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區首次開展林木種質資源普查 明晰林木現狀

7月30日,雅安市雨城區林業局林木種質資源普查負責人鄧少華正在伏案填寫報表,自今年4月全區首次林木種質資源普查工作開始起,到現場調查、回辦公室記錄,就已成為他的主要工作。“從最新情況來看,外業調查就快要完成。”談及林木種質資源普查工作,鄧少華介紹,開展該項工作,就是為了查清雨城區林木種質資源的類別、數量、分佈及生長情況,客觀反映全區林木種質資源的數量與質量,分析與評價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現狀,提出全區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護與利用的對策建議,建立雨城區林木種質資源信息庫。由此可見,此次普查對雨城區林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雨城區林木種質資源普查,涵蓋全區所有的喬木、灌木、木質藤本及竹類。全區收集保存的種子園、採穗圃、母樹林、異地保存基因庫、品種園以及各類試驗測定林等也都將接受調查。同時,還將普查原始林、天然次生林、天然過伐林、退化次生林以及近天然人工林內處於野生狀態的林木種質資源,以及工程造林、城鄉綠化、庭院綠化等栽培利用的種質資源(含水果、茶葉、竹類),其中還包括省級以上審(認)定的林木良種、引種馴化成功的樹種(品種)、新品種及農家品種。

“從普查內容來看,比較完善。”鄧少華說,本次普查工作由雨城區林業局聯合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共同開展,根據雨城區的不同經緯度、植被生態類型、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坡度、坡向和海拔,共設計了調查線路34條。

除外業調查外,對調查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核對外業工作調查的內容、範圍、路線及各種調查表等內業工作同樣重要。“可別小看普查工作。”鄧少華說,由於花期、果期等不同,調查的時間因此相對較長,最終完成普查,形成普查結果,前後需要耗時近2年。“雖然耗時耗力,但對於雨城區來說,普查結果將為摸清林木種質資源家底,加強保護和利用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據瞭解,林木種質資源是遺傳多樣性的重要載體,是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基礎,開展林木種質資源普查,對查清並掌握地域內林木種質資源現狀,發現具有保護和開發利用價值的林木種質資源,建立林木種質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制定林木種質資源長期保護與利用規劃提供了依據,為實現林木種質資源科學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現代林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