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價位之間的酒,工藝、口感有何區別?

因為成本、酒質、競爭、市場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白酒市場價位梯度明顯,幾塊錢、十幾塊錢到幾百塊、上千塊、幾千塊,各階段都有。

總體來說,白酒的品質和價格是呈正比的,但也不能忽視,整體上兩極分化特別嚴重。高端酒越賣價越高,低端酒因為利益低,酒質也越來越差!

題主提到工藝和口感以及成分,這也是低端酒和高端酒的區別所在。但是同樣是酒,工藝、口感、和成分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不同價位之間的酒,工藝、口感有何區別?

<strong>第一個工藝方面。

白酒生產可以說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行業,因為產酒要耗糧,而中國要養活十幾億的人口,這在現在問題不大,但在幾十年前、乃至整個封建社會,都關係到人們的溫飽問題。

要解決既要吃飯、又要喝酒的雙贏局面,國家只有從工藝上著手了。上世紀50年代,國家開始嘗試液態酒釀造工藝,也就是酒精勾兌技術,這種技術參考自蘇聯的伏特加酒生產。使用地瓜、秸稈、玉米等等副農村品生產食用酒精,再進行盤勾調味,灌裝銷售。

這種工藝生產,剩下了糧食,而且釀造時間大幅度降低、方便進行工業化、大批量生產。要知道當年茅臺酒廠耗時半個世紀才達到1萬噸產量,但這種業態工藝生產法輕輕鬆鬆達到。

因此現在市面上,絕大部分的白酒都是用這種工藝生產的,加上許多違規生產的統計,起碼在85%以上。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幾塊、十幾塊的都屬於這種酒了!

不同價位之間的酒,工藝、口感有何區別?

<strong>第二個是口感。

白酒的口感太豐富多彩了,別看都是清亮透明的液態,但在口感上劃分絲毫不必各種原料、口味的飲料少,單純分香型酒十二種,而且每個香型還有優劣好壞之分,就算同樣是十幾塊錢的酒,口感同樣是有卻別的。

當然,十幾塊錢的酒與幾百上千的酒口感差別,就相當於好酒與劣質酒的差別了。成分上,劣質酒原料低端、生產只是通過過濾,雜質含量多。而純糧好酒選用好糧食,一般都是通過蒸餾,雜質含量少,對身體影響也小。

實際口感上,劣質酒刺激性強、辣味苦味明顯,入口烈性明顯、難以下嚥。喝完之後,因為含有雜醇油以及微量甲醛,會有口乾、頭痛、胸悶、嘔吐的情況。過量甚至危及生命。

不同價位之間的酒,工藝、口感有何區別?

而幾百塊錢的優質好酒,口感更顯柔和(即使同樣酒精度)、再好一點的酒,口感醇厚。而如果是珍藏的年份酒,那口感就是醇甜了,沒有絲毫過重的刺激感,但又充分保有酒的屬性。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強調,少喝酒喝好酒了,經常喝幾塊、幾十塊錢的酒,其實是對乙醇上癮了,並不是在喝酒。而喝好酒是一種享受,對身體影響小,不口乾、不上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