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了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但這個險種,你大概從未考慮!

你買了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但這個險種,你大概從未考慮!

<strong>賈大娟/文

決定寫這篇文的時候,其實我是有點糾結的。

在大部分人來諮詢家庭保障時,首先考慮的是重疾險,“病不起”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但是,另一個風險,卻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英年早逝”。這樣的風險,也是多數人不願意談的,畢竟聽上去“蠻不吉利”的,這也是我下筆時糾結的原因。

記得看過一篇文,叫做《八零後,死都不敢死的年紀》,看了很感慨。但是感慨過了,也不會真的去設身處地去想,如果,假設,萬一,我不在了,家人怎麼辦?


你買了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但這個險種,你大概從未考慮!


<strong>大病來臨 如何避免人財兩空?

一個朋友在諮詢重疾險的時候就提出疑問:你說重疾險是起收入補償的作用的,但是一旦患了大病,重疾險賠的錢肯定是拿來看病療養啊,其實起不到現金補償的作用啊!一旦沒治好,錢也花光了,人也走了,那小孩怎麼辦呢……

是的,其實想到重疾風險,就應該想到身故風險。我們知道,就我們現有的醫療條件來說,一旦面臨大病風險,不一定要命,但一定要錢。這就是醫療險和重疾險的作用:不必擔心治療和休養的花費,能夠最大程度帶來治癒的希望。

悲傷的是,如果不幸遇上了“要錢又要命”的情況,如何避免人財兩空的境地?這時候,壽險的意義就凸顯出來了。

所謂壽險,就是以人的生命為標的的保險,一旦人不在了,保險就會給予補償。畢竟,重疾的死亡率還是不低的,如果治療無效,人走了,雖然重疾賠付的錢可能花光了,但是壽險賠付的錢留下了。

不過很多人就要說了:人都沒了,要錢何用?

但是,如果兒女尚幼、父母待養、配偶又沒有足夠的賺錢能力,那麼一家人未來的生活,如何正常地繼續呢?如果能在身後留下一筆錢,讓家人可以衣食無憂地度過接下來的幾年,是不是走得也會很安心?

我記得在看動畫片《尋夢環遊記》時,在電影院裡哭得稀里嘩啦——死亡不是永別,遺忘才是。作為一個二寶媽,我還是希望,不論我和先生在還是不在,我們的孩子還能繼續接受應有的教育,還能有機會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還能帶著我們的愛走下去。


你買了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但這個險種,你大概從未考慮!


我個人會對目前上有老下有下、身負房貸的80後群體建議,為家庭經濟支柱配置重疾+醫療+壽險。這是一個兩全的保障,病了自己有錢用,走了家人有錢用。

<strong>“不受待見”的定期壽險

根據保障期限的不同,壽險主要分為兩種: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顧名思義,終身壽險保障終身,無論何時身故,保險公司都會向身故受益人賠付相應保額;而定期壽險保障某一段時間,如果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內死亡,則保險公司向身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如果保險合同到期,被保險人仍然生存,則保險公司不再承擔責任。

終身壽險的意義,更多地在於稅務籌劃、資產傳承等,這個暫且不論。我們今天只談定期壽險。

從定義上可以看出,定期壽險是一種消費型產品。

目前,定期壽險並不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產品。根據《2018 年中國人身保險產品研究報告》,2017年保險公司報備的個人定期壽險為101個,佔所有報備產品的4.4%。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客戶不喜歡,保險公司也不喜歡。

現在“諱疾忌醫”的人應該很少了,但是願意談身故的也還是不多。沒事兒談什麼死,多不吉利啊!死了才賠,不死不賠,多晦氣呀!客戶不喜歡。

保險公司也並不愛開發和推薦這種產品。單純的定期壽險,件均保費低,多少單的保費規模,才能抵得上一單年金險!保險公司不喜歡。

但是,想要轉移早逝帶來的經濟損失,定期壽險是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由於定期壽險屬於消費型保險,所以保費會比終身壽險低很多,即槓桿率很高。

保費有多低呢?舉個栗子,30歲男性,購買一款保障期限30年、保額50萬的定期壽險,繳費期間20年,年繳保費1450元。如果選擇保障期限20年,那麼年繳保費僅800元。

(不恰當地對比一款終身壽:保額50萬、繳費期間20年,年繳保費近9000元。但是,終身壽險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單純比較保費並不合適,僅僅為了方便理解定壽的費率。)

可能有人要問了,意外險不是也有身故責任嗎?是的,但是根據保險賠付的“近因原則”,意外險包含的身故責任,只有“意外”是身故的近因時才能得到賠付,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經常在新聞中聽到的“猝死”,由於近因不是意外,而往往是隱藏的疾病,所以大多數意外險是不賠的。

而定期壽險,無論是意外還是疾病,只要在保障期間內出險,都是能夠得到賠付的,保險責任簡單明確。

<strong>如何選擇定期壽險?

其實,只要能夠接受定期壽險的理念,那麼在為家庭配置保障型產品時,“重疾+醫療+定壽+意外”的組合,就是比較全面的了。

那麼,該選擇什麼樣的定期壽險呢?大娟羅列了以下幾點:

你買了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但這個險種,你大概從未考慮!


1、保險責任。定期壽險的保障責任比較簡單,有些產品只有身故責任,有些產品包含身故和全殘,那麼在選擇時,就要注意看清楚是否有全殘責任。

2、保障期限。保險期限有保10年、20年或30年的,也有保到被保險人60週歲、70週歲等,可以自主選擇。保險期間的選擇,取決於承擔家庭責任的年限,比如房貸要在20年後還完,那麼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應該不少於20年。

3、保額。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大娟每次都要碎碎念:買保險就是買保額。定期壽險的保額是與被保險人承擔的家庭責任掛鉤的,因此,定期壽險的保額,應為數年內的家庭日常支出費用+房貸等負債+父母贍養費用+子女撫養教育費用。

4、健康告知&免責條款。健康告知決定了能不能承保,而免責條款決定了能不能賠。免責條款當然越少越好。而健康告知可以根據自身體況選擇,身體健康的人群可以任性挑選,而身體有異常的人群可以選擇“健康告知少、沒有職業限制、免除條款少”的產品。

5、保費。定期壽險最大的特性就是槓桿高,因此在相同的保額、相似的健康告知和免責條款的情況下,選擇便宜的那個就好。

<strong>結語

上文說了,定期壽險是一種不被重視的保險,不好聽,保費低,一般也不會被直接推薦。但是它能起到的作用,卻是其他險種無法替代的。如果你遇上了為你推薦定期壽險的代理人或經紀人,請珍惜TA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