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守規矩的人反而越吃虧

1968年,美國生態經濟學家加勒特·哈丁,在一篇論文中探討了這樣一個情境:

有許多牧民,都共用一塊兒公共草場放牛。這時,有一位牧民想多養一頭牛來增加個人收益。但是他也知道,<strong>草場的承載力是有限的,如果再增加牛的數量,這塊草場只怕會逐漸退化。

為什麼越守規矩的人反而越吃虧


但經過一番理性的權衡,他最後還是決定多養一頭牛。因為一頭牛對草場的影響有限,而且<strong>草場退化的代價,是由全體牧民共同承擔的,<strong>而多養一頭牛的收益,卻是他一個人的。這樣算下來,他還是賺了。

不過,事情馬上就超出了他的控制……

問題是,<strong>其它牧民也是這麼想的……

於是大家都開始偷偷放牛。<strong>牛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草場資源耗盡了,這群牧民也全部破產了。

這種情況,就被形象地稱為<strong>“公地悲劇”:<strong>不受規範的公共資源,一定會被自私的個體過度剝削。

這個源自生態學的概念,逐漸被多個學科所採用,並且能解釋很多常見的日常狀況:

舉個例子,公共泳池人越多,氣味就越刺鼻。這種刺鼻的氣味,其實是<strong>泳池中的氯制消毒劑和人體尿液發生了化學反應

的結果。

為什麼越守規矩的人反而越吃虧


那為什麼總有人往公共泳池裡尿尿?其實他們也是抱著這樣一種心態:<strong>池子這麼大,我尿一點兒馬上就被稀釋了,根本沒啥。

結果大家都這麼想,公共泳池就遭殃了……

為什麼越守規矩的人反而越吃虧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往小了說,<strong>公共廁所的衛生紙總是消耗得特別快、共享單車總是特別容易壞、公園裡的狗便便總是特別多;

往大了說,<strong>企業過度排汙導致河流汙染、各國碳排放增加導致全球變暖、航天器增多導致太空垃圾越來越多……

這些都是公地悲劇在人類社會中的體現。

“公地悲劇”很難解決,因為<strong>雖然每個參與者都知道過度使用會導致公共資源枯竭,但任何參與者都無法阻止事態的繼續惡化。

因為總會有人抱著<strong>“就算我不這樣做,別人也會這樣做”的心態,去為自己謀取更多利益,加劇事態的惡化。

為什麼越守規矩的人反而越吃虧


從這個角度來看,公地悲劇其實也是一種<strong>囚徒困境:每個參與者都從自己的個人利益出發做出了選擇,結果卻是所有人的利益都受損了。

為什麼越守規矩的人反而越吃虧


不過,“公地悲劇”也並非完全無解。哈丁就提出,可以通過將<strong>公地私有化

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比如如果把公共草場分塊劃給個人,那每個人就都有了保護草場的的動機:

為什麼越守規矩的人反而越吃虧


或者也可以在維持公有的前提下,<strong>對人們進入這塊公地的權利進行限制和分配:

為什麼越守規矩的人反而越吃虧


另外哈丁還認為,指望人們良心發現來解決公地悲劇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strong>通過法律、制度、行政措施、經濟懲罰等各種強制手段,來限制人們破壞公共利益的行為。

比如對圖書館的存包位進行收費,就可以有效減少隨意佔用櫃子的行為。

為什麼越守規矩的人反而越吃虧


也有學者提出,社會還可以通過<strong>信息公開的方式,利用輿論壓力,來倒逼大家守規矩,並<strong>對遵守規則的人予以一定獎勵。


為什麼越守規矩的人反而越吃虧



回過頭來看,在哈丁所描述的情境中,那個第一個選擇多養一頭牛的牧民,未必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壞人。

但由於規則的缺失,<strong>所有人都不得不參與到這場對公共資源的爭奪中來:因為越守規矩的好人,最後反而會成為最吃虧的那個人。


為什麼越守規矩的人反而越吃虧



也許可以說,如果要走出公地悲劇的困境,就必須建立起一套清晰且有力的規則。


為什麼越守規矩的人反而越吃虧



畢竟,<strong>如果侵佔公共資源的人不必付出任何代價,那最終受損的,就將是整個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