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华中科技大学在这份榜单位居第三!

昨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研制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发布。在这份全面聚焦人才培养的榜单中,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三。

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华中科技大学在这份榜单位居第三!

该评价体系创新性的设计了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四大维度和13项评价指标,即<strong>人才卓越度、学生优异度、人才贡献度、国际吸引度。该体系填补了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空白,对于“双一流”建设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同时将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

<strong>什么?

<strong>觉得出乎意料?

从课堂教学质量到教学基础设设施;从激励教师政策到培养教学方法;从创新人才培养到筹谋新工科体系建设;从英才培养样板到医科人才模板......以本为本,华中大一直在行动。

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夯实教学设施建设

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华中科技大学在这份榜单位居第三!


“为本科生讲授一门完整课程,且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进入本单位前50%”,这是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修订的《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实施细则》中对职称评定的一项重要规定。从条文中不难看出,为本科生上课且质量优良已经是教师职务评定的一个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我校重构了基础教学组织,决定在本科教学中实施课程责任教授制度,鼓励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学者”计划入选者和学科带头人等担任课程责任教授或加入课程教学团队。<strong>截至目前,全校依托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有近200个课程责任教授团队。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在狠抓课堂质量的同时,华中大也与时俱进地更新和落实了众多课堂教学纪律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截止目前,学<strong>校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9门,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6门,居全国高校前列;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113门。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求,华中大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布局和运行机制方面下足了功夫。目前,学校<strong>共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8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目39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基地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全方位地为学子的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

激励教师站好讲台 强化教师培训约束

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华中科技大学在这份榜单位居第三!

2017年,华中大启动课堂教学卓越奖、优质奖的评选,同时在原有“华中学者”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学激励实施细则。近年来,学校一方面加强了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教师教学的激励措施。<strong>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华中大用于本科教学的津贴和教学优秀奖励的奖金累计超过1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华中大不断加强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改革、教师批判性思维、“三明治”教学、微格教学、翻转课程设计、教师科学发声等多项教师培训活动,这些内容丰富、极具实践意义的课程吸引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效果也十分显著。2012年至2017年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工作坊173期,讲座38期,沙龙11期,观摩课19期,示范课10期,研讨会3期,咨询35次,培训学校教师累计5110人次,近2100人。

聚焦创新人才培养 探索可复制英才教育模式

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华中科技大学在这份榜单位居第三!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华中大构建了自主选择专业的个性化育人体系。而为了更好地配合这一政策,改造和升级本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培养需要,用信息技术支撑本科教育教学相关改革。启明学院、创新研究院、光电信息试点学院、工程科学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示范学院,以及中欧清洁与能源学院等一批人才培养特区的建立,则是学校利用有限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全新尝试。

我校每年组织和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strong>100余个种类,参与学生5000人次以上;每年新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strong>1000余个,覆盖学生4000余人次。为了学子在创新创业领域能够有更多机会,我校以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和教师团队为依托,<strong>建立了24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18个示范性学生创新团队,同时建设了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文化和资源共享空间一体的校园创客空间、众创空间,<strong>实现了创意、创新、创业全链式覆盖,推动大学生创新项目从研究到应用、创新到创业、校内到校外的无缝对接。

展望未来人才需求 领航新工科体系建设

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华中科技大学在这份榜单位居第三!

作为一所传统工科强校,华中大一直在思索结合自身工科发展人才培养优势的新工科体系建设,这个体系一方面要快速响应社会、产业和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更要远离喧嚣去思考更深层次、面向未来的重大问题,引领产业需求而不是一味跟单。

在充分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下,华中大<strong>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探索的三项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了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党委对新工科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并提出了四点建设四路:第一,要更加敏捷地继续探索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第二,要更好把握未来需求、把握产业方向;第三,院系要围绕新工科建设,找准定位、修订方案、提出理念、创建模式、启动改革、提升能力;第四,院系要重视、支持教材建设,学校要继续加大对教学环节的投入力度,力争在新时代总结出更多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典范,向全国推广。

突破常规教学规则 打造华中大医科人才培养样板

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华中科技大学在这份榜单位居第三!

2012年,华中大<strong>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即附属协和医院)创新性地开展亲友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指导学生从入校起就以“准家庭医生”角色为不同年龄段亲友建立健康档案,动态追踪管理。以亲友为临床教师,以亲友健康问题为教材,巧妙利用情感纽带,在递进式移情教育中促进医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深入落实了全人、全程、全员育人理念。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启动以来,共有1300余名学生从亲友健康管理实践教学中获益。

作为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中国最早的医学院之一,华中大同济医学院目前已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础理论厚、临床能力强、创新潜质大、综合素养高”的育人特色。同时,学校对医科基础设施的投入也不断扩大,今年10月,中国首家中德友好医院正式挂牌于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国际医学中心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

-----

相信看了这些的你,一定会对HUST的浓郁学风有更贴切的感受~

没错,让<strong>“学在华中大”的品牌更加响亮,我们一直在努力!



文字 : 王潇潇 高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