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交付“難”屢見不鮮,威馬交付打臉市場引爭議?


新勢力交付“難”屢見不鮮,威馬交付打臉市場引爭議?


何小鵬口中“今年沒有一個新造車企業能做到交付一萬輛車”的尾音還未散去,蔚來和小鵬之間的一萬輛賭約還沒有結果,威馬汽車就提前舉行了威馬EX5產品上市交付大會。比預期提前兩天實現交付的威馬還來了一句“今年實現1萬輛,明年交付10萬輛。”的驚人之語。

事實上,無論是調侃式提及,還是正經式官宣,交付的確是新勢力躲不掉的生死考……

造車新勢力花樣頻出,皆難逃交付生死考

近幾年來,造車新勢力憑藉其新穎的造車特色和企業熱點吸引了不少熱目,其中大部分以互聯網造車為背景,僅憑藉概念性產品宣佈進軍市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快速蔓延。而且,在沒有深厚市場口碑和堅實產品基礎的情況下,造車新勢力在短短一兩年間便收穫了一定的市場知名度,霸佔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片熱點焦距,而其原因歸咎於以下幾點。

新勢力驚人的融資數額和造車速度。蔚來2015年成立,三年融資150億,今年實現首車量產交付和IPO;威馬2015年成立,三年融資超120億,今年9月底實現首車量產。而普通傳統汽車從研發到交付的週期大概是6年,極力壓縮後也要4年左右,但新勢力的造車速度卻壓縮到了2-3年,說是刷新市場的造車觀也不為過。

與傳統燃油劃上“智能三八線”。近幾年,AI技術已經成了新勢力造車的重要組成,互聯網+也成了每個造車新勢力必談的話題。例如:蔚來主打高性能智能電動汽車和極致用戶體驗,威馬致力於智能出行體系的建設,小鵬要造年輕人喜愛的智能化電動汽車等等,新舊造車勢力的特色也由此明顯區別開來。

品牌褒貶不一、深受市場輿論寵愛。拜騰49英寸全面共享中控大屏、車和家增程式里程無憂、前途高端電動轎跑......各類新穎奇特的造車口號層出不窮,再加上樂視造車半路夭折、車和家放棄SEV大項、江淮蔚來糟消費者剷車標等敏感性消息頻出,針對新勢力的市場輿論聲居高不下,新勢力也因此得以活躍在市場焦距範圍內,收穫消費者的注目。

可無論造車新勢力花樣如何多,最終還要看交付成績說話。

就前段時間鬧得火熱的樂視汽車來看,其前期融資勢態迅猛,背靠樂視這一大資本,可以說是當時市場期望值較高的頭部造車新勢力之一。但樂視最終還是倒在了資本的浪潮中,以負債結束了其造車征程,沒能實現交付。

另外,吸金能力最強的蔚來也有交付黑歷史。其造車前期信誓旦旦確定交付時間,吸引了不少資本與市場的關注,可後期卻三次交付跳票,且沒有一個有公信力的解釋。其雖跨過了交付門檻,但企業信譽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此外,還有遊俠、奇點、綠馳等等,皆都不明具體交付時間,可見其中交付壓力。

總而言之,新勢力資本再多、藍圖再大也要拿出產品競爭,交付也就成了其定生死的大關卡。尤其近些年來,國家推行新能源汽車的趨勢越發明顯,燃油市場漸漸失去了熱度,作為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高調吃螃蟹的一批,新勢力更是和市場浮動變化間接掛鉤,成了新能源市場的反光鏡。其一言一行都在被放大,市場允許其犯錯的空間明顯已越來越小。

威馬交付有喜也有憂

據業內人士推測,未來能活下來的新勢力也就頭部的幾家,交付更是成了其中的競爭賽點。威馬在9月28日實現交付,比先前承諾的9月底還要提早兩天,是目前首個在承諾日期前實現交付的新勢力,算是優秀地跨過了一道造車大坎,但事實上市場對威馬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威馬負責人曾在界面採訪中透露,自企業開啟大定支付起,威馬電商平臺的大定繳納量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便達到了4016單。且早在今年年初,威馬就表示過其產品有效訂單已超過1萬單。而威馬在9月28日正式實現首車交付,離承諾的時間提前了兩天,不僅增大了企業在今年內交付萬輛的可能性,還再次展示出了16個月生產線全面貫通的威馬速度。

此前,威馬選擇購買資質辦廠造車和新零售銷售模式,這與“代工造車”、“4S店”主流選擇大相徑庭,曾一度引起不少市場爭議,企業多次被推到輿論浪尖。然而,威馬此次如約交付不僅推動了企業的新能源征程,還從側面驗證了企業選擇道路的可行性,讓企業的前期準備和後期規劃劃都得到了落實保障。

“自建工廠”效果初成、新零售模式收穫可喜,威馬的成功交付看似打臉了不少市場爭議,可實際上,威馬實現交付後並沒佔多少便宜:

一方面,威馬的競爭壓力並不小。小鵬汽車領頭者何小鵬曾表示,小鵬首車G3將於2018年底正式交付,補貼前預售價為20-28萬元;奇點汽車也曾表示過,其首車iS6將於今年年底上市,售價期間為20-30萬元之間。而威馬首車EX5的補貼前售價區間為18.65-24.73萬元,且三者都是純電動SUV,續航能力旗鼓相當,其中的市場競爭關係很是明顯。

而且,不僅是同區間競爭,威馬後續還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新特、領跑、車和家、拜騰和遊俠等新勢力都計劃在明年實現量產交付,加上傳統汽車的不斷加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被不斷壓縮,後續的市場競爭壓力極可能只增不減。

另一方面,“普及者”的難點猶在。威馬將自身定位為智能電動車的普及者,致力打造人人都買得起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由此,威馬首車補貼後10萬左右的最低售價的確符合其“普及者”的做派。但很明顯,其中需要政策補貼的支撐。

而今年1月,財政部部長公開表示,2017年—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在2016年的基礎上下調20%,2019年—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後補貼政策退出。由此不難看出,如今政策補貼滑坡不停,已然進入了“後補貼時代”。而且,政策補貼終會離開新能源汽車的懷抱,威馬想繼續“普行者”的定位,還需要解決新能源汽車售價不佔優勢的痛點。

可不得不說的是,威馬如約實現量產交付的確讓企業避開了交付輿論的敏感面,守住了企業在市場上的信譽。先不論後續如何,先人一步實現交付也就先人一步佔得發展先機。威馬實現交付後多數佈局都開始得到落實,其新能源征程也有了新的節點。

威馬的實力能否支撐其野心?

造車新勢力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新星,不論花樣如何多,面對眾多新能源汽車造車勢力,其不僅要經歷交付生死考,後續還要穩住腳跟才能走下去。同樣,儘管目前威馬的交付成績仍有待考究,但如約實現首車交付已算是跨過了交付的及格門檻,未來威馬還應發力前行,爭取立穩腳跟,從而走得長遠甚至活到最後。

實現了交付後,威馬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夯實企業的造車基礎力量。

目前,威馬在智能領域已和Mobileye、百度、商湯科技等企業達成合作,在今年4月還牽手了海南交控,共同致力海南智能出行的建設。由此不難看出,威馬的AI佈局並不小。但高質量合作的前提是要保證自身實力的強大,威馬就算手握核心三電技術也還是個造車新企業,後續還需要更多的技術力量支撐,而其中人才力量或是關鍵突破點。

筆者認為,產品功效的發揮離不開製造與銷售兩大環節,技術人才與銷售人才都是新勢力立足市場不可或缺的。企業或可從知識、技能與文化上培養助力企業發展的定向人才,促成企業可持續發展,推動行業的人力資源建設。比如,和大學展開人才合作,定向培養新能源行業人才或是通過引入外界優秀人才,展開培訓提升企業員工整體知識和技能水平等等。

另外,處理好售前售後服務體系也是新勢力發展征程中的關鍵一步。目前,威馬的銷售店面設有Store威馬用戶中心、Station威馬服務之家、Space威馬體驗館和Spot威馬E站,企業業務分區塊管理且涉及面較全。但現在市面上很多新勢力也都有自己的銷售服務中心,如蔚來的“NIO house”、前途的“前途·驛”和科技感滿滿的奇點體驗店等,威馬的售後競爭優勢並不明顯。

威馬在造成技術上發力不少,後續也應重視起服務運營的建設。畢竟新勢力最大的痛點的就“年輕”,沒有傳統車企那樣的深厚市場積澱,如何吸引客戶甚至留下客戶是新勢力企業要提上日程的事。現在“換電”、“終身流量免費”、“上門服務”已成了多數新勢力的服務定向思維,威馬或可嘗試新的營銷方向來增大用戶黏度,提高市場成交率。

例如,從客戶新能源汽車的保險領域入手,給客戶提供優質的車險輔助服務,真正做到“售後無憂”。另外,企業或可在回收上入手。目前雲度有嘗試相關車輛回收項目,雖然市場爭議褒貶不一,但從企業與客戶的長遠關係建立上看,回收車輛也是加大用戶黏度的一種有效方式。而且回收車輛是環保的一種體現,十分貼合新能源汽車的本質特色。

總而言之,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勢頭迅猛不減,新勢力越早跳出PPT窗口實現首車上路,就意味著企業能越早攻佔市場份額。交付僅是新勢力在新能源汽車征程上的一處里程碑,只有夯實企業造車實力,才能有機會力搏群雄走到最後。就現在來看,造車新勢力的交付生死考還在進行,威馬如期實現交付也僅是新考驗的開始,其要想走得長遠,還需繼續進修提升實力,以應對後續更多的市場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