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潮下的網約車司機百態:轉型當陪練、開會務車、考證不過

截至目前,三證不齊的網約車還能在滴滴平臺接單。不過,司機普遍反映平臺的單子會優先派給三證齊全的網約車。

和往年一樣,年關將至的當下,叫車成了讓人頭疼的事。

週二早晨6點50分的北京北五環,叫車已經變得不太容易。輪番在三個網約車平臺上叫車,一個20公里以上的訂單,最終以1.5倍的價格才成功下單。

“現在還好點,過兩天外地司機都回家了那才難叫車。年後也不會好,很多外地司機這次回老家之後就不來了,反正不符合合規政策,來了估計也幹不長。”來自網約車司機張師傅的反饋是,他周圍的那些專職網約車司機已經紛紛開始轉型,回老家的回老家,就算年後再回來那些願意繼續開專車的人也不多了。

清退潮下的網約車司機百態:轉型當陪練、開會務車、考證不過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此前做過的一次全國網約車市場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7月,合規網約車數量是17萬,佔網約車總量的0.54%,合規司機數量是34萬,佔司機總量的1.1%。

之前有媒體曾披露滴滴平臺的註冊司機有近3100萬,而合規司機的比例很低,如果全面清理不合規車輛,勢必單多車少,將引起運力嚴重不足的問題。

儘管滴滴目前尚未公佈平臺上合規司機比例,但2018年12月18日,滴滴曾公開表示正在克服困難,持續並加快清退平臺上不符合《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的司機和車輛,強化派單合規性引導,逐步減少對不合規人員和車輛派單,直至停止。

同一天,易到也公開發聲表示,在截至2018年12月18日的4個月時間裡,公司已完成清退存量不合規駕駛員逾50萬人。

即使這50萬的數據對於專車平臺而言也還只是九牛一毛,但專車司機們已經到了不得不做決定的關鍵檔口。

如果說早兩三年前專車司機們的抱怨更多的是補貼銳減開專車不賺錢了,而當下這批司機在合規化的政策紅線前面對的是去還是留的問題,當然有的人還得感嘆一句,“想留不能留。”

網約車規範化,是大勢所趨,有助於保障乘客的安全,使市場競爭良性有序。在規範網約車的同時,幫助原來的網約車司機,早日持證上崗,緩解打車難,意義也不小。

清退潮下的網約車司機百態:轉型當陪練、開會務車、考證不過


製圖:蔣皓明

<strong>被迫出走的專車司機

張凱還開著他的那輛京牌的GL8。

從2014年初就加盟易到開始,這輛車陪著他經歷了易到、優步、滴滴還有神州專車的神州優駕。

在專車司機這個名詞“廣而告之”的這幾年來,張凱算是入行早,賺到錢,佔過便宜的那一撮人。

和很多人一樣,張凱依然記得2014年年底到2015年春節前的那段好日子:一部智能手機、一本駕齡超3年的駕照、一輛車價超10萬人民幣使用年限不滿5年的本地牌照汽車,只要擁有這三樣基本“裝備”,無論接入哪一家專車平臺,不少專車司機都能輕鬆月入過萬,羨煞旁人。

那時候,各家專車公司都能隨手挑出批量產生的月入兩三萬的專車司機。那時候,補貼是讓不少專車司機幹勁十足的直接動力。

“拋去油費,一開始一個月也能有1萬6的收入,後來補助上來了,補助多的時候有一個月到手2萬多呢。”張凱回憶道。

但這樣的好光景只停留在2016年,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併之前。

要知道,當年優步中國對專車司機的補貼曾有過令人豔羨的“一週接80單獎勵8000元”,那時候的優步司機每個月只拿獎勵都能月入兩萬。

只是,兩家合併之後,專車平臺的補貼銳減。

在市場競爭迴歸理性之後,司機端的補貼政策越發縮水,不得已之下,張凱不得不連車裡面配的水都精打細算起來,有時候會偷偷把崑崙山換成康師傅,或者如果乘客不要就不放了。“給乘客準備的礦泉水也得我們自己買,雖然價格比市面上便宜點,但是平均算下來,一天總有幾單白跑了。”

事實上,司機補貼不斷縮水之後,有些司機已經放棄在專車平臺上接單。“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賺錢了。以前補貼高的時候,一個晚高峰就能賺將近1000塊,現在補貼政策太過苛刻。”

王立峰就是那個時間點放棄了開專車。

作為神州專車最早一批的專職司機,王立峰在2015年年初拿過6000元以上的保底底薪,算上每天的接單的收入,月入過萬很輕鬆。後來專車底薪一降再降,為了節約成本,各種考核又越來越嚴格,2017年他選擇了轉行,成了北京一家1對1陪練公司的陪練教練。

因為兩年多開專車的經歷,王立峰如今的服務態度和開車技能還挺受學員歡迎。“這也算是一種收穫吧。”王立峰半開玩笑地說。

讓張凱一直堅持在專車平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那輛GL8是京牌。在牌照資源稀缺的北京市場,這也是他不小的優勢。

但按照此前的專車新政,網約車平臺的個人和車輛必須經過審核,司機需要通過考試來領取網約車駕駛員資格證,具備相關資質後方可上路參與營運。

而考證的前提是需要將車輛改為營運車輛,這意味著車輛將被強制8年報廢。

張凱的車已經開了快5年了,如果8年被強制報廢實在是不划算。但如果不將車輛改為營運車輛,這就是“黑車”。

2018年,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多次對黑出租車、黑網約車等開展打擊。按照新規要求,對於網約黑車,執法總隊將對車輛進行30天至60天的扣押,並對司機處以1萬~3萬元的罰款。

這樣的處罰力度足夠嚴格,扣車1~2個月,基本上網約車司機也不用繼續接單幹活了。因此,很多司機擔心被查都不敢再出去拉活。

2018年底,張凱最終選擇了放棄,帶著他的那輛京牌GL8加盟了一個車隊,每天接一些商務訂單,沒活的時候就在家歇歇。

清退潮下的網約車司機百態:轉型當陪練、開會務車、考證不過


製圖:蔣皓明

<strong>被考試難倒的京籍司機

2016年7月,《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發佈,也讓此前由於破壞性創新而一直身處輿論風口浪尖的滴滴、Uber終於看到了“合法身份”。

由於網約車新政規定,網約車的准入條件由地方政府制定,因城施策,一城一策,這也使得各個城市對於網約車的“合規”有著不同的標準。

其中北京要求“京人京車”,同樣要求“本地戶口、本地牌照”的城市還有上海。而深圳、廣州、杭州等地則要求有本地牌照,但不限本地戶籍,持有居住證者也可。

但專車新政發佈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網約車市場一直停留在新政的灰色地帶,非京籍司機,非京牌私家車大量存在,大家心照不宣。

2018年7月1日起正式開始實施的《北京市查處非法客運若干規定》打破了這一現狀,不合規的司機開始減少接單觀望。

根據滴滴2016年公開的數據,在上海當時已激活的41萬餘司機中,僅有不到1萬名司機具有上海本地戶籍,比例約為2.4%。而北京網約車司機中,北京本地戶籍的佔比也很少。

根據規定,網約車合法上路必須具備“三證”,即網約車平臺要有經營許可證,車輛需具備運輸證,駕駛員要取得從業資格證。

在眾多專車司機中,房師傅是最有望成為合規網約車司機的那一批人。

70後的房師傅,北京人,有一輛符合要求的北京牌照車,最後卻“倒在”了網約車駕駛員資格證的考試上。

一般來說考取網約車證大致需要6步,分別是“網上報名-網上預約-現場確認和約考-參加考試-查詢成績-現場領取網約車資格證”。如果你是社會人員報考網約車則需要進行兩門考試,一項是全國公共科目考試,一項是北京區域科目(理論+實操),而出租車轉崗的滴滴車主則只需要進行北京區域科目考試。

其中,全國科目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考試題庫按交通運輸部規定執行,主要考查交通常識、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服務規範等,類似考駕照時候的科目一。

而區域科目考試則地域性較強,各地的交通委運輸管理部門會結合當地地域特色來進行考題的編制,常考的包括一些當地的主要大街、環路、旅遊景點、商務街區、客運站等地理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區域考試中還包含英語聽力。

英語聽力考查的是車主們的日常用語,考查範圍也就是早上好(Good morning) 、下午好(Good afternoon )、很高興為您服務(It’ s my pleasure to serve you)等簡單用語。

但就是這些簡單的英語難住了房師傅。

“之前還有題庫,跟著題庫死記硬背就行。現在連題庫都沒了。”自詡開車實操一流,但是英語實在學不進去的房師傅已經在網約車駕駛員資格證的考試上失敗了兩次,是否進行第三次他也有點猶豫。“我算是京人京車,但是我覺得未來政策肯定會放開,都是本地人來開專車那肯定跑不過來,那不就跟出租車一樣了。”

和房師傅一樣篤定政策會放寬的還有來自東北的方宇。方宇有輛京牌車,前陣子還回了趟東北老家考了網約車駕駛員資格證。

“這證也不知道有沒有用,車輛轉營運性質什麼的還是再等等吧,反正現在戶籍條件不過關,我在回龍觀有個小飯館現在主要是老婆在張羅,不忙我就出來跑跑車。實在不讓開,我就回去接著開飯館。”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在2018年11月28日的發言中表示,將根據各地網約車新政的要求,“制定分城市分階段合規目標”。

截至目前,三證不齊的網約車還能在滴滴平臺接單。不過,司機普遍反映平臺的單子會優先派給三證齊全的網約車。

不過滴滴方面強調,已加大合規化投入力度,設立證件辦理推進專項資金,組織專職人員加快推進證件辦理,積極組織駕駛員培訓,和合作夥伴一起鼓勵、引導司機辦理人證車證。

(文中張凱、王立峰和方宇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