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正在云南省图书馆免费展出,展期至1月11日。这个展览值得一看,主要是因为这可能是昆明历史上的第一个将云南古代书画和近现代、当代书画放到一起的展览,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走进云南书画艺术的契机。

据策展人林善文介绍,此次展览,是以云南美术史为背景,大体勾勒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一些差异,细心的朋友还可以找到艺术风格的传承和脉络。

云南风格?

《云南历代书法选》的序言中有一段话,精炼地概括了云南书法的艺术特点:滇中山水雄奇,苍莽磅礴,灵气所钟,人多耿介诚朴,登之仕途则刚直不阿如“四御史”;发而为书亦皆厚重端凝,质朴无华……为滇人特有书风。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市扬旗田村的《爨[cuàn]宝子碑》便是其中的代表(现存于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亭)。康有为誉之为“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态百出”,书家则奉之为“六朝碑版之冠”“神品第一”。爨文化亦在云南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爨宝子碑》局部

此次展览总展出六十多位书家,近百件书法作品,从中可以领略到云南独有的雄强古朴、奇态不拘的书写风貌。

有来自清初的释湛福,清中期的周于礼、廖荣纶、徐人龙、宋湘等人的作品,也有晚清何桂珍、何桂清、钱匡之、李相 、李怀勋、陈荣昌等人的作品,也有民国曹瀛、刘文清、马子华、杨本亮、易问耕,已故老一辈云南书画家施菊轩、尚文、黄继龄、高治国、陈筑仁等人的作品,也有当代著名书画家陈鸿翎、冯国语、蒋丽萍 、孙建东、王献生、李艾东、刘晓、刘文全、罗江、刘涌、杨正国、易学忠、张志平、赵翼荣等人的作品。

其中最令人震撼的作品有释湛福的中堂书法,周于礼的横幅手卷,宋湘的巨幅横幅作品,何桂珍、何桂清的对联等。

释湛福,字介庵,昆明人,幼从兰谷禅师。工镌刻善书法,享年九十六岁。明末清初以担当、介庵与苍雪号称“滇南三僧”为代表的僧人书画家群体,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中皆有一席之地。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释湛福中堂作品《咏梅一律》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清代中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崭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在云南为官十三年,出任过云南曲靖知府,亦曾代理广南、大理、顺宁、永昌、楚雄等府及迤西、迤南道尹。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宋湘《文心雕龙》节选局部

周于礼,字绥远,一字立崖,号亦园,云南嶍峨人,乾隆十六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升至大理寺少卿。他的手札书法精品《书论》,创作于乾隆十七年,是其中进士第二年所写。《书论》不但是一件上佳的书法作品,内容本身也极好,对全唐大书家皆有评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周于礼《书论》局部

书法之美?

书法的张力在线条。若说于听觉艺术,音乐为最高峰,那么于视觉艺术,书法便当为最高峰!

皆因抽象之故。书法和绘画同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绘画还有参照描绘的对象,书法则完全是线条的艺术,书法之美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物象再现,而是纯粹的形式感。

从笔画到结体,再到章法布局,完全由看似简单却又最变化无端的线条构成,一笔下去,浓淡干湿、轻重缓急、粗细方圆,包含一个人的审美趣味、人格情怀全在里面,故有“字如其人”之说。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中国艺术书画同源,都因了这根凝练而抽象的线条。

书法艺术是实与虚、黑与白的奏鸣。除了线条本身占据空间所呈现出来的笔墨情趣之外,黑之外的“白”,那些似乎没有用处的“虚”的空间,实际却是整体视觉美的重要补充。

这在审美上称为“计白当黑”,与道家“虚室生白”的哲学理念遥相呼应,构成书画审美的底层结构。不仅是中国书画,就连篆刻、西方绘画,甚而是平面设计、建筑设计、事业人生都是这个路数。理解了这个,才算有了坚实的审美基础。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陈鹍 扇面梅花

文化承传?

书风的变化与时代脉搏紧密相关,除了个人的审美旨趣,更来自于社会文化语境和时代风尚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人可以完全摆脱地域与时代的影响而孤立存在。

云南虽地处祖国边陲,但在与中原文化长期的融合和对接中,逐渐形成和构筑了丰富、多元的文化特质。史载庄蹻入滇,楚文化西来,滇池地区纵横两千里成为一彝汉共处之地,至汉武帝时开郡置官……中原儒家文化,包括东汉以后,道教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因素与云南原土著巫鬼文化的互渗,塑造了云南书画艺术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率真硬朗、豪放挥洒的风格。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钱匡之 扇面书法

明朝以后,随着汉文化在云南主导地位的逐步确立,云南的书画发展便趋于与中原一致。

正如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分别产生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的不同审美追求。

所谓“晋尚韵”,便是魏晋风骨的一朵浪花;“唐尚法”,则只是盛唐气象的一脉支流而已。

延伸阅读:

中国美学之“意象”

书法的审美来自三个层面:视觉、精神与文化。

若再往深里说,就必须要提到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意象。

何为意象?魏晋南北朝的刘勰最早提出“意象说”。在中国美学看来,意象不仅是美的本体,同时也是艺术的本体,意象就是在物理的外在世界之外产生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象外之象。

我们可以将“意象”拆分来理解。所谓“意”,是指人在个人禀赋、生存环境、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产生的个人意趣和格调;所谓“象”,指为人所感性直观的自然物象,即实存的物理世界;而意向则是指心物合一、情景交融的,充满了意蕴的感性世界。

如孙过庭的《书谱》所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用,非力运之能成。”

如果说平正、匀称、参差、连贯、气韵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与交叉、渗透,构建了字的结构之美,那么,轻盈敏捷感,灵动飘逸与浑厚感,反应的不仅是文字的审美,背后更是个人的旨趣,一种人格与内在精神的写照。

文化则是更深层次的,积淀着民族意识,精神底蕴的存在。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张志平 《疏枝摇曳春风里》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撰文 :可可

照片提供:林善文

排版:排版君

遇见,云南书法之韵——记《以史布线,云南古今书画艺术收藏展》


投稿热线:0871-63114002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