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物志 纳兰的边塞|常华

朔漠边关,历来不乏中国文人的观照,早在两千多年的诗经时代,《秦风•无衣》、《小雅•渐渐之石》这样的歌吟就已经描摹出孤星冷月铁甲寒衣和人们反战的呼声,及至汉魏六朝,边塞诗开始发韧,隋代走向兴盛,到了唐代,边塞诗进入到了黄金时代,众多文人墨客都加入到了对边塞的歌咏之中,他们当中,尤以高适、岑参成就最高,高适的雄浑壮阔,岑参的奇峻高冷,让他们在瀚海黄沙之中永久地镌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此后一千多年,边塞诗词层出不穷,但历史好像对这些匆匆过客好像并没有太多地留意,它更像在等待一个不世出的天才,这个诗词天才,应当是有别于高岑的另一种生命的歌吟,他会是谁呢?

清朝人物志 纳兰的边塞|常华

由此,当纳兰性德跃马扬鞭走进大清肇建之初的寒霜冷月之时,历史告诉我们,他,便是那个我们等待了千年的边塞歌者!和所有描摹边关的诗人不同,他的快马,大部分时间是伴着皇帝浩大的仪仗出行的,他是清王朝康熙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他弓马娴熟,御前扈驾是他的本职,康熙要祭祖,他就要跟着去龙兴之地盛京,康熙要西巡,他就要一路鞍前马后,担当保镖,而穿行于白山黑水大漠黄沙之间,这个叫纳兰性德的年轻人又不仅仅是个刀锋凌厉的武士,他更是一个文人,一个身着铠甲的卓越词人。

身为朝中重臣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便是没有八旗子弟身上的骄纵之气,权倾朝野的明珠尽管在朝堂上“连营党羽”“展转贬鬻”,但却对自己的三个儿子要求甚严,尤其是长子纳兰性德,他更是寄予厚望。早在孩童时,明珠便给他请了最好的老师,教他拉弓射箭,骑马狩猎,以至后来可以“上马驰猎,拓弓作霹雳声,无不中”;与此同时,对汉文化的浸润滋养也成为纳兰性德的必修课,不仅在书法上师法诸遂良,更是对唐诗宋词手不释卷,十岁便能写出“瑶华映阙,烘散冥墀雪,比似寻常清别,第一团圆时节”这样的美词,他的座师徐乾学曾说他“在童子已出句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丰格。”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纳兰当然无须为仕途担忧,但他仍能勤学笃行,埋首书斋,十七岁,他入国子监成为太学生,十九岁在举进士的会试中轻松过关,令人惊叹。尽管最后因风寒痛失殿试机会,却于二十二岁以二甲第一名的成绩举进士,进而又因“条对”与“书法”超群,成为康熙身边的三等侍卫,以后不断提升,最后成为正三品的一等侍卫,而这个位置堪称前途无量,清初四大辅臣之一的索尼曾作过侍卫,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是从御前侍卫做起,而已经做到禁廷总管的明珠,更是借助侍卫这个台阶,一步步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清朝人物志 纳兰的边塞|常华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纳兰性德《浣溪沙》

这首《浣溪沙》,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人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即赴黑龙江侦察沙俄犯边敌情时所作,历时四个月,于十二月还京。在深秋远寒、荒烟落照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边塞一派凄冷萧杀之境,其实,这也是纳兰性德的独特词风。熟谙《花间》通读经史的纳兰性德没有像父亲明珠要求的那样,将读书写诗作为当官入仕之路,而是对父亲一再“禁之”的“诗余”——词颇感兴趣,他不仅将其当作了自己巡边扈驾的精神依托,更将其看作了自己融情于文的心灵所系。纳兰词一个突出特点便是一个“情”字,他写给爱妻的悼亡之作充满了伤逝之情,他给一众文学友人的唱和之作充满了知音之情,而当他快马踏清秋走进边塞的无边光景之中,更是饱蘸深情。在纳兰的边塞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已将自己细腻的文人士子的柔情化入雄奇壮阔的边塞景致之中,构成了一种婉约与豪壮相融的审美意境,而和着《浣溪沙》的意韵,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纳兰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词——《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

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在《浣溪沙》之前。在纳兰性德担任御前侍卫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他曾两次东出山海关,而这首《长相思》,是扈驾康熙赴辽东巡视时所作,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着榆关也就是今天的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通明,营帐外风雪交加,纳兰思乡心切,一句“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道出了心中的烦乱,而这样的书写无疑兼具了刚柔一体的特性,当“月低霜重”、“征鸿”、“阴山”这些苍凉的边塞意象被纳兰收入属于自己的词作,人们很难理解,身为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别人都是梦寐以求,纳兰何以生出孤单落寞之意呢?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纳兰这首写自出任侍卫之初的《金缕曲》,似乎可以一窥这个清初才子的心境。按照当时纳兰性德的才能,本应是可以选作庶吉士,在翰林院供职的,可命运偏偏让他挽弓立马,成了一名扈从皇帝的御前侍卫。尽管这样一个官职在康熙看来已是对其青眼有加,在其父亲明珠看来更是“隆恩浩荡”,但在浪漫多情的纳兰性德看来,这个职务显然并非自己所钟,当他的边塞词以凄婉之作居多,找不到岑参的遐思奇想,也不见高适的慷慨悲壮,这个披坚执锐的清廷一等侍卫绝然不会想到,正是自己在字里行间潜藏下的这份孤冷,让边塞的雪野狂沙之中,从此有了一个特别的标签,这个标签,别人无从染指,只属于纳兰性德。

清朝人物志 纳兰的边塞|常华

天妒英才,纳兰性德的人生轨迹仅仅走过三十一年,康熙二十四年,他随同康熙南巡归来后不幸感染风寒,很快便告不治。在短短的扈驾生涯中,纳兰性德共随同康熙出游、行围、祭祀四十余次,而走南闯北的边塞巡视,更给这位才情横溢的卓越词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颗在清初文坛匆匆划过的星斗,在其短暂的人生中,仅词作就完成了三百余首,他的词集《饮水词》,更是成为当时以至后世人们争相传唱的珍品。“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当王国维将其誉为在词的创作上“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一代词宗,当他出殡之日,出现千人送行的场面,英年早逝的纳兰性德应当笑对九泉:“在贵不骄,处富能贫”的人格力量,让他收获了后世的景仰,而他跃马持弓疾驰塞外的形象,又和其清丽婉约的词风一起,构成了一道非凡的文学景观,星移斗转,魅力永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