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元帥與他的救命恩人

1934年,紅軍開始進行長征,陳毅元帥因為大腿被子彈擊中留在了油山繼續進行遊擊戰爭。

游擊戰爭極其艱苦,頑軍層層封鎖和清剿讓原本就負傷的陳毅雪上加霜。陳毅元帥的詩“天將午,飢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寫的就是當時的情景。

元帥與他的救命恩人

陳毅

此時,油山下有一位中年婦女,冒著生命危險為陳毅元帥送藥送飯。每天晚上,她風雨無阻,摸黑探路,挎著籃子準時把飯菜和藥送到山上。

陳毅對她感激不盡,於是問她叫什麼名字。婦女告訴他,她姓周,是丫環出生沒有名字,只有一個小名叫“丫丫”。陳毅對她說道,你對革命有功,你的籃子也有功,從此你就叫做周籃。從此,周籃嫂的名字很快在當地傳開了。

元帥與他的救命恩人

周籃嫂的照片

隨後,風聲越來越緊,連周籃嫂上山送飯的路都被堵了。周籃嫂急得團團轉,無計可施。一天,她突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即把青竹槓子打通,裡面裝上煮好的飯菜以及鹽巴、藥品,然後以上山打柴為由將竹槓丟在山上,讓陳毅晚上去取。周藍嫂下山時,再重新砍一根竹子挑柴下山。

這個辦法相當好,既能瞞過檢查又能防止飯菜被野獸吃掉。就這樣,敵人懸賞8萬大洋,佈下重重封鎖也沒能將陳毅等人困死、餓死,然而在敵人的鼻子下過得很好。

元帥與他的救命恩人

周籃嫂送飯的小路

敵人圍困之計無效,於是開始放火燒山、搜捕山洞。陳毅只得不斷轉移,四處躲避追捕。最後,周籃嫂不顧全家被殺的危險,將陳毅帶到了自己家中躲藏。

周籃嫂的家住在一個小山坡上,四周竹木茂盛,沒有鄰居接壤,非常安靜幽僻。

陳毅在周籃嫂家躲藏了一個多月,得到了周家人的悉心照料,受傷的大腿漸漸得到好轉。

元帥與他的救命恩人

送飯的籃子

不久後,由於叛徒告密,敵人派出一支隊伍前來捉拿陳毅。周籃嫂在村口河邊洗衣服,看到敵人進村,趕緊叫兒子劉士華跑去通知陳毅。陳毅得到消息,立刻躲進屋後很遠樹林子中的一個小山洞裡。

敵人在周籃嫂在掘地三尺也沒有找到陳毅,於是將周籃嫂抓走。敵人將周籃嫂打得遍體鱗傷,逼問陳毅下落。周籃嫂寧死不屈,一個字也沒有透露。最後,敵人無法從她嘴裡問出情況,只得將她放回。

一個月後,陳毅痊癒離開了周家,再也沒有回來。

元帥與他的救命恩人

周籃嫂的家

1962年,陳毅給信豐寫來一封信,請求幫忙尋找20多年前救助過自己的周籃嫂。經過一年多的尋找,周籃嫂終於被找到了,此時她已經成了60多歲的老人,臉上刻滿了滄桑的皺紋。

陳毅寫來信件要周籃嫂一家搬到北京去住,為她安享晚年。但周籃嫂卻拒絕了陳毅元帥的請求,她說自己對國家沒有做出貢獻,不能白享受國家的。

元帥與他的救命恩人

周籃嫂的兒子劉士華

陳毅接到回信後,更加佩服周籃嫂的崇高品德。他從自己工資裡拿出200元寄給周家,為他們解決生活問題,而當時他的工資每個月才400多塊錢。陳毅元帥與周籃嫂的故事,成為了一段佳話。

元帥與他的救命恩人

劉士華為小學生講故事

如今,周籃嫂的次子劉士華一直在守候著當年的舊居,為後人講述這段感人至深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