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野史

通胀野史

从前有个小岛,岛上的人都是捕鱼达人,以捕鱼吃鱼为生,原本每天只能捕一条鱼,一天吃一条鱼,完全没有任何积蓄。一个人突然想到能不能发明一种工具提高效率,于是他挨饿了一天发明了渔网,一天可以捕捞到2条鱼了。其他人从他这里租借渔网,并拿捕来的鱼来还。

后来很多人学会了制作渔网捕鱼,捕的鱼多得吃不完,他们就选择选择自己多吃点、存起来或者借给别人,这就是消费、投资和借贷。

随着岛上居民捕的鱼越来越多,保存和携带大量鱼成为了一件麻烦的事情,而私下的投资和借贷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于是岛上的领主就设了个仓库,帮大家保存鱼,人们剩余的鱼存到仓库里去,每条鱼给你一张兑换券。原本规则很严格,一条鱼只能印一张兑换券,但后来领主发现只要自己多印券,就会变得更富有了。于是他开始加印兑换券,原本一条鱼只有一张券,后来券的数量远远超过了鱼的数量。券的价值慢慢就变小了,这就是通货膨胀。

1st

中国有史料记载最早的通货膨胀,发生在秦汉时期。那是还没有钞票的时候,主要以铜、银、金等金属铸造货币。

嬴政统一六国之后改革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当时每一枚钱币必须要和价值等重,比如基础货币“下币”一块钱由铜制成,外圆内方,重量十二铢,可以买等价值十二铢的铜,人称半两钱(一两等于24铢)。

当时的钱很重,使用时其实很不方便,人们出门买东西往往得挎几斤钱在身上。

后来官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盲目扩大铸钱数量,并减轻货币重量,把省下来的铜再铸成新的货币。这样一来,钱币变得越来越轻,货币的流通量则越来越大。所以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的出土秦币,有20多g的、10g的,最轻的只有8g。

通胀野史

秦代短命,但货币制度被西汉延续了下来。

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看起来地大物博,但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刚统一的老刘家日子也不好过,刘邦出门好面儿,想来个八驾马车,想找八匹毛色统一的马都找不到。

刘邦又惧内,钱都是老婆吕雉管着。刘邦只好颁布法令:秦朝的钱太沉了!都他妈给我造轻点儿!多出来的材料继续造钱!

贫穷,并没有限制人们的想象力。

当时允许民间造钱,刘邦铸的半两钱比秦朝的轻,有人专门搜集重量较大的钱拿来融了再铸重量较轻的钱,民间铸的半两钱比刘邦铸的更轻。

后来越造越轻,于是仅重三铢、穿孔极大、体积跟榆钱儿差不多的榆荚钱就诞生了。

这就是实质上的“劣币驱逐良币”。

汉代出土的半两钱,最轻的只有0.17克,只有秦半两钱的六十分之一,人们将其称为“恶钱”。由于

市场流通货币急剧增加,终于引起了通货膨胀。钱币的购买力快速下降,那些拥有货物的富商们乘机囤积居奇,抬高物价,从中牟利。

当时物价涨了多少?史书记载,当时的米价上涨了350多倍,一百斤米要卖到1万块钱,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马匹的价格也上涨了100多倍,严重的通货膨胀影响了西汉初期经济的发展。

后来的汉武帝是个通晓经济的皇帝,他在位时创立的“五铢”钱制度,是货币史上比较牛的创举,这个货币单位一直延续了七百多年。

通胀野史

当时的房价什么样?

汉朝一线城市置业仅需两三年:汉朝时,陕西汉中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相当于现在的一线城市。西汉时汉中房价有多高是个未知数,但在东汉后期,汉中城内房舍最便宜的是1万钱一处,也有2.5万钱和7万钱一处的。

当时的工资来看,职位最低的公务员佐使的年薪折合下来差不多是9600钱,两三年在当时的帝都买套小别墅是没什么问题的。

通胀野史

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的是后来的“篡位者”王莽改制。老王太随心所欲,三次改铸和滥发大面值钱币。王莽下令不再用小铢钱,而是搞了个“大钱”,面值是一钱的50倍,还造了个相当于今天百元千元大钞的“契刀”、“错刀”。

结果搞得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经济衰退,把很多人被搞破产了。史书记载:“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这也导致了王莽新朝迅速灭亡。

2nd

到了东汉末年,董卓这个老贼掌握了政权,他先是带着军队杀富抢贫,明抢完钱又在发行货币上下起了功夫。

他开始融毁五铢钱和大量铜器铸小钱发行,这种钱又丑又小还没花纹,只有1g左右,丧心病狂的货币超发导致了超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也被贬值到了极点,当时一石谷的价格已经涨到了五十万钱。后来老百姓们索性不再使用铜钱,转而使用白银或者黄金,甚至倒退到了以物易物的阶段。

马克思说:“战争是对外的掠夺,通货膨胀则是对内的掠夺”。

董卓虽然只掌权了三年就被吕布干掉,但他造成的影响却是上百年,先是导致了整个三国时期的经济混乱,这也直接揭开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退的大幕。

通胀野史

每一次币值变动,都是一次财富转移。新币的铸造者剥夺了旧币的购买力。政府融化 100 个旧币,铸造出 150 个分量更轻的新币,这额外的 50 个铸币就叫做

铸币税。

由于董卓胡乱铸造劣质小钱,三国时期的货币流通非常混乱,甚至这已经不是通货膨胀了,这叫通货爆炸。

魏蜀吴面对这次经济危机采用了不同的解决策略。北方的一看这情况,干脆不造钱了,直接采用赋税改收实物的办法;南方的吴、蜀政权则以铸造大钱的手段予以应对。

但军阀就是军阀,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刘备,都借着通胀治理的由头,印大钱搜刮民脂,搜来的钱拿来充军饷搞军备竞赛了,当时蜀国九万百姓养活了十几万的大军。

后来的南北朝也都是铸币偷工减料又私自超发货币,结果引起社会经济停滞,王朝走向崩溃。

通胀野史

南北朝房价也是最不靠谱的:贫富相差极为悬殊,普通居民收入只有几千,房价则是几百万。世界银行有个说法:当房价超出居民收入的6倍时,就会对居民幸福构成威胁。

到杨坚打下天下后改朝换代为“隋朝”,他禁止了民间铸币,把造钱的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们,并狠抓质量,每千钱必须净重四斤二两,不合格或者有人私自铸币的,一律当假币没收。

后来隋炀帝继位,又是修长城又是修运河,把家底花光了,又开始超发货币,最终隋朝也挂了。

当上皇帝的李世民他爹李渊,熬了几年终于把隋朝的烂摊子收拾干净,却越看越觉得隋朝流传下来的五铢钱的“凶”字碍眼(其实是个“五”字↓)

就重新设计制作了铜钱,并命名“开元通宝”,自此前面说汉武帝造的五铢钱时代终于结束了。

通胀野史

后来唐肃宗实行通货贬值政策,铸造“乾元重宝”等大钱,结果物价飞涨,人民遭难。“谷价腾贵,米斗至七千,饿死者相枕于道。”民间盗铸严重,以致寺庙的钟、铜佛都被熔化铸钱。

犯类似错误的还有著名诗人南唐后主李煜。南唐改铸铁钱,民间纷纷藏匿铜钱,商人们用十枚铁钱换一枚铜钱,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混乱的货币给当时的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据史料记载,之前的房屋开发买卖都是民宅,中国最早批量盖房的开发商出现在唐代。一位叫窦乂(yi)的商人靠卖鞋、卖树攒下了80万钱。他以三万文钱买下闹市区的粪坑,并用计谋引人免费帮他填平,盖了20多间店铺,再租出去,形成自己的房地产品牌“窦家店”,火得一铺难求,连波斯人都来租他的铺子做生意。

后来他成为长安首富,人称“窦半城”。

在唐朝全盛的玄宗时期,朝廷拍卖国有房产的碑文拓片上曾有记录:一座拥有房屋39间、占地2.9亩的大别墅,拍卖成交价只有138贯,折合13.8万文。当时一斤米合一文钱,13.8万文就相当于40万元。只花40万元,就能在一线城市买一栋大别墅,唐朝人民还是蛮幸福的。

通胀野史

3rd

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还是在纸币出现之后的事情。因为在金属铸币时代,货币无论怎样贬值,总得有一些铜、铁作底,到了纸钞时代,则全凭发钞当局的胆量了。

到了宋代,终于有了纸质钞票——中国最早的钞票交子。交子原本是成都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的信用支票,但后来被官方发行。

既然有了钞票,人民就可以拿着钞票来兑换银子或商品,那些

银子就是存款准备金,中国在古时候一直是银本位的国家。

但宋朝历代的皇帝都不怎么争气,每当皇权自认为可以统治金钱,便会被金钱反噬。

宋朝的皇帝心魔也比较强,一次次开动了印钞机。交子的很多记载不怎么值得称道,因为多数记载是有人靠发行交子“广置邸店、屋宇、田园、宝货”,最终搞出了世界上第一次挤兑风波。

后来人们发现交子不值钱了,但有一个是硬通货,叫盐钞。

盐钞则是凭票可以兑换到盐这种当时最值钱的货品,而且盐有实物且免税,信誉更高。但很快,朝廷用盐钞支付军费,滥发的盐钞也超出了盐的产量,宋朝再次陷入通货膨胀。

由于宋朝纸币的原因,通胀更厉害。宋朝的房价也比较贵,宋朝的一个普通公务员,如果想在首都开封买房的话,要不吃不喝攒钱260年左右才可以。像苏东坡、欧阳修这样的大家也只能一直以租房为生。

明朝太祖朱元璋则是一个泥腿子,他对经济一点都不懂,但却自以为很懂。他发行了一个叫做“大明宝钞”的纸币,设计得蛮漂亮,但他却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存款准备金。

如果老百姓要拿金银找朝廷换这种纸币,朝廷非常欢迎。如果反过来,你想拿这种纸币找朝廷换金银,那门儿都没有。这不就是明抢吗?民间当然就不用这种纸币。

当时有人建议朱元璋准备些银子做准备金,朱元璋却说:老子的刀就是准备金!

当然这样就导致压根就没人用他的宝钞,这个玩意儿也就成了擦屁股都嫌费劲的废纸。

这也间接导致了另外一个后果,没人用这不值钱的纸钞,也就没了通货膨胀。

但明朝最终还是没躲过去,认知又是傻的,古中国贵重金属存量很少,货币满足不了市场的流通量。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掠夺的白银都交易给了明朝,明朝又是经济盲,大量引进白银,造成了当时的通货膨胀。

在明代买房也不是件易事,一套小户型房子,需要三四千两银子。而一个县令,从七品国家公务员,每年薪水不过三百五十两。也就是说,就算县长大人去买房,如果不贪污的话,需要十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房钱。

到了清朝就更有趣了,康熙乾隆都是绝顶聪明的人,皇帝们大力主张人民开垦荒地,坚持免税政策,摊丁入亩,废除人丁税,甚至宣布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比明朝百姓遭受的剥削少得多。

通胀野史

清朝前期和中期的人民也都是富庶的,

一个公务员干一年就能买套房了。

至于到了晚清咸丰光绪等等几个不争气的皇帝,因为鸦片导致白银外流、战争赔款等又用蒸汽机疯狂印钱的屈辱事儿,就甭讲了吧。

凯恩斯说,用通货膨胀的办法进行财富转移,妙就妙在“一百万人中间,也未必能有一个人,看得出问题的根源。”

根据历史的经验,不管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通缩,不管是经济景气还是经济萧条,只要你持有货币,就面临着贬值,这个结论未免太残酷,但现实就是如此。

通胀野史
通胀野史

星子简介:关注地产3年,专注行业,深度剖析。 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xiewen1205,同时请注明公司+姓名,与我交流更多地产信息。同时,扫描一下,关注一下我吧↓↓↓

通胀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