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知聲與上海陳天橋腦疾病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在中國互聯網圈,由陳天橋一手創辦的盛大被譽為"互聯網黃埔軍校"。現在許多圈內活躍的大咖(如陳天橋的弟弟陳大年,阿里 CEO 張勇等)很多都和盛大有深厚淵源,他們自稱"盛鬥士"。

"盛鬥士"是盛大離職員工社群,每年一聚。自 2012 年第一次舉辦以來,每年的"盛鬥士大會"是盛大新舊員工們例行的聚首,也是一次分享他們如今在各自領域創業感受的大沙龍。

10 月20 日,"盛鬥士大會 2018 "在上海如期舉行,幾乎所有在上海的盛大前高管都出席了大會,如前盛大創新院語音分院院長、雲知聲CEO黃偉,前盛大集團副總裁、LinkedIn(領英)中國區總裁陸堅,前盛大雲CEO、UCloud CEO季昕華等。和首屆"盛鬥士大會"一樣,陳天橋還是選擇了通過視頻出席,與在場盛鬥士分享了在腦科學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

雲知聲與上海陳天橋腦疾病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strong>雲知聲與上海陳天橋腦疾病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在 2017 年的"盛鬥士"大會上,陳天橋通過視頻的方式宣佈復出,但不在是喧鬧的互聯網領域,而是選擇了一個"冷板凳"——腦科學。在"盛鬥士大會 2018 "上午的活動中,雲知聲與Ucloud、達觀數據、七牛雲、亮風臺等 5 家盛鬥士創辦的知名人工智能企業與上海陳天橋腦疾病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前者將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積極支持、資助研究所的腦科學研究。

雲知聲 CEO 黃偉出席了本次活動,與華山醫院副院長、上海陳天橋腦疾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委員會主任毛穎教授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與來自華山醫院、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知名神經、精神醫學專家教授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探討開展人工智能領域的產學研合作。

雲知聲與上海陳天橋腦疾病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上海陳天橋研究所是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與上海周良輔醫學發展基金會合作組建的一家公益性科研機構,一期投入 5000 萬元人民幣,總投入 5 億元人民幣,致力於打造一個聚集中國優秀的神經、精神醫生學者,進行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研究結合、國際合作的平臺。研究所目前已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達成戰略合作。

雲知聲與上海陳天橋腦疾病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strong>"盛鬥士"黃偉:語音人工智能的未來十年

作為前盛大創新院核心高管,雲知聲 CEO 黃偉受邀出席本次"盛鬥士大會"並發表了題為《AI 的未來》主題演講。他在現場回顧了在盛大的工作經歷,並結合自身創業經歷,分享了自己對於人工智能未來十年發展趨勢的看法。

雲知聲與上海陳天橋腦疾病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提及與盛大的結緣時,黃偉指出,彼時他正任職摩托羅拉,陳天橋的弟弟陳大年通過獵頭邀請他加入盛大剛成立的創新研究院。那個年代中國互聯網企業還處於草莽時期,與摩托羅拉這樣的外企在軟硬件上都有很大差距,同時iPhone 也剛發佈不過一年多時間,在國內智能手機的增長是在 2008 年底開始,基數也僅在百萬級別。而陳大年在此時和黃偉大談移動互聯網,超前的眼光與格局最終打動了黃偉。2009年7月,黃偉正式加入盛大創新研究院,並組建語音團隊。

在盛大任職期間,陳大年沒有給黃偉定什麼KPI,黃偉所負責的團隊當時主要研究方向在語音合成、識別,語義識別等,基本上當前 AI 領域跟語音相關的,那時候黃偉的團隊都有涉及,這也為盛大積累了大量語音基數及專利。其語音團隊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署(NIST)舉辦的聲紋識別評測(SRE)大賽中,力壓麻省理工、斯坦福研究中心、 IBM 等眾多名校、名企,在在9個單項任務中獲得多個單項第一,整體綜合指標第一。

在盛鬥士活動現場,黃偉用"感恩"概括了自己在盛大的經歷。他提到,在盛大工作期間,讓他見證了中國 PC 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遷移,也讓他對行業、技術、產品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為後面創辦雲知聲奠定了基礎。

雲知聲與上海陳天橋腦疾病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2 年6月29日,雲知聲正式成立。經過 6 年多時間的發展,目前雲知聲已成長為行業內為數不多擁有計算能力、算法、芯片能力的全棧式人工智能企業。在盛鬥士大會現場,黃偉向在場盛鬥士彙報了雲知聲公司的發展歷程與公司核心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情況,以及對於語音 AI 未來十年的技術及產業發展的思考。

黃偉認為,未來十年, AI 將取代 50% 的人類工作量,在諸如翻譯、記者、司機、保姆、助理、保安等絕大多數領域,人類和 AI 進行實際意義上的協作將成為常態。伴隨語音識別技術應用於自然對話,未來,感知智能將變得無處不在。在產業化方面, AI 將向行業加速滲透,從當前的效率工具上升為真正意義上的基礎設施。黃偉指出,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行業的日漸成熟, AI 行業泡沫將在近兩年加速破除,未來十年我們或將迎來具備 AI 全棧技術實力的巨頭割據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