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乳業帶病上市:併購式擴張 資產負債率近70%

不久前,四川首富劉永好家族的又一家公司新希望乳業首發申請獲證監會發審委審批通過。這也是繼新希望和華創陽安之後,劉永好家族的第三家上市公司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乳業原本為上市公司新希望旗下的乳業資產,但卻因其業績虧損拖累上市公司,2001年被上市公司剝離,成為四川南方希望實業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2015年,新希望乳業嘗試在港股上市,未果,才又轉至A股。

據瞭解,新希望乳業本次計劃發行8537萬股,發行價格為5.45元/股,合計募資約4.65億人民幣。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產能擴建、營銷網絡建設以及研發中心建設等。

招股書的股權關係顯示,liuchang(劉永好的女兒)通過UniversalDairy Limited 持有發行人72.8844%的股份,而劉永好則通過新希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發行人17.4914%的股份。

<strong>併購式擴張,品牌雜亂亟待整合

公開資料顯示,新希望乳業的主營業務為乳製品及含乳飲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低溫鮮牛奶、低溫酸奶、低溫調製乳、低溫乳飲料、常溫純牛奶、常溫乳飲料、常溫調製乳、常溫酸奶及奶粉等9大類。

為了實現由點到面,由單個區域向全國甚至全球範圍擴張的宏偉戰略,新希望乳業發展十餘年來,併購了數十家企業,其中多家子公司為地方性老牌乳企,如創立於1980年的蘇州雙喜、1989年的昆明海子、1990年的雲南蝶泉、1991年的青島琴牌、1999年昆明雪蘭、2002年的杭州雙峰、2003年的河北天香、2004年的四川乳業和西昌三牧、2005年的雲南七彩雲等。

截至目前,公司旗下有35家控股子公司、13個主要乳品品牌、14家乳製品加工廠,11個自有牧場。

雖然依靠併購能很快實現跨區域擴張,但在此過程中,品牌雜亂、定位不清晰等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這對新希望乳業未來的品牌整合能力提出新的考驗。

貓妹注意到,各子公司的經營業績也參差不齊,有些每年豪賺數千萬,有些微盈微虧,少部分企業也會虧損小几千萬。真正賺錢的企業主要還是集中在四川,這也間接說明了新希望乳業仍是一家區域性的乳業公司。

2014年到2018年三季度,新希望乳業的營收分別為35.32億元、39.15億元、40.53億元、44.22億元、37.2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0.59億元、2.97億元、1.46億元、2.16億元、1.75億元。

從營收體量來看,新希望乳業的規模還不夠大,距離實現“中國鮮奶第一品牌”的戰略目標仍有一段距離。上市之後,新希望乳業是否仍會通過併購式擴張的打法來提升業績,做大乳業,值得觀察。

<strong>轉嫁風險,上市圈錢?

新希望乳業上市前,被輿論討論最多的莫過於其居高不下的資產負債率。2014年到2018年三季度,新希望乳業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3.85%、66.09%、76.01%、70.10%、65.37%。

新希望乳業的資產負債率在行業內表現如何?貓妹選了7家乳業上市公司與其作對比,結果如下圖,截至2018年三季度,光明乳業的資產負債率為59.16%,三元股份為56.6%,皇氏集團為45.1%,科迪乳業為43.35%,天潤乳業為41.4%,伊利股份為41.35%,燕糖乳業為31.77%。

新希望乳業以65.37%高居榜首,其中,超過一半為有息負債。要知道,2018年半年報時,其資產負債率還高達69.38%,可見其為了降低負債率應該也做了一些努力。

新希望乳业带病上市:并购式扩张 资产负债率近70%

新希望乳業也曾在財務風險中解釋過負債率高的原因,認為公司主要客戶包括商超和連鎖等渠道,應收賬款回款賬期較長,而公司所處行業為資金密集型行業,生產經營中對流動資金的需求較高有關。且公司融資渠道相較於一般上市公司還較為單一,資產負債結構中向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銀行的短期借款及其他應付款較多,使得負債佔比較高。

儘管如此,從其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來看,新希望乳業與其他乳業相比,其償債能力也是最弱的。

對此,新希望乳業也有解釋稱,公司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以及生產不同類別產品對機器設備的要求,使得公司報告期前兩年對固定資產的購置需求相對較高。

簡單點兒說,資產負債率高是因為要擴大經營,使得資金流緊俏,以前是向新希望老東家借,上市之後就是向資本市場伸手要錢。

就像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曾在接受時間財經採訪時談得那樣,“現在股市不景氣,新希望乳業上市後受追捧程度也不會太高。正因為公司品牌分散,規模效應出不來,成本降不下去,資金就很吃緊,它上市就是為了圈錢。但是現在機構也好,消費者也好,沒那麼容易被忽悠。”

新的問題擺在眼前,上市之後的新希望乳業能為自身帶來多少改變,恐怕也只有劉永好家族知道了……

本文源自貓妹小姐姐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