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会怎么理解?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原则,意思就是自己所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别人头上。这条原则被认为是道德的底线和黄金律,被认为是做人的起码标准。

我们常常听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会怎么理解?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

我们常常听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会怎么理解?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远古时代,天地茫茫,人民饱受大水浸泡之苦。这时候大禹挺身而出,率领群众经过多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我们常常听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会怎么理解?

但是偏偏就有人对大禹不服气,这个人叫白圭。他跟孟子谈起大禹治水这件事的时候就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堤岸筑好,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听后对他说:“你这不是损人利己吗?治水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除水灾,救黎民。如果救一个地方的人民而损害另一群人,结果等于零。这就好比说你家着火了,你不去扑火,反而赶紧把着火的东西一股脑儿扔到隔壁家去,这能算救火吗?”

我们常常听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会怎么理解?

其实,“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我们现在常说的“换位思考”的概念相仿,都是一种为人着想的理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于各种原因,与人意见不合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果不加注意,就可能引发冲突。每当这时,我们说话前就需要先想一下:如果别人这么说自己,自已感觉会怎样?这样想一下,有些说来伤人的话自然就不会脱口而出了。

我们常常听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会怎么理解?

许多的时候,尊重别人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原则。尊重是相互的,如果一味地考虑别人的感觉,放奔自己做事的原则,那也是大错而特错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原则,必须是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符合社会整体的道德规范,并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的。一个人不能只为了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做违背法律或有损公共利益的事情。

我们常常听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会怎么理解?

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有其相对性。那么我们再反过来讲,己所欲的就能施于人吗?其实,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世间万物,各有其各性。人也如此,你喜欢的,并不一定别人也喜欢。如果自己想当然地怀着一颗所谓的好心,将自己认为的最为快乐的事情强行推于别人,那也同样会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弄得不可收拾。

我们常常听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会怎么理解?

人类文明已有几千年,其间人们的好多观念都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有了新的寓意,古老的文化也时时刻刻受到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冲击。因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也要辩证地看了,不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己所欲也不要强施于人。

我们常常听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会怎么理解?

专注于职业教育10年 ——成为您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1:职业素养的提升;

2:专业技能的提升;

3:本人学历的提升;

4:就业指导和推荐: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支持和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