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丽老师:咬文嚼字——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解读《红楼梦》(一)

邹晓丽老师:咬文嚼字——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解读《红楼梦》(一)

邹晓丽老师:咬文嚼字——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解读《红楼梦》(一)

读《红楼梦》要“咬文嚼字”,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读出其中真味。让我们跟随邹老师一起,读读书中无处不在的“红”吧!

说“红”

脂批说“作者具菩提心,提笔现身说法,每于言外警人,再三再四,而读者但以小说古词目之,则大罪过。其先以庄子为引,及偈曲句作醒悟之语,以警觉世人,犹恐不入;再以灯谜伸词致意,自解自叹,以不成寐为言,其用心之切之诚,读者忍不留心而慢乎耶?”特别是“荒唐”一词,在清末有装糊涂的意思。所以对《红楼梦》中的“满纸荒唐言”,只有仔细咀嚼体味,才能解出其装糊涂中的真味。所以“咬文嚼字”是读懂《红楼梦》的基本方法。怎样“咬”、“嚼”?这就要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

1.总说

在我国古代,曾用赤、黑、白等颜色表示吉祥。如《史记·五帝本纪》中记帝舜东巡狩时,“修五礼、五玉、三帛”,对荐玉用的“三帛”,宋·裴骃《集解》引郑玄注曰:“帛,所以荐玉也。必三者,高阳氏(帝颛顼)后用赤缯,高辛氏(帝喾)后用黑缯,其余诸侯皆用白缯。”特别是自汉高祖自称“赤帝子”斩白蛇起义以来,红色就成了代表吉祥、喜庆的颜色。所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七彩之首,融注着喜庆、富贵、兴旺等内涵。如辞旧岁迎新春时,祈福、求吉、辟邪的红色春联;结婚大喜时红双喜字和红色的衣饰与陈设;庆贺寿诞时的红色衣着与寿桃等等。又如,红色的牡丹象征着富贵;丹心(红心)代表着忠诚;“红火”表示兴旺……直至辛亥革命后民国之初,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也是以红色代表汉族。而今天,我们的国旗依然用的是庄严肃穆的红色。总之,自汉代以来,我国人民就深爱红色,认为它最喜庆、最庄重、最美丽。

曹雪芹吸吮了传统文化的乳汁而酷爱“红”字。如,他笔下的主人公贾宝玉平生有个“爱红的毛病”。当他还是神瑛侍者时,居住的是“赤霞宫”,赤,即红色。正如解盦居士所说“神瑛侍者必居赤霞宫者,得毋谓不失赤子之心乎?故宝玉生平,纯是天真,不脱孩提之性。”下凡投胎后,小时侯为居室命名为“绛芸轩”,自号“绛洞花主”(有版本说为“花王”)。绛,也是红色。住进大观园后,他居住的院落是“怡红院”——有“红”则“怡”。而曹雪芹撰写的书名是《红楼梦》。他“披阅”、“增删”此书时的居室名“悼红轩”——无“红”则“悼”,哀思不绝。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邹晓丽老师:咬文嚼字——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解读《红楼梦》(一)

当然,红色在表现喜庆、富贵的同时,也兼为鲜血的颜色。鲜血,在庄严、肃穆、珍贵的同时,也饱含悲壮,预示着死亡。所以,在《红楼梦》中,“红”,也兼含悲壮、痛苦或死亡。这正是汉语所以会有“施受同辞”这种习惯在哲学思想上的基础。如黛玉原为“绛珠仙草”,绛珠者,血泪也。“血”与“泪”组合,就只有悲哀、痛苦、憾恨或死亡。又如太虚幻境中的茶,名“千红一窟”(千红一哭),喻指所有的“红”颜女子令人痛哭哀绝的悲剧命运。说到此处,我们不能不咀嚼一下为什么书名叫《红楼梦》?此书名,必然大有文章。因为作者曾在第一回中开宗明义,示范说明“甄士隐”、“贾雨村”等人名中所含之深意。人名尚且如此,何况点明全书本旨的书名?所以我们必须按作者的点示,仔细咀嚼“红楼梦”三字的含义。而这,只有从传统文化入手。

2.解“红楼梦”三字之含义

红楼者,从字面看,即红色的楼。从传统文化出发,我们看到: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载:“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又唐代白居易《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另外,还有许多诗文都可以证明,古代“红楼”是指权豪势要、富贵人家妇女居住的华丽楼宇。所以《红楼梦》告诉我们,此书写的是贵族女子的“闺阁闲情”,而一个力重千钧点明“此书本旨”的“梦”字,更是画龙点晴,道出写的是末世中所有贵族女子的“梦”:这里有童年家世繁华兴盛的美梦;有坎坷、苦痛、悲哀、惊吓看不见前途的迷梦;更有家国衰败、陷入囹圄走向死亡的恶梦……这些“梦”正是“此书本旨”之所在。从作品出发看,“红楼梦”三字,首见于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为警戒幻者而新制的《红楼梦十二仙曲》。在提纲挈领的第一支“引子”中,唱出“红楼梦”的精髓是“悲金悼玉”四个字。对这四个字,我在上篇已有阐述,这里不再重复。

邹晓丽老师:咬文嚼字——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解读《红楼梦》(一)

3.说史湘云

另外,“红”还包括了隐含有“红”的名物,如海棠。传统诗文中写海棠者甚多,如唐·郑处海《明皇杂录》:

“上尝登沉香亭,召妃子(杨贵妃)。妃子时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

以海棠喻高贵美艳的杨贵妃。

又如宋·苏轼的《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再如明·唐伯虎《六如居士全集》卷三有《题海棠美人》: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总之,海棠以其高贵的身份、高雅的风度和美艳绝伦的红色,博得历代文人骚客的赞誉。

邹晓丽老师:咬文嚼字——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解读《红楼梦》(一)

在《红楼梦》中,是怎样写海棠,海棠又隐喻着怎样的深意?

首先,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众人见到,后来被命名为“怡红院”的院落中:

“一边种几本芭蕉,那一边是一树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金缕,葩吐丹砂。众人都道:‘好花,好花!海棠也有,从没见过这样好的。’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出女儿国,故花最繁盛——亦荒唐不经之说耳。’众人道:‘毕竟此花不同,女国之说,想亦有之。’宝玉云:‘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故以‘女儿’命名。世人以讹传讹,都未免认真了。'众人都说:‘领教!妙解!’”

在《红楼梦》中用偌多笔墨写一种花名者,仅此一处。足见作者在“葩吐丹砂”、“近乎闺阁风度”的海棠身上寓有深意;其次在第三十七回大观园中首开的诗社,就取名“海棠”,而此社压场压卷者,是湘云的两首诗:

“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都说:这个不枉做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

这就点破了题目:海棠一社,实为湘云而设,湘云是真正的主角。

邹晓丽老师:咬文嚼字——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解读《红楼梦》(一)

再请看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群芳”占花名时,“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掣出一根签,签上画着的是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海棠花睡去。”

很清楚,史湘云既是一枝传统诗歌中所写“葩吐丹砂”有“闺阁风度”与众花“不同”的海棠,又比前人诗文中的海棠更加尊贵、重要而有新意:因为这株海棠花身居“怡红院”内,是“怡红”中“红”字之所指。而且这株“怡红院”中的“西府海棠”“丝垂金缕”。“金缕”喻示佩有“金麒麟”的湘云具有合乎“金玉姻缘”的身份。“脂批”及清代一些见过曹雪芹原书的人,都证明原作本来是写宝钗早亡后,穷愁潦倒的宝玉是和寡居的湘云最后结合共度苦难的。在《红楼梦》中对湘云这样一位重要人物——不仅是“十二钗”之一,还是宝玉身边三位主要女子(钗、黛、湘)中的一位——曹雪芹是满怀激情以“红若施脂”“葩吐丹砂”“毕竟此花不同”来赞赏其高贵、高雅、美艳及异乎常人杰出的“闺阁风度”。对色泽“红”“丹”的海棠的赞美,正是传统文化的反映。

邹晓丽老师:咬文嚼字——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解读《红楼梦》(一)

再看湘云为做诗起的别号是“枕霞旧友”。按理说,“枕霞阁”是史家的一个景点,故史湘云应称“主人”才贴切。现在称“旧友”,是何人之“旧友”呢?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就不会不想到宝玉这位神瑛侍者入世下凡前居住在“赤霞宫”(对“赤霞官”本书后面有专论),而“枕”的本义是“卧所以荐首也。”(《说文解字》)故“枕霞”实指其曾卧憇于赤霞宫中,是神瑛侍者之“旧友”。因此“枕霞旧友”四字,暗示了宝玉和湘云的夙缘。“赤霞”即红霞,对赤霞的赞美,也是传统文化的反映。

(本章选自《咬文嚼字红楼真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

邹晓丽老师:咬文嚼字——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解读《红楼梦》(一)

邹晓丽,著名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俞敏先生。其研究以文字学为主,也涉及音韵、语法、《红楼梦》以及文化学诸方面。出版专著《基础汉字形义释源》、《古汉语入门》、《咬文嚼字红楼真味》等。

往期回顾

邹晓丽老师:咬文嚼字——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解读《红楼梦》(一)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邹晓丽老师:咬文嚼字——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解读《红楼梦》(一)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专栏画家:黄亭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