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斂、不收手——從通報看落馬貪腐官員共同點

“理想信念喪失,紀律意識淡薄,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生活腐化、道德敗壞,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嚴重違反了黨的紀律,構成違法,並涉嫌職務犯罪,且在黨的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2018年12月2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黨委書記、副所長李春華被“雙開”的通報。

記者梳理發現,黨的十九大以來,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發佈的給予黨員領導幹部黨紀政務處分通報看,他們違紀違法問題雖有不同,但“不收斂、不收手”是其中絕大多數人的共同特點。

在高壓懲治態勢下,仍有腐敗分子一意孤行、頂風作案,這警醒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一刻不松、半步不退,徹底打掉腐敗分子尤其是不收斂、不收手者的囂張氣焰、幻想妄念,有力削減存量、有效遏制增量,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

<strong> 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不收斂、不收手”,短短6個字,表現形式卻多種多樣。

2018年11月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貴州省原副省長蒲波的“雙開”通報中,可以看到不收斂、不收手的多種表現形式——利用職務便利違規為他人在幹部選拔任用方面提供幫助,組織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以賭博方式斂取鉅額錢財,通過“大賭”“假賭”大搞權錢交易,違規經商辦企業,違規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股權和購買定向增發股票……

梳理相關通報發現,這些腐敗分子不收斂、不收手的表現,往往因其分管領域的不同而顯差異。

河南省環保廳原副廳長陳新貴利用職務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財物,違規收受他人禮金、禮品,違紀違法財物總額摺合人民幣3427.93萬餘元,其中發生在黨的十八大以後的違紀違法金額佔74%。其違紀違法行為大多與環保業務有關。

陳新貴自認為環保業務項目技術要求嚴、准入門檻高,專業性比較強,外行很難參透其中的秘密,自己搞權力尋租、權錢交易可以瞞天過海。於是,從企業環評到水汙染監測,從土壤修復到大氣監測,從固體廢物拆解到醫療垃圾處理,他把貪腐的黑手伸向了環保業務的各個領域。商人李某某既不是項目直接承建商、供應商,也無環保行業相關專業資質,卻在陳新貴安排下,掛靠在一家有資質的公司名下承接了大量環保項目,陳新貴也心安理得收受340萬元“分成”。

湖南省國土廳原黨組書記、廳長陳三新,則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通過直接給下屬打招呼等方式,為親屬“提籃子”承攬工程,為他人在承攬礦業權評估業務、辦理探礦權證、申辦相關資質等方面提供幫助,單獨或夥同他人收受鉅額財物。

“不收斂、不收手錶現形式多樣,恰恰說明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從事反腐敗理論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田坤認為,腐敗存量依然不容小視,腐敗增量仍在以不同形式增加,要將打擊不收斂、不收手的領導幹部列為重點之一,不斷強化震懾效應。

<strong> 不收斂不收手成因複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雷霆萬鈞之勢正風肅紀反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虎拍蠅獵狐,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黨的十九大後,全面從嚴治黨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重整行裝再出發。

在反腐敗高壓態勢下,為何還有人不收斂、不收手?田坤認為,首要和根本的原因是有的領導幹部精神缺“鈣”,理想信念喪失,宗旨意識扭曲。眾多落馬官員的懺悔錄也說明了這一點:腐敗行為的發生,無一不是從“總開關”出問題開始的。

心存僥倖,是不收斂、不收手的重要原因。一些腐敗分子對反腐敗鬥爭抱有“鬆口氣”的幻想。

據介紹,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省紀委監委通報了20名受到黨紀政務處分的黨員領導幹部,其中14人在黨的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佔70%。辦案人員說,那些不相信“伸手必被捉”的人,在僥倖心理主導下,貪慾戰勝了敬畏,不斷以身試紀試法。

“深陷腐敗泥潭,身不由己;在腐敗慣性牽引下,欲罷不能。”天津市紀委監委第二審查調查室主任王曉建認為,有些人在黨的十八大後繼續“伸手”,與此密切相關。這種情形在家族式腐敗、集團腐敗中較為明顯。

有的人敢於在腐敗路上“不剎車”,是因為“自信”手段高明,能逃避“法網”之外。陳三新在收受好處時,有所謂的“原則”與“高招”:認為靠得住、不會出賣自己的人送的錢物,自己才收;把收受的錢財存入他人賬戶代管;收受他人所送車輛並登記在他人名下……但事實一次次證明,貪腐者無論用啥“高招”,最終只能是自欺欺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極少數人自知罪孽深重,放棄自我救贖的機會,索性破罐子破摔。”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楊偉東表示,這類人雖然為數最少,但危害和負面影響尤烈,受到嚴懲是咎由自取。

<strong> 把“嚴”字長期堅持下去

不收斂、不收手的危害,十分巨大。

“首先是無視中央、對抗中央,是‘四個意識’不強、對黨不忠誠不老實的直接體現。”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公方彬坦言,黨的十八大以來,不僅查處力度大,教育、挽救的力度也很大。在此背景下,竟然還敢不收斂、不收手,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民群眾對黨中央反腐的信心,必須嚴厲懲治,絕不手軟。

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排除錯誤思想幹擾,不鬆勁、不停步、再出發,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發展,努力奪取全面從嚴治黨更大戰略性成果。

決心堅如磐石,行動雷厲風行。魯煒、孟宏偉、賴小民等意識形態、公安、金融領域高官的落馬,就是這種決心和定力的有力詮釋。

與此同時,地方各級紀委監委也在“同頻共振”。黨的十九大閉幕後不到半個月,江蘇省紀委通報淮安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海平被“雙開”的消息。黨的十八大後,該省財政廳取消了各類不規範的獎金名目,時任淮安市清河區委書記的王海平,仍打著各種幌子,違規從區級財政列支各類獎金,名目繁雜、自我考核、超額髮放,且給自己定最高獎金係數,每年個人累計達100餘萬元。

“必須嚴厲打擊不收斂、不收手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打掉腐敗分子的囂張氣焰。”江蘇省紀委監委第二紀檢監察室副主任張斌表示。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結合新的形勢、任務和條件明確規定,“重點查處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

《條例》作出如此規定,體現了兩點論和重點論、把握“樹木”與“森林”關係、減少腐敗存量與遏制腐敗增量的有機統一,有利於提高反腐敗的精準性、實效性,有利於不斷釋放執紀必嚴的強烈信號,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

“既要在加強監督上與時俱進,更要引導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其精神境界。”公方彬認為,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保持“永遠在路上、一刻不停歇”的冷靜清醒和堅韌執著,把“嚴”字長期堅持下去。(本報記者 周根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