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大獎”|華中大徐順清教授團隊:讓百姓喝上乾淨水

它,既柔軟,又滋養萬物

它,就是生命之源——水

為了讓百姓喝上乾淨水

華中科技大學公衛學院徐順清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

水中汙染物的健康風險識別研究

研究成果剛剛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一起來看他們如何為大眾健康保駕護航

看起來無色無味的水裡有哪些對人體健康有威脅的汙染物?這些汙染物會造成什麼健康危害?造成危害的風險有多大?糖尿病、高血壓、腫瘤是不是也和水相關?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安全,這樣的疑惑對於我們已不陌生。為了讓百姓喝上乾淨水,徐順清團隊一直堅持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效益,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聚焦“三大獎”|華中大徐順清教授團隊:讓百姓喝上乾淨水

圖為徐順清教授

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徐順清團隊<strong>“水中典型汙染物健康風險識別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strong>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採用全生命週期毒理學研究發現了水中典型汙染物新的健康風險,用內暴露評估與健康效應檢測相結合,研發了定量評估人群健康風險的關鍵技術;用生物毒性檢測與化學分離鑑定相結合,建立了基於健康風險的水中特徵汙染的篩選技術。研究成果突破了健康危害識別、人群健康風險評估、特徵汙染物篩選三大技術難題,被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機構用於健康風險評估和標準修訂。

聚焦“三大獎”|華中大徐順清教授團隊:讓百姓喝上乾淨水

早在二十年前,徐順清團隊就隱隱發現了水中汙染物影響健康這一“苗頭”,並開始了水中汙染物的健康風險識別研究。二十年來,團隊跑遍了長江、漢江、淮河、東湖和太湖,考察了各類水源水質和自來水廠的出廠水質,在實驗室培養了幾代小白鼠,在調查現場跟蹤了一批又一批樣本人群,為了向全國甚至世界人民的飲用水健康提供科學依據而不懈努力。

跑遍各地,水的樣本容易採集,人的樣本採集卻成了困難。“不少單位聽說我們要去採樣,都很擔心,害怕團隊的研究會引起人們的擔憂。”面對這樣的誤解和阻力,研究團隊也很無奈,只好想盡各種辦法“找關係”,厚著臉皮要來實驗數據。很多生物標誌物檢測的數據都是他們從醫院和疾控中心“化緣”得來的。“誰在醫院有熟人,幫忙聯繫採集點樣本?”這是團隊成員討論最多的一句話。數據得來不易,更要體現出研究價值,每一項數據都激勵著團隊成員加班加點完成研究。

好在苦心人天不負,經過二十年的研究,團隊終於解答了大家都關心的“水的問題”,並將基礎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團隊發現了水中典型汙染物新的健康風險,為制定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團隊創建了6種水中典型汙染物快速檢測技術和4種健康效應標誌物的檢測方法,識別出東湖水中的致癌風險因子,推動了湖北省政府實施“湖改江”工程(將飲用水源從東湖改為長江)。團隊識別出的淮河流域特徵汙染物,還被列入《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方案》,為淮河流域的水汙染治理指明瞭方向。

研究雖有“樂趣”,卻少了些“刺激”。是因為項目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卻應國家要求必須保密,不能發表論文,而是以報告的形式報給了相關部門;還因為預防醫學不像臨床醫學,看不到“治病救人”的顯著成績。這些,讓研究團隊有些發愁,但卻讓他們更加堅定了為百姓服務、為國家服務的初衷。“環境健康是敏感話題,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負面影響。而且健康的問題是不能用經濟價值來衡量的。我們的研究就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有把更多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效益,才是真正地為民服務”。

“環境對於人體健康的作用是長期的、慢性的,做這樣的研究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我們就必須要有耐心有定性有好的心態。”二十年的研究週期眨眼而過,最早參與研究的周宜開教授現已年過古稀,魯文清教授早已過花甲,當年的毛頭小夥子吳康兵也已過了不惑之年。“團隊中有一批教授和專家一直在堅持做這項研究,才取得了現在的成果。”漫長的研究中,兩代人的堅持不懈,為保障我國飲用水安全和一些重點流域的水環境質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障了人民健康,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雖然時間跨度很長,但是隻要問題沒有解決,只要有國家有需求、百姓有需求,我們就要一直研究下去。”

下一步,徐順清團隊打算做一個長期的出生隊列研究,“或許等我退休了,這些研究可能才會顯現出巨大的價值,更大程度上為環境健康和人的健康保駕護航。”但徐順清相信,即使他退休了,團隊的其他人依然會繼續研究下去。


文字 :範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