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我没记错的话,八庙乡(为旅游开发新近已改名为卧佛镇)返回安岳县城的班车最晚是12:50,所以尽管石鼓乡木门寺离得如此之近最后也没去成。这也就是我常常说自驾有自驾的纠结,行摄有行摄的短路,最好还是两相结合最便宜。只可惜呀,本屌即便有心包车怕也是难为付盘缠。无他,性价比实在不高,貌似只有穷游才是最好的宿命,呵呵。

从卧佛沟回到乡上,紧赶慢赶,饭都不让我吃饱,还没到点儿班车就出发了。旅途当中难得有一回一边掮包一边付款,一边嘴里嘟嘟嚷嚷嚼着饭还一边匆匆忙忙去赶车,好狼狈!司机大哥玩笑说:“不好意思哦,饭都没让你期归矣”,我两眼一翻:“哪个喊你提前发车撒?”,司机抬头看表:“还没到时间嗦?”。我狂汗,还差十几分钟好不好???

回到客车总站,大中午的光景回渝尚早,最难得重庆城里都霾了半拉月好不容易今天在安岳见着点儿零星太阳。好嘛,反正我早有备份路线,天晴好装逼,那就去贾岛墓转一圈?

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贾岛墓地处安岳城南贾岛村之安泉山,虽然全国也有六处贾岛墓,但相比陈抟墓,我倒是更愿意相信此处贾岛墓才是真迹,毕竟贾浪仙行吟一生却也是最终卒于任上(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贾岛迁普州司仓参军。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升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普州即今安岳,不都说“骨已西埋蜀,魂应北入燕”嘛,以旧时之交通条件,哪里的黄土不埋人?何况说这千里迢迢,即便最后真有归葬或是迁葬,沦为空冢,要照我的理解那也是真迹无疑。

安泉山以及安岳诸山都不高。见山不似山,对于我这种来自大山深处的人来说,蜀中丘陵根本不应算作是山。不过,贾岛墓掩映在一片竹林婆娑之中倒也显得墓垒森严苍柏青翠。墓旁边还添了不少新坟与旧坟,想来必也是风水绝佳之地。最过份的墓前有一坟挨得特别的近,差不多算侵占了。看形制也就是最近十几二十年前所垒,估计也是想与诗人借点文脉仙气余荫后辈子孙吧?

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想我读诗不多,小学课本里至今还能背诵完全的更不多,但一首“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还是能够信手拈来。毕竟这种白话文似的画面感多么的似曾相识,只不过眼前童子换成了狼狗,采药呢也变成长眠(安岳地方文物许多,财政和人力捉襟见肘,好多文物的守护靠的就是形而上的一人或是一狗)。

瘦诗亭残破,老狗声音嘶哑低沉,要是再念叨一句:“一官名已误,万里骨无归”,那就显得更加落魄。不过,破虽破却明显有人经常打扫,还是很干净的说,虽然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子狗屎狗尿味。没办法,水火不留情嘛,铁链在身又职责所系,我原谅它了,呵呵。

之所以叫它老狗,是因为看网友几年前的文章它就在岗在编了,声音嘶哑大抵是也是因为尽忠职守吧?是故觉得虽然寥落,但也应该总有人来……饶有意味的是狗虽凶恶但却不怼人,多数时候总是面向坟头长吠,真仿若是门童递贴报备有客从远方来一样。真的有趣!

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贾岛墓为条石所垒,墓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墓前建有瘦诗亭,亭内碑碣林立,历代题咏甚多,但今多已不存。目前所见为清乾隆年间安岳县令徐观海所建,晚清县令斐显忠复又重建并立牌坊。

仿佛是要应了“郊寒岛廋”的愁苦,如今瘦诗亭顶上开了天窗,横梁业已腐朽,估计再管不了几年就得坍塌了吧?

亭下正中石台上所缺便是当年斐显忠所立之牌位,早些年还在,如今不见踪迹。从网上图片看来,上面书有:“唐普州司户参军贾浪仙神位”。唉,一块石墓牌而已,没有镏金烫银缀玛瑙,百十年光景也算不得古董,放这里还算个文物,搁别处就什么也不是,不明白第三只手所牵为何?正经一算,周围石围垣历千年风雨古到不能再古,你咋不偷呢?

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碑碣林立再没有,亭中就剩一横碑俩竖碑,横碑前书四个大字“吏隐诗仙”,碑后有详情墓志铭,只可惜因为有人拓印弄得碑身黢黑,纵使本来字迹清晰可辨如今再要认起来却是相当吃力劳神,反正我是看不出来何人何时所立。后面的竖碑同命受罪,但依稀还能够辨出此乃当年徐观海所立之碑,要再有心力却也实在难以拼读出全文。再后方另一块竖碑倒是躲过一劫,那也是因为已然风化成了无字碑。不知这拓印者是谁?官方还是书家?但我想多半也都是为欣赏或者留存,那便有此心为何不再生一点敬畏?不懂拓印,但我想拓印完了趁油墨未干赶紧清洗干净,恢复如初,应当不难吧?典型的自私自利短视肤浅,人何以堪?情何以堪?

还有一半截石块,中间只有四个字:“普州司户”,估计就是墓碑而不是墓志铭。

我也算是夜郞寻过太白坟,江口谒过长孙无忌墓,要说贾岛墓保护不是最差但肯定也不是最好。死生皆为大,不管有钱没钱还是有力无力,甚至信不信鬼神也都无所谓,但有时候人还是要有那么一丢丢起码的敬畏之心吧?敬而生畏,克己复礼是为仁!

人类社会一旦有了超脱于生计的条件和机会,精神层面除了灵魂叩问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时,便也一定会自发的要找一种古今衔接。不管宇宙再大,人断不能无根,文化更不能没魂。宿命宿命,若无所宿将何以命?所以所有的遗迹保护也该是每个人的一种自发自觉,最最不济,无力保那咱也不能有心毁啊!!!

想那贾浪仙行吟愁苦,却也曾经写下过豪言壮语:“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于是我便幻想若再有人毁坏,诗人突然墓中坐起,手执长剑一挥:“小厮无礼,看我斩了去”……

哈哈哈,边笑边退,我也慢慢离开走远了去。

看便也看完了,吐槽也吐槽毕,没有烧香烧纸亦无祭品伴手礼,说是凭吊未免也太装逼。可能的条件下,我喜欢寻古墓好像还真就是为了找某种古今衔接,因为我以为如果离古人越近便越可能理解古人心境……毕竟,背书不是我强项,我还是喜欢开卷考。

读书识字不多,但寻也是文化自觉,嘿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