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家書|井岡英烈 陳毅安的“無字書”


紅色家書|井岡英烈 陳毅安的“無字書”


—— 開欄語——

人生自古傷別離。井岡山斗爭時期,無數革命先烈紛紛告別親人,投身革命。英烈們在戎馬倥傯中,懷念妻兒音容;在槍林彈雨中,砥礪愛情風雨。讓我們擷取幾封流傳於世的紅色家書,走進革命者的內心深處,品讀最溫暖的人間大愛。

本期人物: 陳毅安


紅色家書|井岡英烈 陳毅安的“無字書”


陳毅安的“無字書”

陳毅安(1905—1930),湖南湘陰人,黃埔四期炮科生。1927年10月,他隨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屢立戰功,特別是在黃洋界保衛戰中大顯身手。

陳毅安為世人熟知的,還有他寫給戀人李志強的紅色情書。1921年,陳毅安與女學生李志強相識並相戀,兩人開始寫情書,陸續近十年。這些信,寄託了青年戀人相濡以沫的情感,記述了陳毅安投身大革命的歷程,今天已成為很珍貴的史料。

(這裡,筆者摘選一封以供大家感受戰火紛飛年代的革命愛情)

六妹愛鑑:

如金似的光陰,一瞬都不能放棄,但才接了你上月二十五日的信,看了之後,發生許多感想,故不得不犧牲一部分時間,來作一個答覆。一方面可早些解釋你的疑團,使你的腦筋不致作無謂的思想;一方面可以促使你做實在的工作,不致空談。

我與你的婚姻,已不成問題了,只預備將來結婚,再沒有把腦筋去死死來想的價值,我上次同你說,愛情固然是要好,但不能成為痴情,換句話說,就是不要犧牲一切專來講愛情……

最可笑的就是我去學炮科,你恐怕我去打仗而死了,沒有什麼價值;你又說你畢業後出來當教員,把一些青年子弟要教成愛國化,來為國家流血。

你不願你的愛人流血,而要別人去流血,這真是笑話了。你的學生將來他沒有愛人嗎?父母嗎?兄弟嗎?他不是中國人嗎?他就應該去血戰嗎?假若他的愛人死死地不要他去流血,那中國就無可救藥了……

你說不要糊糊塗塗地死了,這也不錯。但是為了革命而死,為民眾謀利益而死,是不是糊糊塗塗呢?假若是的,那中國一定沒有烈士,革命也永遠不能成功。

你又要想,我為什麼要到廣東來呢?你也可以知道,是為革命而來的。你既知道這個原因,犧牲我倆的一切樂趣,去打倒他們,還死死地困在情場上做什麼呢……

現在我進了學校,老實不客氣對你不起了,也已經同別人又發生戀愛了,這個人不是我一個人喜歡同他戀愛,世界上的人恐怕沒有人不鍾情於他,這個人就是列寧主義,你若明瞭他的意義,恐怕你也要同他戀愛了,若是你真能同他戀愛,就是我同你戀愛的真精神,請你早些下個決心吧!上課去了,這點鐘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研究帝國主義的侵略史,以便來複仇。不同你說閒話啦,祝你保養身體,千萬萬並希努力!

你的親愛的毅安1926年4月14日

1929年,陳毅安在井岡山戰鬥中腳部受傷,秘密回到湖南老家養傷,並與李志強完婚。1930年6月,陳毅安應彭德懷之邀,告別母親和新婚有孕的妻子,重返部隊,擔任長沙戰役前敵總指揮。8月7日喋血疆場,壯烈犧牲,年僅26歲。

1931年初,李志強接到丈夫從上海寄回的一封信,她的心情頓時如同墜入冰窖,寒冷徹骨。這封信裡裝著兩頁素白信紙,信紙上未寫任何文字。這是一封“無字書”。

原來,陳毅安曾和李志強相約:“如果我哪天不在人世了,我就會託人給你寄一封不寫任何字的信去,你見了這封信,就不要再等我了。”此時,面對這封無字信,李志強怎能不悲痛萬分呢!可是李志強不願意相信,依然痴痴地等待著愛人的歸來。

七七事變後,國共兩黨再次合作。1937年9月,李志強懷著一絲希望,給延安的八路軍總指揮部寫信,詢問丈夫情況。

20天后,收到彭德懷副總司令的親筆回信:“毅安同志為革命奔走。素功卓絕,不幸在1930年已陣亡……”

經過漫長革命年代和敵人嚴密搜查,陳毅安和李志強的54封紅色情書保存至今,最後一封“無字書”亦成為紅色戀情的少有傳奇。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核批了一批著名的革命烈士,陳毅安位列第九。1958年,彭德懷親筆為陳毅安題詞:“生為人民生的偉大,死於革命死得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