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湿刻与干刻的区别?

什么是“湿刻”?

紫砂器的泥坯在用明针光坯完工后,到坯体表面水分挥发而发白、发硬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个时段用工具在坯体表面刻画,称“湿刻”, 即“在潮湿的泥坯上刻画”。

紫砂壶的湿刻与干刻的区别?

湿刻大致可分为2种:

1 )用竹、木等削制的尖锐工具在坯体表面划画,即典籍中提到的“竹刀刻”。《 阳羡茗壶系,别派》记载: “时大彬初请能书者落墨,用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后竟运刀成字,书法闲雅,在《黄庭》《乐毅》帖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说的就是“竹刀刻”。主要特征是字迹边.上有泥微微泛起,从划痕看,既有刀锋切割似的起笔、收笔,又有圆头划过的痕迹。用竹刀在有弧度的湿坯壶面上刻字,刻划时阻力较大,因为坯体在空气中干燥较快,坯体表面的软硬一直在变化中,刻字时中间不能停顿。

2)用金属刀具刻成笔画两边锋利的V形字,简称“双刀见底”,如“行有堂刻诗句圆壶”的刻法。

清光绪之前的陶刻作品以湿刻为主,包括嘉庆、道光年间在邵友兰、杨彭年等名家作品上刻字的邵二泉以及曼生壶的刻画。

紫砂壶的湿刻与干刻的区别?

什么是“干刻”?

紫砂坯体发硬、发白后才在上面刻画,称“干刻” 光绪年间开始运用。专职的紫砂“刻字先生”, 是从邵云儒开始的,他的传世作品以干刻为主。光绪年以后,除了仿古所需,湿刻法慢慢淡出了紫砂陶刻。

刻壶和刻章有何不同?

紫砂壶陶刻的载体,是烧成前的干坯。

紫砂壶陶刻的工 具,是插在圆管中、刀刃磨成锐角、略薄于小号刻印用刀的自制刀具。操刀如同握持毛笔。

紫砂壶的湿刻与干刻的区别?

紫砂壶陶刻与印章镌刻大不相同。刻壶是在不断变异的弧形上,壶材体积大,必须刀转壶不转,是以刀就壶。刻章是在平整统一的平面上,章材体积小,一般章转刀不转,是以章就刀。

“捻管转刀”是刻壶的独特手法。-刀到底、不滞不拖、深浅恰好、气脉相连,是刻壶刀功的基本要求。一笔之间也可由多次切刀法凑成, 锋刃起止处呈犀利刀痕,尤如书法中提按使转,顿挫起伏之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