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數字政府的應用探討

區塊鏈在數字政府的應用探討

區塊鏈作為下一代全球信用認證和價值互聯網基礎協議之一,被認為是徹底改變業務乃至組織運作方式的重大突破性技術,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組織的重視,並開始探索在多個行業領域的應用,如何應用於數字政府成為探討的重點方向之一。介紹區塊鏈技術在國內外數字政府的落地應用案例,梳理數字政府應用需求與區塊鏈技術的主要契合點,對區塊鏈在數字政府領域的應用提出相關建議。

1 區塊鏈技術概述

1.1區塊鏈概念及內涵

區塊鏈是由多個參與方共同記錄和維護的分佈式數據庫,該數據庫通過哈希索引形成一種鏈狀結構,其中數據的記錄和維護通過密碼學技術來保護其完整性,使得任何一方難以篡改、抵賴、造假。

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不同組織機構在非可信環境下建立信任的可能性,降低了電子數據取證的成本,帶來了建立信任的範式轉變,在特定場景下可以產生巨大的價值。

區塊鏈的特性主要包括:

(1)去中心化: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件設施;

(2)難以篡改:數據全網傳播和同步,篡改成本極為高昂;

(3)自治性:對“人”的信任改變為對機器的信任;

(4)智能化:在區塊鏈上部署智能合約,可以執行復雜的業務邏輯;

(5)隱私性:加密技術的使用,有利於保護用戶的身份或其他隱私信息;

(6)安全性:不會因為某個節點的原因影響整體系統的功能和安全。

1.2區塊鏈技術可應用於行業的條件

據普華永道相關報告,區塊鏈不是解決數據和資產交易中出現的所有問題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只有當某個行業/領域的應用項目同時滿足下述3個及以上的條件時,可考慮引入區塊鏈技術:

(1)有多方數據更新需求,即當多個參加方進行的操作需要被記錄;

(2)有驗證需求,即當有必要在各方之間建立信任並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行為是被記錄的;

(3)該項目需要一個或多箇中介,並會因此增加成本和複雜性;

(4)交易具有時間敏感性,即時間延遲會對業務造成影響;

(5)交易需要互動,即項目由多個參與者創建並依賴於他們的互動。

2 區塊鏈在數字政府的應用案例

2.1國外政府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1)愛沙尼亞:數字政府新典範

愛沙尼亞被認為是數字政府的全球領先國,2007年,早在區塊鏈技術問世之前,愛沙尼亞就啟動了全民數字身份證項目,推出了無鑰簽名基礎架構(keylesssignatureinfrastructure,KSI,“在KSI之下,歷史無法重寫。”)。

2014年愛沙尼亞發起“數字國家計劃”,旨在通過部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建立全球首個沒有物理邊界,完全基於數字空間及共識的數字國家”。

教育、健康、投票、數字簽名、交通、稅收等領域。目前,90%以上的愛沙尼亞民眾擁有電子身份卡,持有電子身份證卡的公民可以獲取4000多項公共和私人的數字化服務;98%的銀行交易在網上完成。

(2)美國:大規模開展區塊鏈的探索及應用

美國政府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美國政府認為,可能應用到區塊鏈技術的領域包括:財務管理、採購,IT資產和供應鏈管理,智能合約,專利、商標版權、特許權使用費,政府簽發的證件,如簽證、護照、SSN和出生證明、聯邦人力勞動力數據、撥款、聯邦援助和外援交付等。

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深入滲透和應用到了多個政府部門和機構。

除此之外,其他國家政府機構也在不同方面應用區塊鏈技術。在格魯濟尼亞,區塊鏈網絡被用於減少喬治亞州的財產註冊費,保證土地所有權安全的交易。

迪拜通過與IBM、ConsenSy合作,利用區塊鏈加速政務效率、創造新產業,預計在2020年將所有政府交易轉變為區塊鏈模式,每年可節省1億頁文書工作,2510萬小時工作時間和4.11億公里的公民出行歷程,成為區塊鏈先鋒城市。

2.2區塊鏈技術在國內政務領域的應用

我國在區塊鏈政策層面,一方面中央加大對ICO項目的監管,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國內區塊鏈的相關領域研究、標準化制定以及產業化發展。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逐漸延伸至政府公共管理與社會治理領域,國內部分地方政府相繼加大了對區塊鏈技術的支持發展。

在浙江,省政府將區塊鏈發展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南京,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房產交易與不動產登記全業務一體化辦理。

(1)貴陽區塊鏈發展和應用

2016年底,貴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出版了《貴陽區塊鏈發展和應用》的報告,探索區塊鏈技術發展及其應用。根據白皮書總體架構和試點啟動安排,2017年推進區塊鏈在三大領域、共12個場景的試點應用:

①政用領域:包括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數據鐵籠監管、互聯網金融監管等場景;

②民用領域:包括精準扶貧、個人數據服務中心、個人醫療健康數據、智慧出行等場景;

③商用領域:包括票據、小微企業信用認證、數據交易與數據資產流通、供應鏈管理與供應鏈金融、貨運物流等場景。

從後續發展落地情況來看,由於貴陽的經濟和教育基礎較為薄弱,對於區塊鏈發展有掣肘作用,目前只有精準扶貧的2個項目落地,具有地方特點。

區塊鏈+精準扶貧:利用區塊鏈技術全程記錄、順序時間戳、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將扶貧的場景中的貧困人口識別、資金、管理、監督、政策等各個環節納入區塊鏈管理系統。

通過與傳統的人員管理方式與區塊鏈技術應用有機結合,讓扶貧基金沿著規定的用途、使用條件、時間限制等使用規範安全、透明、精準地投放使用。

(2)數字雄安

雄安新區由於其獨特的地位,獲得政策、資金等多方面支持,在區塊鏈發展中佔據先機,“超前佈局區塊鏈”被寫進黨中央、國務院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的批覆,是區塊鏈技術實際落地應用的城市中的表率。雄安區塊鏈在政務領域最先落地,主要應用包括:

① 工程建設招標:雄安新區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對工程建設投標等每一項決策,進行全過程信息留檔,作為證據隨時可以調取查看,出現問題依法問責。

②“千年秀林”項目財務管理:“千年秀林”項目通過雄安森林大數據系統進行,每顆樹都有二維碼專屬“身份證”,實現從苗圃到種植、管護、成長的可追溯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③房屋租賃:2018年上線區塊鏈房屋租賃應用平臺,掛牌房源信息、房東房客的身份信息及房屋租賃合同信息都記錄在區塊鏈上,相互驗證、無法篡改。

3 區塊鏈在數字政府的應用思考

3.1數字政府需求與區塊鏈技術的主要契合點

從數字政府的目標來看,主要在於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破除“信息孤島”,打造統一安全的政務雲平臺、數據資源整合和大數據平臺、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構建形成大平臺共享、大數據慧治、大系統共治的頂層架構,實現互聯網和政務服務深度融合。

這些發展需求與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分佈式、互信等理念極為契合。在數字政府領域選擇運用區塊鏈技術,首先是由於它能夠支撐數字政府底層數據及業務流程的一些共享層面的問題,包括數據的流通、提升數據質量、數據安全等。

多個機構之間需要互換數據時才需要區塊鏈,數據是在每一個參與節點上進行復制,由於可以制定統一的標準、節點不能私自篡改數據,從而提升了數據的可信性和質量,同時也通過加密和健全的驗證方法保證了數據的安全。

除了能解決數據安全性相關問題以外,有一些業務流程層面的涉及到多個部門之間交換的場景,也可以考慮應用區塊鏈技術。

從信息安全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應用在設計上普遍採用了成熟的密碼學算法,對其安全防護性能提供了保障。對於政務領域,安全保障是技術手段、政務執行和各項工作正常運轉的基礎條件之一。此外,區塊鏈分佈式的結構以及通過全網節點共同維護、記錄存儲數據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傳統數據庫完全中心化管理帶來的安全風險。

3.2區塊鏈+數據共享+開放政府

區塊鏈為跨機構、跨部門的數據互聯互通、大平臺數據共享提供可信環境,並對數據調用行為進行記錄,讓政務數據互聯互通成為可能;同時任何人都可以瀏覽到所有操作記錄,實現社會公開的信息監管。

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分佈式賬本,將政府機構、經濟數據、金融交易等多個政務領域的原始數據和實時交易狀態公之於眾,公民不僅能監督公權,更能根據事實而非各種報告來評估和規劃自己的工作生活。

3.3區塊鏈+數字身份+綜合服務政府

基於區塊鏈技術提供基於公民數字身份的綜合服務,有助於解決數字身份中的數據主權與隱私問題。

數字身份將真實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證、金融資產、學位學歷、個人誠信信息等,濃縮為互聯網中的數字代碼,用於確認“我是誰”。

存儲在區塊鏈上的所有數字身份數據由國家作為最強有力的信任機構提供背書,經過非對稱密碼學技術加密及複雜的校驗機制,保證數據的不可篡改、不可偽造及完整性、連續性、一致性,並能夠實現安全的共享開放。

公民在政府部門辦理業務,或者在進行網絡社交、電子商務、學歷證明等活動時,不需要某個中心機構(公安、銀行)提供書面證明,可隨時隨地調用自己的數字證件,方便快捷;機構在驗證公民個人信息時,看不到原始數據,通過校驗數字證件的哈希值完成驗證,避免了個人隱私洩漏的風險。

3.4區塊鏈+物聯網+資產管理/防偽溯源

政府利用物聯網,對公共資產實現統一管理,或對需要安全管理的有形商品(如食品、藥品等)進行跟蹤溯源。

區塊鏈技術應用在資產管理、防偽溯源領域的內存邏輯在於數據不可篡改和加蓋時間戳,並需要與物聯網技術緊密結合。

公共資產供應管理系統結合區塊鏈、物聯網技術,可實現公共資產的採購、使用、升級自動化及在線監管,提高公共資產管理的透明度,控制行政管理成本。

例如公車的使用情況可在線實時查詢監控,增加違規使用成本;防偽溯源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起鏈上數字證明和鏈下實物商品的嚴格對應關係,利用區塊鏈技術將商品流通全鏈條的信息輸入權分散到多個機構手中,大大提高造假成本、降低造假風險,並實現透明公開的全流程信息管理管控。

4 結束語

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數字政府,有助於打破傳統政務向“互聯網+政務”轉型的信任和安全瓶頸,優化業務流程,助力服務升級。

而未來“區塊鏈+政務”能否落地,除了與地域特徵緊密關聯之外,將主要取決於政府接受去中心化改造的意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