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散文:大秧歌

鄉村散文:大秧歌

一種音樂,因為喜慶而動人心絃。一種舞蹈,因為簡單而流傳久遠。鑼和鼓敲出盛世佳節,綢加扇舞熱冬天的雪。這就是東北人人會扭,老少喜歡的東北大秧歌。

早些年,農村到了冬天的季節,農民們基本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活計不多,除了睡覺,就是走東家去西家串門嘮家常,再就是看個紙牌,用撲克擼個“大點”什麼的,大多數人是實實在在地像貓一樣“貓”在冬天裡。那陣子,一年裡最隆重,最熱鬧,最高興的娛樂活動就是過年扭大秧歌,看大秧歌。

農曆臘月二十五、六,過年的東西張羅差不多了,村裡的人開始組織排練大秧歌了,到了大年初一就正式開扭。

敲起鑼,打起鼓,嗩吶吹起來了,鄉村的年味從這個時候也越來越濃了。

咚咚鏘,咚咚鏘……

啦滴嗒,滴啦嗒……

鑼鼓聲,嗩吶聲,把鄉親們壓抑一年的情緒撩撥得如顛如狂,走路也踩在鼓點上,情不自禁地扭起腰肢……

鄉村散文:大秧歌

是呀!誰能禁得住這鼓點的撩撥,嗩吶聲的誘惑!這是喜慶的鑼鼓啊!震得松枝上的雪落,震得小鳥歡跳。春夏秋冬同泥土打交道的莊稼人,望著大囤滿,小囤流,肥豬歡,雞滿架的日子,是該好好地樂呵樂呵了。紅男綠女的青年人不約而同地加入了扭大秧歌的隊伍,他們扭得傾心,浪得盡興,完全沉浸入一個歡樂的世界裡。憨哥靚嫂們芳心未泯,在鑼鼓聲中,一個“上裝包頭”,一個“下裝鬥醜”,愛情又一次將冬天溫暖。還有那好樂呵大媽,扮刁潑的老太太,手拿兩根棒棰,耳戴紅辣椒,耍著大煙袋。長鬍須的大爺扮滑稽的老頭,駝背,拄柺杖,盡情地扭,忘情地逗,好像年輕到十七、八。誰也不害羞,誰也不取笑誰,什麼憂愁,什麼煩惱,在咚咚鏘,啦滴嗒鼓樂中,都煙消雲散,臉上開的都是春天的花。

大年初一是冬季最冷的時候,西北風扯著嗓子不停地“嗚—嗚—”吼叫,颳得大樹“吱—吱—”直響。枝頭的麻雀凍的“嘰嘰喳喳”叫聲不斷、老母雞凍得一個爪子站在窗戶臺上蹦上跳下,瑟瑟發抖。大花狗凍得直呲牙……男人們戴著狗皮帽子,叼著煙撒歡地去攆秧歌隊,女人們穿著花衣服,用毛圍脖把頭緊緊地裹在裡面,你拉我扯地跟在秧歌隊後面看。屯子裡的大街塞滿了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子不時地在路邊點燃“小鞭炮 ”扔向人群,嚇得人們慌忙躲閃,他們乘機而入,鑽到裡邊,搶佔到了有利地形,看個清楚。稍大一些的男孩們則不知從何處爬上了臨街房頂,然後以勝利者的姿態驕傲的高喊著。圍觀的大人有的讓孩子騎在自己的肩頭,有的扶著孩子站在牆頭上。臨街住戶窗臺上,年紀比較大老年人趴在窗戶前翹首觀望。好像誰少看一眼就感覺失去點什麼,或者少得到一點什麼似的。

鄉村散文:大秧歌

秧歌隊過來了。最前面打頭是披著鬥蓬,持大扇子的,我們都叫他“傻公子”。他是秧歌隊的指揮,他手上的扇子就是指揮棒,變換隊形,扭什麼樣式都要聽他的號令。秧歌隊的演員裝束各異,除了有包頭的女角,逗醜的,更特別的是頭戴金箍,手舞金箍棒的孫悟空;憨態可掬、敞胸露肚,扛釘耙的豬八戒;還有身披袈裟、唸唸有詞、慈眉善目的唐僧、挑行李的沙僧。還有手捧花籃的“藍采和”、手擎雨傘的“許仙”,手捧寶塔的“託塔李天王”,頭佩花翎的“穆桂英”、手握龍頭柺杖的“佘太君”等人物造型。 “孫悟空”不時舉目遠望、欲騰雲駕霧; “豬八戒”氣喘吁吁、逗趣著身邊的“嬌妻”……看熱鬧的人受感染了,也加入到秧歌隊伍裡來,沒有了輩份,忘記了年齡,扭熱了冬,燃燒了雪。

秧歌隊一般都是正月初一在大街上扭一天,到了初二,就開始給各家各戶拜年了。秧歌隊扭到了誰家的院,誰家就在門口放鞭炮,拿出煙來招待大家。有的在屯裡當個“大頭小腦”的,或者在城鎮裡工作吃“商品糧”的人家,有點趾高氣揚地給一些賞錢,有了賞錢,大家扭得更歡。一家挨一家拜年,家家戶戶都拜到了,也到正月初五了。五天年過完,秧歌隊暫時解散,到了正月十五鬧元宵的日子,秧歌隊又組織起來開始鬧花燈了。在這天的晚上,扭大秧歌的演員們都手持各種樣式的燈籠,有的是白菜狀的,荷花狀的;有的是五星狀的及圓形燈、還有八角燈、六角燈等,基本都是用秫秸自己扎制的紙糊燈。鑼鼓打,嗩吶吹,鄉村沸騰了,這邊扭大秧歌舞燈,那邊井沿旁“滾冰”,燈光閃爍,人流如潮,多彩的燈籠把整個屯子映照得通紅,把農民的心照得暖意融融。

多少年過去了,淡忘了很多的事。但是,給我帶來快樂和幸福的大秧歌卻是一直留在心中。現在,在城市廣場和街道看見扭大秧歌人群,聽見那鏗鏘的鼓點,悠揚婉轉嘹亮的嗩吶曲調,仍然會駐足觀望許久。享受心裡淌蜜般的幸福——

鄉村散文:大秧歌

鄉村散文:大秧歌

鄉村散文:大秧歌

鄉村散文:大秧歌

鄉村散文:大秧歌

鄉村散文:大秧歌

鄉村散文:大秧歌

鄉村散文:大秧歌

鄉村散文:大秧歌

鄉村散文:大秧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