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篇,就是说:自己不愿意得到,就不勉强他人得到,自己不愿意发生到自己身上的事,就不要施予他人,自己不想去干的就不要强加于他人。

这句话,强调的其实这是同理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篇,就是说:自己立得起来,还能想到让他人也立得起来,自己过得通达,还能帮助提携他人过得通达。比如一个人自己活得像一个人,那么就很希望他人也活得像一个人那样,具有做人的尊严,具有人的基本权利,能够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如果他过得富足,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就也希望他人过的富足,提携帮助他人也能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总结起来,这句话强调的是利他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自己不喜欢做的就不要勉强他人去做,自己不想得到的就不要强加到他人身上——就世界范围来看,东西方各民族文化中也有着与这个格言相同或相似的理念,不只是我们中华民族才有,可能人家的表述是不一样的,但理念是相同的。

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语录可以称得上是道德金律。由于符合人类的普世准则,这句话后来也被译成英文悬挂在国际红十字会总部大楼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人权宣言》,其影响力由此可见。

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是具有普遍价值特征的,传统文化中的的优秀理念,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共同存在的,具有普遍性。这种观点经得起质疑,读过先秦原典的朋友,都会以温情的眼光去看待传统。特别是儒家文化,孔孟思想,普世价值的理念就更为明显。今天我们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我想就更应该以传统为基,把传统中的优秀思想阐发出来,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儒家。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句话,一句告诉我们要有同理心,一句告诉我们要有利他心。另外,同理心也好,利他心也好,他的思想起点是平等意识,就是平等心。就是首先把他人与自己放在一个人格平等的位置上来,如果没有人格的平等,就不会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不会有有立人达人。

一个人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就一定觉得他人是低贱的,自己想当爷爷,势必会把他人踩在脚下当孙子使唤,生物的本能就会这样去做。有了平等意识,然后才生发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同理心,然后才有立人达人的利他心。这个逻辑一定是这样的:平等心——同理心——利他心。 拥有了这些,就是一个仁者。

今人学传统文化,读优秀经典,熟知孔子学说之核心就是“仁”,由此我们可说,儒家之“仁”,至少包含了平等心、同理心、利他心三个思想情感。对此,诸位朋友有何看法,欢迎留言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