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2018年检察工作重点解决了这些问题

<strong>get √

刚刚过去的2018年,检察机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从严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检察工作重点解决了<strong>这些问题

,各项工作有新的发展进步。

1

<strong>针对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指引

<strong>● 开展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

针对新时代新任务新实践需要新的思想来指引,检察机关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融入到具体的检察工作变革之中。

2

<strong>针对转隶带来的影响

<strong>● <strong>引领强调转隶就是转机

2018年,检察机关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支持、配合改革。顺利完成反贪转隶,共转隶干部4.5万人。

针对转隶给检察工作、检察人员情感带来的影响,最高检提出“转隶就是转机”,以内设机构改革为切入点、突破口,把转隶形成的空前挑战变成做实做强做优法律监督的难得机遇。

3

<strong>针对有的地方政府对公益诉讼检察

<strong>存在的不同认识、误解

<strong>● 提出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

监督不是你错我对的零和博弈,不是高人一等,赢则共赢、败则同损。

针对有的地方政府存在不同认识、误解,担心影响地方形象和发展,也有检察机关显出畏难情绪,最高检提出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明确提出公益诉讼的本质是帮助、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共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 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23个省份下发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文件。

➤ 检察机关将这一理念延展为做好各项法律监督工作的理念。

4

<strong>针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

<strong>法律规定比较原则

<strong>● <strong>提出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

针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法律规定比较原则,理论上、实践上还存在争论和探索,提出以办案为中心,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把检察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根本是要把案件、把工作做的扎实,把检察自信融入到具体工作中。

➤ 检察机关提出坚持精准监督、跟进监督。民事抗诉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优先选择在司法理念方面有创新、进步、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抗诉一件促进解决司法理念、政策、导向问题。

➤ 针对有的检察建议发出后“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最高检要求首先提高检察建议的质量,把问题指得精准,解决建议于法有据、合情合理,可行性、操作性要强,同时坚持持续监督、跟踪监督,努力把检察建议做成刚性。

5

<strong>针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strong>● <strong>提出必须实事求是、严格依法、

<strong>确保质量

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随后,最高检对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出明确部署,自上而下,层层推进。

针对这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以往不同的政治站位和时代背景,最高检提出必须实事求是、严格依法、确保质量,不人为拔高或降低。

➤ 重拳“破网打伞”,特别强调在检察办案环节有“保护伞”线索应当发现而未发现就是失职,发现了不移送就是渎职。

6

<strong>针对检察机关对三大攻坚战承担的

<strong>法定职责

<strong>● <strong>研究制定意见措施

针对检察机关对三大攻坚战承担的法定职责,检察机关邀请生态环境部、国院扶贫办、银保监会负责同事作专题辅导,分领域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制定“8条意见”。

➤ 与生态环境部签署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合作协议。

➤ 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32078人。

➤ 专门召开司法救助工作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会,主动将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 提出“10项检察举措”,推进长江经济带11省市跨区域司法协作,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肯定。

7

<strong>针对平等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

<strong>抓落实不够的问题

● <strong>要求全国检察机关更具针对性地

<strong>把握司法政策

针对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抓落实不够的的问题,检察机关专门到全国工商联调研,召开服务民营经济座谈会,了解民营企业家深层司法需求。

➤ 从2016年以来制定的3个文件中归纳出11条,要求全国检察机关更具针对性地把握司法政策。社会普遍认为抓得比较实、比较具体,许多民营企业家、人大代表充分肯定。

➤ 调卷审查涉及民企不同类别典型案件,制发案例指导准确适用法律。

8

<strong>针对各地监检衔接配合处于

<strong>探索、<strong>磨合期

● <strong>强调要以沟通协调为总原则,

<strong>支持配合监委开局起步

针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后、各地监检衔接配合处于探索、磨合期,特别强调要以沟通协调为总原则,全力支持配合监委开局起步。

➤ 配合制定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工作衔接办法等文件,逐步建立起更为明确、严格的规范和程序。

➤ 对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部分侦查权,从一开始就要求注意规范、审慎履职,已专门下发规定,明确管辖范围和办案程序。

9

<strong>针对民事行政检察专业能力

<strong>相对不足<strong>的问题

<strong>● 提出借助智慧、用好“外脑”

针对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力量和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最高检提出借助智慧、用好“外脑”,鼓励各级检察院向外部“借力、借智”。

➤ 最高检组建103人的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从全国人大代表中选聘98名具有专业知识和社会影响力的同志担任特约监督员,借助他们的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法律和政治智慧,促进提升法律监督水平。

10

<strong>针对领导干部和检察人员违纪违法问题

● <strong>坚持严管就是厚爱

检察队伍出现问题,一个都嫌多!针对领导干部和检察人员违纪违法问题存量不少、增量仍有发生,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坚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办案。

➤ 对9个省级院党组开展政治巡视,对最高检4个厅级单位开展“机动式”巡视,及时移交相关问题线索。专门召开两次“闭门会议”,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点名道性通报。中央领导同志予以充分肯定。

11

<strong>针对司法改革有的措施没有真正

<strong>落实到位

<strong>● 提出务实推进“精装修”

针对司法改革有的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有的在执行中走样,变形,最高检提出在巩固中深化、在深化中巩固,务实推进“精装修”,研究制定《2018—2022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

➤ 2018年,最高检部署在12个省份开展监狱巡回检察改革试点,改“派驻”为“派驻+巡回”,巡回检察人员不固定,后一轮巡回检察发现前一轮不细致、不认真,该发现重大问题没有发现,就要严肃问责。这项制度得到各方面充分肯定,试点不到半年就被纳入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