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星:区块链是数字时代的“立法技术”


陈伟星:区块链是数字时代的“立法技术”



<strong>1、朱岩:新社会范式下的互联网创新区块链将发挥巨大作用

1月22日下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区块链产业经济发展年会上,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在题为《数字经济范式下的产业创新》的演讲中表示,价值互联网是新社会范式下的经济发展模型,是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网状人群系统,是无限信息共享情况下的经济民主趋势。 他指出,新社会范式下,互联网创新产品的特征需要满足移动性、深度参与、智能性三个特征,“利用网络规模经济创造价值=互联网X传统产业”。这其中,区块链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strong>2、网信办:区块链等互联网新技术有效地使公益捐赠全流程更透明

国家网信办今日刊文《“爱在指尖”规范透明 网络公益让爱放心传递》,文中指出,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让公益机构可以建立起端到端、全过程、可执行、可监控、可评估的公益解决方案,使公益捐赠全流程最大化透明,让每一份捐赠真实可查。

<strong>3、数字经济之父:区块链可以帮助政府转型

据新浪财经消息,瑞士日内瓦年度区块链大会于1月21日召开。在会上,“数字经济之父”,畅销书《数字经济》、《区块链革命》作者Don Tapscott在发言中指出,“隐私是自由的基础,诚信是信任的基础,区块链是新的供应链,贸易融资将在区块链上进行。” 他认为金融服务的区块链转型主要集中在八个方面,分别是认证和价值证明、价值转移、价值储存、价值出借、价值交换、投资、价值保证和风险管理、价值审计。在他看来,区块链可以帮助政府转型,最终达到更经济的政府服务、更强化的民主机构和重新构建的中心银行。

<strong>4、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完成首笔区块链国内信用证福费廷业务

据凤凰网报道,近日,中信银行济南分行成功为客户办理了辖内首笔区块链国内信用证福费廷业务。据悉,中信银行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合力开发了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该平台是为福费廷业务量身打造的包括预询价、资产发布、询价确认、债权转让等功能在内的一站式应用服务平台,通过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传统银行间资产交易存在的诸多弊端,极大地提高交易效率,提升银行间资产交易的安全性和降低了交易成本。

<strong>5、交通运输部庞松:目前交通行业对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安全研究不足

据经济日报消息,近日,在2019中国物联网安全高峰论坛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表示,目前交通行业对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安全研究不足,对于汽车自动驾驶、智能船舶等下一代交通系统的网络安全管控尚未形成明确思路。

<strong>6、上海市副市长吴清:鼓励金融服务运用区块链等科技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据上海证券报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清发文称,近期,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未来几年,上海将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部署,争取到2020年建设形成“6+1”格局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中,吴清在“6+1”格局中提到,要建设金融科技中心,鼓励金融服务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投资者和管理风险的能力。

<strong>7、麻省理工教授:区块链可以创造无边界经济

据Cointelegraph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Silvio Micali在接受彭博社的采访时称,区块链可以创造无边界经济。Micali概述了区块链系统的三个主要特性——安全性、分散性和可扩展性,这些特性必须同时发挥作用以实现更具包容性和无边界的经济。直到最近,这三个基本属性中只有两个可以同时实现。

<strong>8、北大教授:区块链技术有望解决数字资产确权问题

据新浪财经报道,北大光华刘晓蕾教授认为,数字资产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资产。然而,数字资产的确权问题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区块链技术有望解决数字资产确权问题,是区块链最核心的发展潜力。

<strong>9、陈伟星:区块链是数字时代的“立法技术”

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发微博表示,区块链是数字时代的“立法技术”: 1. 一部好的法律,不在于文笔有多优美,也不在于内容有多丰富,而在于其逻辑是否精确,是否能做到惩恶扬善的执行; 2.区块链的设计,如同数字时代的法律,不在于功能有多丰富,也不在于系统有多庞大,而在于是否能做到防止作弊、建立信任; 3.区块链创业者,不光得懂技术,还得懂法律、懂金融、懂政治,从而能发明和设计数字时代的法律,并能有效组织数字时代的人类秩序; 4.比特币虽然是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一个区块链应用,但却符合区块链的设计特征,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基于计算机语言的“数字法律”; 5.正因为区块链是数字时代的“立法技术”,所以,防范作恶与激励行善,就是其唯一使命,而且是“绝不包容作恶”的; 6.区块链上的“立法”,即惩恶扬善的算法设计,本来就不是易事,所以需要创业者、监管者、媒体、专家学者等共同区分善恶是非,共同推动执行手段; 7.这个世界的欺诈手法,并不见得是绝症。在优美的技术面前,也许和建下水管道排生活垃圾一样简单。人类社会从相互欺诈的历史循环里跳出来,走向创造与合作的世界,比绝大部分人想象的要乐观。

<strong>10、霍炬:“不可能三角”,是定律,不会变

前盛大创新院高级研究员霍炬日前在接受巴比特采访时表示,区块链中的“不可能三角”,是定律,不会变的,最多是在某个方面进行妥协,或者在某个方面隐藏一些细节,本质是不会变的。在其他的分布式系统里面,也有很多看似突破不可能三角的产品描述,但实际上不是,它肯定是在某一方面妥协或优化,使得产品包装看起来突破了不可能三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