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73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strong>【题记】

天之道无所不包,善于从容谋划,善于得到相应,善于呼唤到来,善于取得胜利。它就好像是一张无形的天网,天地人万物都在天网之中。柔弱而不争先则能很好的活下去,否则就会触动天网而自取灭亡。

<strong>【正文】

勇于敢①则杀② 勇于不敢则活③

此两者 或利④或害⑤

天之所恶⑥ 孰知其故?

<strong>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⑦ 不言而善应⑧

不召而自来⑨ 繟⑩然而善谋⑪

天网恢恢⑫ 疏⑬而不失⑭

《道德经》73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strong>【注释】

①<strong>敢:争先、坚强。②<strong>杀:失去生命。

③<strong>活:生存。④<strong>利:有利。⑤<strong>害:有害。

⑥<strong>恶:厌恶而杀之。⑦<strong>胜:胜利。⑧<strong>应:呼应。

⑨<strong>来:到来。⑩<strong>繟:[chǎn]宽松的丝带。

⑪<strong>谋:谋划。⑫<strong>恢:[huī] 宽阔广大的样子

⑬<strong>疏:网格稀疏。⑭<strong>失:遗漏。

<strong>【直译】

勇于敢,就会走向死亡

勇于不敢,就能活下去

<strong>这两种勇

前面有害 后面有利

老天厌恶勇于进取

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strong>天之道就是这样:

不去争斗却善于取胜

不用言说却善有回应

不用召唤却自动到来

从容不迫却善于谋划

天网看上去宽阔广大

网格稀疏却无所遗漏

<strong>【绎读】

<strong>勇于敢则杀:勇于敢,就会走向死亡。

《说文》:<strong>敢,进取也。杀,或殺,在金文中没有乂,到了小篆,就增加了乂。乂,在甲骨文中就像是一把剪刀,也有镰刀收割的含义。从殺的金文到小篆的演变,可见乂是个符号,加上表示加强杀的意思。朩,是人形的简化;殳为兵器。有个乂,这个殳就不一定要有了。殺简化为杀,还是很成功的。

在《道德经》全文中,杀还出现过一次:<strong>吾将得而杀之孰敢?

为什么勇于敢则杀呢?因为勇于冒进、出头,则很危险,容易挫折乃至失去生命。

<strong>勇于不敢则活:勇于不敢,就能活下去。

勇于不敢则活,自然会联想到: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可见,不敢是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

为啥不敢也要勇?大家都在争先,你却在后,自然不容易为家人、社会理解;不敢为天下先,也有守雌、柔弱的意思;既然柔弱,也就有专注于无形氣化的意思,自然就会有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的情况。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所以,也需要勇气才能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思想:柔弱者生之徒,坚强死之徒。勇于不争、柔弱,所以,就能活下去。

<strong>此两者或利或害:这两种勇,前面有害,后面有利。

勇于敢是害,用于不敢是利。联想:或培或堕,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行或随。老子常用句法。

<strong>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老天厌恶勇于进取,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老天为什么厌恶坚强、冒进、争先,喜欢柔弱、保守、不敢为天下先?让勇于敢灭亡?谁能知道其中的道理呢?实际上,坚强意味着容易受伤,冒进意味着容易遭受损失,争先则没有成功的案例可遵循而有风险。这些生活之中随处可见实例。

<strong>天之道:天之道就是这样。

或者说,符合天之道的人会有以下特点。注意,天之道与大道不同。天之道是在天地格局之间,而大道则包含了天地人。

<strong>不争而善胜:不去争斗却善于取胜。

<strong>不言而善应:不用言说却善有回应。

《易经》曰: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这里讲,不言也有广泛的呼应。

<strong>不召而自来:不用召唤却自动到来。

<strong>繟然而善谋:从容不迫却善于谋划。

繟:基本字义为宽松的丝带,形容从容不迫、善于谋划的样子。

以上4句形容<strong>天之道无所不包:善于从容谋划、善于得到相应、善于呼唤到来、善于取得胜利。联想:<strong>弱者道之用,老天也一样通过柔弱的大氣,与万物形成普遍的联系,并在整体上掌控万物。万物按照它的无形的时间节律,浮沉与生长之门,<strong>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strong>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网看上去宽阔广大,网格稀疏却无所遗漏。

网,捕获鸟兽或鱼类的器物。简化字网与繁体字網相比,网更接近于甲骨文,与小篆完全一致。天网:在道德经之中只出现一次,所以,<strong>天网是老子顺手拿来比喻天之道;恢恢:表示非常宽大,万物都在其中;疏:网格稀疏,形容老天宽宏大量;不失:若逆天行事则将杀之,不会错失去任何一个。

此句比喻天之道的生杀犹如一套无形的大网,在网之中或者网格之中则活,触动网格则杀,与本章前两句呼应。

<strong>【札记】

《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人盗天地之气以为丹,即盗于穆不已之天命。此命在天即清虚一气,在人即太和一气。惟由平旦直养,直至浩然,充塞乎两大,即返本复命,上下与天地同流矣。养之维何?

一在于死妄心——死妄心贵于刚,刚刚不屈于物,而令正气常伸;

一在于生真心——生真心贵于柔,柔则能悦诸心,而令浩气常凝。

此两者一往无前、奋其果敢之力者,死机也。逡巡不前,甘为懦弱之材者,生气也。勇于敢则杀,勇于敢则活,此进为退基,负为胜本。《易》曰:“日中则仄,月圆则蚀。”天地盈虚与时偕行,或利或害,往往与世相反。故人之所喜,天之所恶也。且夫天亦何所恶哉?好生者彼苍之心,有时不用生而用杀;尚德者上帝之意,有时不以德而以刑。此盖生中寓杀,杀中有生,其意深微,有非人所能测度者。

天之所恶,孰能知其故耶?是以修道之圣人,知福为祸基,柔为刚体,酌经权而用其中,忘利钝而守其正,不与凡人争利害,惟于一己辨从违。至于降灾赐福,惠吉替凶,虽圣人犹难测其微,况下焉者乎?

夫圣之道,亦天之道也。圣人纯任自然,而进退升降,至运转于一身之中。天道无为自然,而生长收藏,常流行于太虚之表,所以不与万物争强。而修短频临,究无一夫之能傲,是不争而善胜矣。不与下民言理,而祸福所及,卒无一地之或逃,是不言而善应矣。虽其中或迟或速、或重或轻,暗中自有权衡,有不由人谋者在。故曰:“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任他才智过人,奸巧绝世,而肺肝洞见,虽张皇掩饰,有何益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洵不诬也。

遏欲贵果,不果则人心放纵,人欲缠绵,故勇于敢者杀———所以杀,人心也。

存理贵柔,不柔即凡气暴躁,元气动摇,故勇于不敢则活——所以活,元神也。

然死心所以活者相济。人心易死,道心易生,顾其中有天道焉。天有好恶,刑与德并施,生与杀共用。人或知之矣,而具生机于杀机之中,伏活机于死机之内,世人未易窥测焉。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哉?

圣人心同天地,知恶之正所以好之——且非恶无以成好。此中循环妙用,虽圣人犹难知之。然而圣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不与凡民争是非而发育万物,无有不荷其煦妪而悖而驰之者;不与凡民言感孚而阴阳迭运,无有不相为默契而悖而驰之者。盖天人一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化何神也!物我同源,廓然大公,物来则应,措何当欤?至人以无思无虑之真,默运神功于生杀之舍,暗袭天机于造化之宫,入水府,造金乡,踵希夷,绝视听,杀者生之,生者杀之,初不知其何以相胜相应,如子母夫妇,不召自来,不谋自合。如此其感孚之捷而神耶?至灾祥予夺,祸福贞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诚无有逃而脱之者,以虚空即道,道即天,不能逃虚空,即不能逃天网。人不违道即不违天,天休不于以滋至哉?【参阅公账号-陈理真古琴】

<strong>【旁通】

《阴符经》: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