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仅仅存在14年的王朝,却在中华历史上作出了五大贡献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年诸侯分裂的局面,基本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其开创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自秦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基本都延续秦朝的各项制度,这主要体现在秦朝的四大贡献上。

秦王朝:仅仅存在14年的王朝,却在中华历史上作出了五大贡献

NO1、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大统一”是单纯的地域统一,而“大一统”不仅是指地域统一,更多的是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高度集中、政治制度整齐划一的庞大的中央集权帝国。秦国统一六国,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废除分封制及建立郡县制,使秦国成为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NO2、统一文字

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其中就包括“书同文”。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书写方式各不相同,极大的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影响中央法令政策的通行。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便令李斯对文字进行整理,从而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从而实现了文字的统一,从而加强了各地交流,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在思想和文化上维护了中国的统一。

秦王朝:仅仅存在14年的王朝,却在中华历史上作出了五大贡献

NO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货币和度量衡都不统一,对各个地区经济交流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同时也不利于中央政府征赋税。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同时以秦币为基础加以改进,使秦半两(方孔钱)成为全国统一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初步成熟,并影响了周围国家,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实现了车同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时代货币和度量衡的基础,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消除地方割据。

秦王朝:仅仅存在14年的王朝,却在中华历史上作出了五大贡献

NO4、北击匈奴、征服百越,极大的开拓了疆域

匈奴人广泛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期以来逐步强盛并经常南侵。为解除匈奴威胁,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率军三十万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收复了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并迁移人口进行开发。同时,为抵御匈奴的进攻,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对抵御匈奴进攻,保障中原生产和安定,起了重要作用。

越人广泛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部族众多,史称“百越”。秦灭楚后(前223年),王翦率秦军继续南进,征服了今浙江一带的越人,设置会稽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派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分为五军,进攻百越,征服闽越,以其地置闽中郡(今福建福州)。征服南越和西瓯,设立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为了解决秦军粮饷运输问题,在湘水、漓水间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交通,同时征发五十万人戍边,极大的促进了珠江流域的开发,加速了民族融合。

秦王朝:仅仅存在14年的王朝,却在中华历史上作出了五大贡献

NO5、称帝 创立立郡县制 为后世制度打下了基础

秦所创设的皇帝制度,把最崇高的名号、最显赫的地位、最根本的权力集中到君主一人身上,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它通过朝议和文书、舆服、后宫、陵寝等相关规定,把“君尊臣卑”的政治伦理制度化,树立了皇权的绝对统治秩序。

全面推行郡县制,意义同样重大。公元前221年,围绕着如何有效地统治广土众民,在秦廷之上爆发过一场不同观点的争论。秦始皇采纳了廷尉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作为中央政府辖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各级长官的任免、考核、奖惩之权,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与此前的分封制相比较,郡县制使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得以充分展示。

自上而下的专制官僚体制,取代了此前的贵族等级制。中央有以丞相为首的政治中枢机构。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行政首脑。太尉一职,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述,是秦官,为武官之长,地位与丞相对等;而据学者多年来的研究,太尉不见于秦国与秦朝的历史记载,或是当时根本没有这一职官,或是虚而不设。御史大夫一职,在秦及西汉的地位十分显赫。既掌握监察百官的实权,又负责为皇帝起草和传达诏书;既是丞相的辅贰和递补者,又对丞相有监视和牵制之实——由此可见是为皇帝的耳目亲信之臣。另有习惯上所称的“九卿”,分管中央政府的具体政务。在地方上,不仅郡县各自设官分理行政、军事、监察诸事,还在县级以下的基层单位,设立了负责行政管理的乡一里机构,以及负责治安管理的“亭”、负责教化的“三老",使当地有威望、有实力的“长者”充任。从而建立起由上到下的官僚统治体系。

此外,秦所设立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军事制度、户籍与土地管理制度,以及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统治政策,都对此后直到清朝末年的历史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影响。所以清末的变法志士谭嗣同才会有“两千年之政,秦政也”之言。

结语:秦朝以“酷暴"的形象定位于青史,分外引人注目。,这固然是由它的历史内涵所决定,不可否认的是与汉代的批判性政论也有相当关系。比起这种定论是否完全符合历史原貌的质疑更为重要的是,秦始皇和秦王朝,作为“暴君”、“暴政”的历史实例和反面教材,不断地被人援引,劝告不同时期的当政眷,如果自恃掌握国家权力而以繁役酷法暴虐百姓、残民以逞,就会重蹈亡秦覆辙,在民众的反抗中土崩瓦解;政权易手。这种劝告,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有效。后世在专制体制之下出现的“开明”政局,往往与夏桀、商纣、秦始皇、隋炀帝等“暴君”所提供的历史鉴戒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