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息潮”強刺激藥到病除?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夏賓報道】非議息會議,不按套路出牌,遠超市場預期,美聯儲在3月3日果斷出手宣佈降息50個基點。這是美聯儲在次貸危機以來最大幅度降息,原因在於,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活動構成不斷變化的風險,為應對風險,同時支持實現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的目標。

由於美元的全球地位,美聯儲在全球貨幣政策取向上佔據了“帶頭大哥”的位置,美聯儲的動作往往牽動各國央行政策的走向,而疫情全球蔓延的危機確實需要全球協同“作戰”,如何聯合抵抗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在此背景下,全球“降息潮”帶來的強刺激效果如何?降息之外還有其他政策工具嗎?本期歐時經濟茶座將帶來答案。

做客本期歐時經濟茶座的專家: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張瑜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 李金柳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 張明

中信證券分析師 明明

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李湛

全球“降息潮”强刺激药到病除?

圖為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美聯儲大樓。(圖片來源:新華社)

美聯儲降息 專家:金融市場“綁架”下的臨時操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股此前已經出現暴跌,但此番美聯儲降息,金融市場並未“藥到病除”。在降息消息公佈後的數分鐘內,美股三大股指雖悉數暴漲,但最終卻均以近3%的跌幅收盤。且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跌破1%,為歷史首次。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美聯儲此次降息為金融市場“綁架”下的臨時操作,降息落地反而等於官宣經濟惡化,有可能利空美股。

儘管美聯儲在聲明以及新聞發佈會中均表示,美國經濟基本面依然強勁,降息主要是考慮到新冠疫情對經濟活動帶來了不斷增強的風險;但市場總會認為美聯儲掌握最全面的信息,在疫情數據未見明顯惡化的情況下,反而會觸發市場對疫情嚴重衝擊經濟的擔憂。

歷史上,美聯儲僅在2008年金融危機、2001年“9·11”事件、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等嚴重風險事件時方才採用臨時大幅降息的操作,並且每次臨時降息後都伴隨著經濟衰退期的來臨。

因此在張瑜看來,美聯儲的此次行為相當於隱含著官方層面認可了疫情對經濟的嚴重危害,降息反而有可能偏利空。這類似於2016年美聯儲加息落地後,市場將美聯儲的操作解讀為官方認可了經濟強勁復甦,美股反而上漲,本質邏輯是一樣的。“而這次我們也看到,美聯儲降息後,美股反而繼續大跌走勢。”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李金柳指出,此次降息為突發決定,3月議息會議原定3月17-18日。過去的三次“非常規”突發降息有兩個共同點:一是都發生了股市大幅調整,二是隨後不久的議息會議上仍繼續降息。

“我們預計美聯儲未來還將繼續降息。”李金柳認為,一是,鑑於歷史上突發降息往往不是對臨近一次議息會議的替代,而是額外降息,後續聯儲或仍將加碼寬鬆,不排除3月議息會議就再度行動的可能。二是,此次聲明提到,FOMC委員會正密切觀察發展並將採取合適措施支持經濟,鮑威爾表示,一次降息不足以解決供應鏈問題,降息可以避免金融環境收緊。此外,根據期貨市場的預期,美聯儲在4月前再降25基點的概率接近60%。

全球“降息潮”强刺激药到病除?

全球“降息潮”出現 日歐或提速擴表

北京時間3日當天,在美聯儲降息前,有兩家央行已完成了同樣的操作。

澳大利亞央行宣佈降息25個基點至0.50%,創澳大利亞利率新低,其在決議聲明中指出,此次決定是對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的應對措施,疫情對經濟有“重大影響”,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馬來西亞央行緊隨其後,宣佈將隔夜政策利率降低25個基點,至2.50%。馬來西亞央行稱,疫情全球爆發導致金融狀況趨緊、金融市場波動性再次攀升。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表示,疫情將很可能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邊緣,預計大多數主要央行會降息,協調一致的努力可能是央行採取的最明智的方法。

近日,由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牽頭,七國集團(G7)財長和央行行長舉行了電話會議,商討應對疫情及其經濟影響的措施。會後發出的聯合聲明稱,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增長的潛在影響,承諾使用所有適當的政策工具來實現強勁、可持續的增長並防範下行風險。

在此背景下,市場普遍認為這將會是一次央行聯手的干預,因此對其他央行的寬鬆預期也有所上升。

與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量化寬鬆及其後的經濟復甦對比,此輪貨幣政策會有何特點?

張瑜指出,回顧2008年10月G7會議應對金融危機的聲明,當時聲明指出,G7國家將共同採取手段支持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保障金融機構流動性、恢復儲戶和投資者信心。當時的聲明呈現出了G7國家較為一致的政策方向,並且有明確的政策措施,聲明發布後各國便陸續發佈了各項穩定金融體系的政策。

對比此次聲明,聲明中雖然表示將採取措施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但並未明確表達出各國政策將協同實施的意圖,也未提及2008年時那樣明確的應對措施。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認為,新冠疫情可能催化全球進一步邁向低利率環境。2019年以來負利率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關注點之一,全球負利率資產規模逐步擴大。全球增長動能的下降和貿易摩擦、新興產業興起和貧富差距擴大和貿易的不平衡導致的貨幣供需的不匹配、主要經濟體的老齡化趨勢、金融危機後監管政策趨嚴使得銀行風險偏好下降、貨幣政策的錨向資產價格偏移等將全球資本市場推向低利率。

而低利率、低通脹、高槓杆、高資產價格的環境下,金融市場脆弱性很強。在政策空間狹窄,金融市場脆弱的環境下,疫情繼續擴散可能會成為全球利率進一步下行的催化劑。

由於疫情對日本、歐洲的直接影響更大,這兩個經濟體的政策對沖力度應更強。但考慮到日、歐央行均已執行負利率,應對疫情可能要更多依靠財政政策支持。

張瑜稱,目前美聯儲利率區間為1%至1.25%,僅支持50bp幅度降息2次,25bp幅度降息4次,美聯儲利率政策空間進一步壓縮。美國降息後勢必倒逼疫情更為嚴重的日歐放鬆貨幣政策,且發佈會中鮑威爾也提及未來可能會有全球央行的官方協同行動。

但日歐深陷負利率更無降息空間,反而在2019年以來日歐央行擴錶速度有所放緩,未來被逼加速擴表有望提速。3月2日日央行ETF日購買量達到1014億日元,創下歷史新高或可見端倪。

針對歐洲央行3月的貨幣政策會議,市場仍然預期央行將降息10個基點。而在下調利率空間不大的情況下,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都有可能另尋工具。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已承諾,向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並加快資產購買,歐洲央行傾向考慮向受到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和流動性。

全球“降息潮”强刺激药到病除?

圖為戴口罩行人從香港金融管理局所在大樓IFC附近經過。(圖片來源:中新社)

應對潛在危機 發達經濟體政策空間不足

除了降息,各國央行還有哪些方法應對經濟風險?

富達國際亞太區首席投資官Paras Anand認為,經濟前景越差,投資者越憧憬政府及中央銀行向市場提供充足流動性,這種情形近年不斷髮生。但投資者也要留意,這次市場回調(美股近期大跌)是否代表著以往行之有效的劇本已開始失效,政策干預及增加流動性也許不再能夠延長經濟和回報週期。

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直言,全球將開啟降息潮,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經濟危機可用政策空間明顯不足。

美聯儲此次降息後全球其他國家大多會選擇跟進,全球又將迎來一波降息潮,而且鮑威爾表示未來美聯儲可能會再次降息。但歐洲和日本的利率已經是0,實際利率為負利率,美國利率也已經離0不遠,未來如果全球普遍處於負利率時代,對經濟的長期影響可能是深遠的。

此外,如果未來經濟危機真的到來的話,美聯儲可用的政策工具嚴重不足。“如果美國不能有效控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話,全球經濟危機可能離我們也不是件遙遠的事情。”李湛說。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亦表示,目前發達國家用於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空間已經非常有限。

他解釋道,經過3月初這次降息之後,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僅為1.0-1.25%,這意味著美國只剩下100個基點的常規降息空間了,這也是為何美聯儲降息後美國股市不漲反跌的重要原因。特朗普政府在美國經濟增速強勁時仍在大手大腳地花錢,這使得美國政府實施逆週期財政政策的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目前,發達國家紛紛出現負利率狀態,這意味著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空間有限,除非各國央行重新實施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各國國內民粹主義的抬頭,使得各國政府進行結構性改革的空間也日益狹窄。

低迷的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日益狹窄的逆週期宏觀政策空間、仍在升級的中東地緣政治博弈,再加上本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暴發,是造成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新一輪動盪的主要原因。金融市場上的危機是可以自我實現的,這一點值得各國政府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