之物。珙縣洛表懸棺的隨葬品以衣服為主,其上裝飾繁縟,隨葬的竹筷上寫有漢字。

<strong>比較著名的懸棺

懸棺葬 中華神秘的古老習俗


<strong>僰人懸棺

“僰人懸棺”位於四川省宜賓市境內,珙縣、興文、筠連等縣境內均有分佈。《珙縣誌》載“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早在1956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僰人懸棺被稱為世界之最、巴蜀一絕。懸棺葬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葬制。珙縣、興文與雲南接壤,為古西南夷腹地,漢武帝開夜郎,置犍為郡時屬僰道縣。

<strong>三峽懸棺

三峽懸棺位於三峽一帶,因為地域不同,有的又叫做船棺、巖棺。瞿塘峽的棺木峽、風箱峽,大寧河巴霧峽、滴翠峽,大寧河上游巫溪縣境內的荊竹壩,西陵峽中的兵書寶劍峽,九畹溪等地都有懸棺。“船棺葬”是巴族的獨特風俗。對古人實行懸棺葬還有數種解釋:一說是借音“高棺”(高官)以保佑子孫後代富貴;二說是為了保護先人的屍體,不讓人獸侵犯;還有一種說法是濮人子孫為了盡孝,(在父母亡故後)“盡產為棺,於臨江高山半肋鑿龕以葬之,自山上懸索下柩,彌高者以為至孝”。

<strong>為什麼要懸棺葬

懸棺葬 中華神秘的古老習俗


古書記載,最早的懸棺大約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福建武夷山一帶,距今有2000多年。那裡是古代百姓越族的居住地,所以有人說百越族是懸棺葬的創始者。後來,懸棺葬遍及湖南、四川、湖北等省。棺木被懸置在山崖上並非最終目的,古書中有“以先墜者為吉”的說法,也就是希望棺木墜落到江河中,隨水漂流而去,所以把懸棺都安置在江河沿岸的峭壁上。

有人認為,是古人為了保護屍體不被野獸吃掉;還有人認為,只有受人崇拜的英雄或君主才能懸棺而葬。沉重的棺木在沒有機械設備的古代,是怎樣安放到陡峭的崖壁上去的呢?在那雲遮霧繞的山崖峭壁上放置了千百年的懸棺,現在等待著人們的科學回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