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李亮魏小軍:《姥姥的餃子館》以現實主義視角定格時代精神

從12月26日開始,家庭情感大劇《姥姥的餃子館》在央八正式和觀眾們見面。該劇播出僅一週收視破1,播出第11天收視破2,穩居全國上星頻道冠軍,歲末年初,這部劇極其溫暖,也為2019年開了個好頭。

《姥姥的餃子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福建世紀長龍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王曉明執導,李亮編劇,老戲骨陳小藝、何政軍攜手魏小軍、劉浩聞、方貽萱、王雨薇等實力派演員聯袂主演。

專訪丨李亮魏小軍:《姥姥的餃子館》以現實主義視角定格時代精神

該劇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主人公薑桂芳帶著一家五個子女開設、經營“桂芳餃子館”的幽默故事,展開了一幅自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普通中國家庭精彩紛呈的生活畫卷。

沒有流量小生的《姥姥的餃子館》如何成為全民熱追的爆款劇?編劇如何創作出如此真實的故事?劇裡備受爭議的虎二姐怎麼就一直抓不住生活的重點呢?帶著這些疑問,近日,頭條姬專訪了編劇李亮和劇中方亞梅的扮演者魏小軍。

對話演員魏小軍:上天從來不會辜負認真拍戲的人們

見到魏小軍的時候,她熱情禮貌又散發著一種知性溫婉的氣質,不太像劇裡飾演的方亞梅熱烈張揚的性格。很多觀眾都很討厭方亞梅這個角色,覺得她自私、虛偽、無情,面對觀眾的熱議吐槽,魏小軍耐心的講述著她對這個角色的理解以及這部劇的幕後故事。

專訪丨李亮魏小軍:《姥姥的餃子館》以現實主義視角定格時代精神

頭條姬:《姥姥的餃子館》這部作品最打動你的地方是什麼?

魏小軍:這是一個現實主義的題材,劇情裡所有的人物都是以小見大,每一個人物是飽滿的,她有優點也有缺點,有小智慧,也有雞賊的一面,我們沒有去塑造一個高大上的形象,也沒有去刻意醜化一個人。這部劇把人性的很多層面都體現的淋淋盡致,更貼近於生活,更接地氣。

頭條姬:為什麼選擇老二(方亞梅)這麼愛作的一個角色?

魏小軍:當時看這個戲的劇本的時候,老二就很吸引我的眼球,但是我特別擔心自己能不能勝任這個角色,後來要定演員的時候是導演替我決定的。

頭條姬:飾演方亞梅這個角色的難度是什麼?

魏小軍:一個是她折騰,還有就是她咋呼的個性。這種人物你演不好,如果沒有內涵的支撐,整個人是浮著的。還有一種很難把握的,就是她的虛榮,但其實她也是很要強的一個人,她那種要強的勁兒是懂她的人才能看明白。當時就覺得這個人物太複雜了,就怕這方面難把握。

專訪丨李亮魏小軍:《姥姥的餃子館》以現實主義視角定格時代精神

頭條姬: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場戲?

魏小軍:印象最深刻的是母子相認那場戲。因為當時我們全劇組的人都殺青了,就留下我的最後一場戲。在拍之前,我們所有劇組的演員抱到一起哭起來了,真情實感很感動,現在劇組很少會有這樣的場面。但是我當時一直沒有,因為我知道我後面還有特別重要的一場戲要完成,所以積蓄了大量的情感情緒在裡面。包括那一抱,實際上你仔細看我的手都是凍僵,都是通紅的,因為導演要一拍面在他身上留下手印的效果,如果配合不好,就得弄掉再重新拍。

頭條姬:在劇組有沒有什麼比較有趣的事?

魏小軍:我們劇組太好玩了,因為創作氛圍特別好,就跟家一樣。首先冬天拍夏天的戲就很有趣,本來凍的哆哆嗦嗦的321一開機還要表現的很炎熱,可是嘴裡有哈氣怎麼辦?那就先把冰棍兒、冰水含都嘴裡,這樣說臺詞的時候就不會有哈氣。

頭條姬:之前出演了很多電視就《傻春》、《正陽門下》、《情滿四合院》大多數是婚戀題材,您比較喜歡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嗎?

魏小軍:對,我是有偏愛的。我喜歡這種劇本里的人情味、厚重感以及樸實度。當劇本能夠直擊人心,實實在在打動了我內心深處,我才相信別人也會被打動。

專訪丨李亮魏小軍:《姥姥的餃子館》以現實主義視角定格時代精神

頭條姬:《姥姥的餃子館》想傳遞給觀眾什麼?

魏小軍:其實每一個人在年輕氣盛的時候,都會容易做一些衝動的選擇,但是年齡越大,內心越平靜,越重情感,實際人到老的那一刻,有很多綜合的情緒在裡面,有值得炫耀的成就感,也有暗自傷神、傷心懊悔的時刻,最後最想依靠的無外乎就是親情,這就是我們餃子館傳遞給觀眾朋友們最直接的東西:迴歸親情。

對話編劇李亮:語言築起來的真實承載著許多真摯情感

編劇李亮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中戲中正平和的教學體系讓他深刻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現實主義。《姥姥的餃子館》之所能夠觸動普通觀眾的精神敏感,是因為把鏡頭直抵人物內心,凡是成為了心靈史的作品,才能在藝術發展的歷史上留下它的價值。採訪編劇李亮的時候,他告訴我這部戲有長達7年的漫長創作歷程,期間遇到過建組失敗、IP大盛、資金鍊斷

等一系列挫折,雖然一路很坎坷但還是堅持下來了,這部戲一定不完美,但是它足夠的濃情,而之後李亮也希望除了做編劇之外,未來還是要回歸導演行業,希望有合適的機緣能夠實現願望。

專訪丨李亮魏小軍:《姥姥的餃子館》以現實主義視角定格時代精神

頭條姬:為什麼想創作這樣一個作品,遇到過波折嗎?

李亮:

最開始就是靈光一現,因為我姥姥特別疼愛我,她以前有在鐵路飯店工作的經歷,薑桂芳的原型就是來自我的姥姥,姥姥沒事總愛給我講故事,久而久之就想把她寫下來了。這是我所有劇本里創作最暢快的一個,因為它不是定製的商品,是我腦海裡的原創劇本。

頭條姬:劇本的初稿到最後定稿,改動最大的地方是哪部分?

李亮:最大的變化是,因為製作週期太緊張,我忍痛刪掉了六七集的戲,現在只有最後三集交代了一下第三代的故事,這對姥姥這個人物其實是有損失的,因為後來我用了大量的篇幅展現她的脆弱和無助,等真到了孫輩這一代人,很多事情他不再能處理,性格不再剛強有力了,為什麼叫姥姥的餃子館,其實是以馬凱的視角去講述,最終拿掉了有一些遺憾。

頭條姬:有一些導演或者編劇在創作的過程中,喜歡在某一個人物上投射自己的影子,你覺得自己最像哪個人物?

李亮:一定要說的話就是方達吧。方達和媽媽的情感其實特別像我和姥姥的感情,我生活中是一個比較老實的人,人身上越沒有什麼越希望通過人物去塑造什麼,所以方達更放蕩不羈一點,但是他的孝順和擔當是骨子裡的,慢慢成長為了一個男子漢。

頭條姬:不少影視作品,通常都會對家這種溫暖之港灣有所展現與呈現。與同類劇相比,您認為這部劇有哪些突破?

李亮:對於現實主義題材的劇來說,真實性是最重要的。首先我們劇本塑造的是真真正正的小人物,他們不是完美的英雄人物,沒有高大上的主角光環,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點,我們不能把主人公一開始塑造的過於完美,這樣會導致人物沒有成長。其次發生的時間和故事,要還原特定的歷史條件,必須承認現實是殘酷的,而不是一味去打造只有和諧美好的生活。

專訪丨李亮魏小軍:《姥姥的餃子館》以現實主義視角定格時代精神

頭條姬:為什麼要圍繞“餃子”講故事?

李亮:民以食為天。吃在中國人眼裡,除了是令人垂涎欲滴的食材之外,更因為它是一種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而最能濃縮所有中國人情感的食物莫過於餃子,餃子也是最好詮釋中國人情感歸宿的兩個字“團圓”的食物。本劇中的那些人,是最平常的老百姓,包的是最普通不過的餃子,但是就在這皮與餡的交融之間、在湯與鍋的翻滾之間、在面與案的揉捏之間,卻浸透了中國人的百味人生,希望通過這部戲能喚起每一位中國百姓心裡的家園記憶和中國故事。

《姥姥的餃子館》用中國人最傳統也是最熟悉的美食喚起了觀眾對於家的記憶,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雖然簡單,卻蘊含著中國家庭最樸實的情感。“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姥姥的餃子館》成功證實了影視創作是造夢的過程,只有被深刻的現實燭照的夢想,才能震撼人心、慰藉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