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IMF最新經濟展望:貿易衝突和中美經濟是影響全球走勢的關鍵

世行、IMF最新经济展望:贸易冲突和中美经济是影响全球走势的关键

世行、IMF最新经济展望:贸易冲突和中美经济是影响全球走势的关键

<strong>小新按:

1月2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新了11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strong>調低了明年全球增速。IMF估算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6%,符合預期。而2019和2020年的經濟增速預測值均下調至6.2%。

世界銀行在本月上旬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strong>當前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國際貿易和投資趨於疲軟。新興市場國家發展停滯,出口恢復緩慢,且承受較大的融資和流動性壓力。世界銀行在報告中指出,避免金融市場壓力轉化為系統性風險,需要重建合適的宏觀政策緩衝,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從而更好地應對全球經濟進入非常態帶來的一系列挑戰。

<strong>一、全球經濟增長回顧與預測

<strong>1. 從總體趨勢來看,全球經濟增長稍低於預期。

世界銀行估計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9%,較2018年的3%進一步下調了0.1個百分點。

IMF對全球經濟增速較世界銀行相對樂觀一些,其估計2018年全球增長率為3.7%,預計2019年增長率為3.5%,較去年10月預測低0.2個百分點。

<strong>2. 發達經濟體後續增長勢能不足。

世界銀行預測,2018年西方國家全年增長率為2.2%,與去年中期預測持平。2019-2020年,美歐經濟增長態勢將面臨較大幅度的收縮,日本則在0.5-1%的低位徘徊。

IMF預測,發達經濟體的增長率預計從2018年2.3%的估計水平下降至2019年的2.0%和2020年的1.7%。2018年的經濟增長率估計值和2019年的預測值較去年10月的《世界經濟展望》低0.1個百分點,主要因為歐元區增長率下調。

<strong>3. 發展中國家增長率較預期收縮幅度較大。

世界銀行預測,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2018年經濟增長率為4.3%,較去年6月預計的4.5%下調了0.3%。但世行對後續增長態勢抱樂觀態度,並預測在2019-2020年,發展中國家貿易狀況將得以恢復,增長率達到4.6%的小高潮。

IMF預測,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019年的總體增長率預計將小幅降至4.5%,2020年將升至4.9%。2019年的預測比2018年10月的預測低0.2個百分點。

<strong>二、影響全球經濟走勢的主導因素

<strong>世界銀行總結了掣肘全球經濟增長的幾個重要因素,關鍵詞是貿易、金融和中美經濟走勢。

首先,<strong>貿易衰退是全球經濟驅動陷於疲軟的一個重要因素。

大宗商品出口國的回暖停滯,而大宗商品進口國的經濟活動減速。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面臨經常賬戶的大幅走逆,一些最不發達國家的礦產價格疲軟狀況較為突出。在2019年,約 35% 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人均增長不足以縮小與發達經濟體的收入差距,而在受脆弱性、衝突與暴力影響的國家中,這一比例上升至60%。

中美貿易戰將加劇全球貿易形勢的嚴峻性,導致全球增長走弱並打亂全球相互關聯的價值鏈。2018年,美國政府大幅提高進口關稅幅度,被徵稅的商品價值高達3000億美元,中國是美國實施關稅制裁的主要目標。據估算,如果美國方面宣稱的所有加徵關稅的舉措正式生效,將衝擊全球5%的貿易流並形成其他的外溢效應。

其次,<strong>融資條件趨緊也對新興國家帶來了極大挑戰。

美國經濟向好和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元走挺,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為更好地應對貶值和通脹壓力紛紛採取緊縮政策,導致宏觀經濟持續承壓。而一些經常賬戶長期赤字的發展中國家面臨較重的外債和融資壓力,財政週轉空間有限,經濟脆弱性上升。借貸成本大幅收緊可能抑制資本流入,導致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速進一步放緩。過去增加的公共和私人債務可能加劇面臨融資條件和市場情緒波動的脆弱性。

最後,<strong>美國和中國經濟本身就是全球經濟走勢的重要影響因素。

美國經濟急劇下挫和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將極大程度上誘發全球經濟下行,並通過貿易、貿易和商品市場渠道影響新興市場國家的未來經濟形勢。

<strong>IMF指出,全球前景主要風險來自於貿易談判的結果和今後幾個月的金融狀況變化方向。如果各國能在不進一步增加扭曲性貿易壁壘的情況下化解分歧,市場情緒得以改善,信心增強和流動性狀況會相互強化,促使增長率的提升。但誠如去年10月《世界經濟展望》所述,風險平衡仍然偏於下行。

<strong>三、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

<strong>主要表現<strong>及未來走勢評估

<strong>發達國家方面,美國經濟在2018年的亮眼表現得益於財政刺激,但財政擴張帶來的赤字隱患導致美國在中長期的增長不可持續。歐洲主要受制於疲軟的出口態勢,增長低於預期。隨著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全球增長放緩背景下,市場對發達經濟體收益前景的樂觀情緒也在減弱,股票價格也隨之回落。

<strong>新興市場方面,股票指數在避險情緒升溫的背景下遭到大量拋售,石油價格上漲、產出缺口閉合以及貨幣貶值都對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水平造成一定影響,除中國和印度,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央行紛紛提高政策利率。

世行、IMF最新经济展望:贸易冲突和中美经济是影响全球走势的关键

<strong>(一)美國2018年經濟表現亮眼,2019年形勢不容樂觀

<strong>世界銀行指出,全年GDP增長率達到2.9%,比先前的預測提高了0.2個百分點。受順週期的財政刺激和較松貨幣環境的政策疊加影響,國內需求超預期增長。

<strong>勞動力市場增長強勁,失業率達到近五十年新低,勞動增長率也顯示出上揚跡象;名義工資增速較通脹增速更快,<strong>實際工資緩和提升,長期通脹預期小幅走高,但總體基本可控。

美聯儲副主席Richard H. Clarida在1月10日發表了“2019年貨幣政策展望”的講話。他在講話中肯定了美國經濟在2018年的亮眼表現,並指出聯儲在實體經濟超預期增長、勞動力市場增勢強勁,以及價格指數接近通脹目標的基礎上採取了加息的考慮。

<strong>但世界銀行對美國未來經濟走勢並不樂觀,並指出美國後續貨幣和財政政策調整空間不大,前期財政支出的大幅擴張或在下一階段對增長形成拖累,而持續走高的關稅也將進一步挫傷進出口和對外投資的積極性。總體來看,美國經濟在未來幾年內會經歷回調。

<strong>IMF表示,接近年底市場對美國政府“關門”的擔憂進一步影響了金融部門的情緒。美國公司債券的信用利差擴大,反映了樂觀情緒的減弱和油價下跌引起的對石油部門的擔憂。

在過去7年裡,美國貨幣政策委員會(FOMC)也在不斷根據新的通脹和失業率數據(菲利普斯曲線)調整長期失業率和政策利率目標。在執行層面,FOMC也在審慎評估負債端的情況。

<strong>IMF指出,美聯儲雖然去年12月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提高到2.25%--2.5%,但同時表示2019和2020年將放慢加息步伐。美國FOMC在去年12月的貨幣政策會談紀要中指出,未來幾個月首先要評估最近的市場波動對美國經濟的整體影響再決定是否繼續加息,現階段最重要是保持耐心,繼續觀望。

<strong>(二)歐洲經濟形勢有所緩和,意大利財政狀況持續成為歐元區的重要關切

IMF估計的歐元區2018年的增長率為1.8%,2019年增長率預計下降至1.6%,2020年為1.7%。

世界銀行的估測結果大致相仿,2018年增長率為1.9%,較之前的預測低了0.2個百分點,2019年的增長率預計為1.6%,而2020-21年平均增長率僅為1.4%。

歐洲央行預測2018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為1.9%,而2021年將持續下探至1.5%,主要原因是勞動力供給在部分國家的持續收縮以及漸趨惡化融資環境等共同所致。

2018年12月的歐洲央行宏觀經濟預測報告顯示,三季度歐洲經濟的GDP增長意外走軟,部分反映了汽車製造商所面臨的暫時性的生產瓶頸。

IMF報告進一步補充了區內許多經濟體增長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其中德國經濟增長率下調的原因是私人消費疲軟,實行新的汽車排放標準後工業生產下滑,以及外部需求不振;意大利是因為國內需求疲弱,主權債券收益率居高不下導致借款成本上升等。

2018年末季度數據顯示,歐洲製造業回暖,歐元區經濟基本面回彈,失業率明顯緩解,通脹迴歸目標區間,主要因為能源價格回升帶動。在歐元區內,財政政策溫和擴張。

歐央行預測,短期內區域經濟有望回暖。但法國和意大利的財政赤字不容樂觀,主要受制於公共支出和減稅的社會壓力。意大利的借貸成本不斷升高,市場對政府債務負擔前景較為擔憂。

未來幾年,歐元區增長潛力將持續下探。歐央行儘管已實質上停止擴張資產負債表,但同時表示至少在2019年上半年不提高政策利率,並在第一次加息後較長時間內繼續對到期證券全額再投資。

<strong>(三)日本財政發力,經濟表現好於預期,但增長後勁不足

世界銀行評估的2018年日本經濟增長僅為0.8%,主要因為第一和第三季度天氣和自然災害原因導致的收縮。然而,勞動力市場持續強勁,失業率僅為2.4%,行業工資水平也在提升,但勞動力供給被漸趨疲軟的生產力抵消。

日本央行仍然維持零利率的貨幣刺激取向,並擁有約四成的政府債務。2019年,日本經濟將有所回穩,增長率預計達到0.9%。

IMF預測的日本經濟2019年增長率為1.1%,較去年10月的預測值高了0.2個百分點。預測的調整主要反映了日本今年對經濟提供的進一步財政支持,包括採取措施緩解計劃2019年10月實行的提高消費稅稅率措施的影響。2020-21年,實施緩解措施後,因就業增長放緩和財政吃緊,日本增長後勁不足,世界銀行預測增長率在0.6-0.7%,IMF預測率為0.5%。

<strong>(四)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

世界銀行指出,中國在2018年的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但增長率仍然維持在6.5%相對強勁的水平,<strong>消費為三駕馬車中的主要驅動。企業固定資產投入的反彈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政府支出的回落。工業生產和出口大幅收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製造活動的乏力現狀。進口增長快於出口,經常賬戶盈餘持續收窄。淨資本流出趨勢抬頭,國際儲備小幅走低。受貿易戰和未來增長信心不足的影響,股票價格和人民幣下行壓力較大,主權債務收益率上揚。

商業銀行的影子業務和表外業務在嚴監管趨勢下大幅收縮,對非金融機構的放貸趨勢明顯放緩。但在2018年下半年,政府方面強調了寬鬆貨幣政策環境對緩解貿易戰帶來嚴峻影響的重要性,新建住宅價格重新回升。受熱敏比匯率貶值、能源和食品價格走高的影響,通脹水平緩和上升,但仍然低於目標值。

2019年,世界銀行預計中國經濟增長率將降至6.2%,主要受制於持續疲軟的出口,但國內需求在政策刺激下將保持旺盛勢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形成組合拳共同應對關稅戰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但一定程度上將阻礙“去槓桿”和“防風險”等改革目標的推進。

<strong>四、政策建議

<strong>國際組織都在重申多邊合作對解決當下困境的重要性。IMF指出,各國應當解決對基於規則的貿易體系的根本矛盾,降低貿易成本,並在不提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情況下化解分歧。除貿易領域,各國也需要不斷拓展合作的邊界和內容,擴大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成果,包括金融監管改革、國際徵稅和儘量減少跨境避稅渠道、打擊腐敗,以及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等。

<strong>在國內政策方面,世界銀行和IMF都表示,發達國家需要重點採取措施提高生產率,加強勞動力參與,並保證充分的社會保險。同時,加強宏觀政策備餘,並輔以改革提振潛在產出。譬如在財政政策方面在必要時建立緩衝,貨幣政策應確保通脹預期繼續得到有效錨釘。同時應避免採取不當的貿易和移民政策,拖累長期增長動力。發達國家應當在維護全球貿易體系正當性方面作出更多的表率,履行應有的承諾和責任。

鑑於新興市場國家的政策緩衝有限,世界銀行建議:一是亟需加強貨幣政策有效性,關注金融市場波動和通貨膨脹水平,提高央行獨立性和政策可信度。二是亟待解決外債引發的財政脆弱性,積極拓展財政空間。政府支出也需效率導向,關注最急迫的社會需求和投資領域。三是亟需加大人才投入和技能培訓,充分利用技術變革,提高生產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可持續性。四是切實改善小微企業的資金可及性,通過促進投融資便利化提升實體經濟活力動力。五是進一步推動貿易自由化,加快本國產業融入全球價值鏈。IMF則著重強調了加強宏觀審慎框架、發揮匯率靈活性和保障財政穩健可持續的重要性。

編譯來源: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IMF《世界經濟展望》、歐洲央行以及美聯儲的最新報告及相關講話等

PDF版本請戳“閱讀全文“進行下載

世行、IMF最新经济展望:贸易冲突和中美经济是影响全球走势的关键

<strong>新金融評論

聚焦新金融,獨家、專業,盡在新金融評論。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致力於新金融和國際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於2011年7月14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舉辦, 與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研究院在國內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並積極開展相關研究,逐漸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國際金融為特色的研究道路。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等機構於2015年10月發起成立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心是北京大學的二級機構,掛靠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心致力於開展數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領域的學術、政策、行業研究,向社會提供權威的研究分析,為行業發展提供專業的理論指導,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的政策參考。

此外,為紀念我國卓越的世界經濟學家浦山先生,並推動我國國際金融與新金融的研究和發展,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於2016年7月發起成立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並與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戰略合作,聯合主辦浦山獎。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小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