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贫困村里展巾帼风采

周娟:贫困村里展巾帼风采

周娟:贫困村里展巾帼风采

我市女能人周娟怀揣梦想到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建功立业,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贡献巾帼之力。1月25日出版的安徽青年报用整版篇幅图文并茂发表了该报社长助理、团省委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杨益军采写的长篇报道《周娟:贫困村里展巾帼风采》,并配发了阜阳市妇联主席郭琳的特约点评:《紧随时代的奋斗更美丽》。

周娟:贫困村里展巾帼风采

1月25日安徽青年报第五版

安徽青年报记者杨益军

周娟:贫困村里展巾帼风采

从大许村小陈庄朝南是一块广袤的肥田沃土,多少年来每到夜晚那里除了蛙鸣虫叫,从来都是乌黑一片。

但从2017年深秋开始,在这片漆黑的夜色中突然亮起了灯光。

这灯光来自百余亩蔬菜大棚中间的一片活动板房,板房内住着种植大户周娟请来的技术和业务总管孙永刚,灯光亮起的那天,标志着这块土地告别了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模式。

1

2017年10月,正在西湖镇汤庄村经营380亩果园的女能人周娟在和团省委驻村工作队长陈永刚的几次洽谈之后,坚定了前往大许村发展大棚蔬菜的信心。

有人曾不解地问周娟:“你在阜阳城开办的智航广告公司生意那么红火,在汤庄村投资兴建的果园很快就要进入盛果期,为什么要跑到这么偏僻的贫困村种辣椒?”

“不要认为脱贫攻坚都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事情,似乎与我们普通市民无关,更不要认为脱贫攻坚是一项男人冲在前面的事业,扶贫路上我们女同胞理应巾帼不让须眉。”周娟快人快语,“大许村土地肥沃,水利灌溉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大棚蔬菜的有利因素。”

周娟坦言:“我们和陈永刚一见如故,他当即承诺充分运用产业扶贫政策为发展大棚蔬菜营造良好生产环境,咱感觉他说话很靠谱,事实证明,在发展大棚蔬菜过程中,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很给力,帮助解决了不少具体困难。”

周娟:贫困村里展巾帼风采

周娟随驻村工作队长陈永刚和村干部现场确定土地流转范围

刚过不惑之年的周娟雷厉风行,说干就干。陈永刚带领村党总支书记马若付、村民委员会主任周学宏等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随周娟到小陈庄南地确定土地流转范围,很快办理了一百多亩土地的流转手续。

彼时,大许村小陈庄前面一百多亩玉米刚刚收完,几台旋耕机便入田开始了紧张的作业,深耕后,翻出来的大块泥土油黑发亮,经太阳暴晒和风吹雨打后,酥软的土质为种植大棚辣椒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十多天时间,一百多个钢构塑料大棚在那里横空出世,望着这些排列整齐的钢构塑料大棚,周娟如释重负,紧赶慢赶总算在冬天到来之前把这些大棚安装就序,培育的秧苗在提前搭建的两个大棚内初绽嫩芽,这意味着她的蔬菜大棚基地将按计划进入秧苗移栽阶段。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底连续两场大雪令周娟猝不及防,厚厚的积雪把钢构塑料大棚压得喘不过气来,伴随呼啸而至的大风,周娟的部分钢构塑料大棚被连根拔起,塑料薄膜被刮到很远的地方,没有被连根拔起的大棚,钢架大都扭曲变形,过半大棚需要重新修建,这对满怀希望的周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十几年前从国有企业下海时,周娟就认准了一个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多年的商海经历已把她磨砺成性格坚强的女汉子。站在七倒八歪的钢构塑料大棚前,周娟微笑着接受了中央气象台驻阜阳工作站的采访,表示尽快投入生产自救。在凛冽的寒风中,从早到晚坚守在现场的周娟脸颊被冻得通红,她指挥干活的村民经过十几天辛勤努力,所有损坏的钢构塑料大棚终于恢复如初。

2

狗年春节刚过,许多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往年的这个时候,村民们大都无事可做,或走亲串友,或三五成群靠着墙根晒太阳拉家常,但今年大许村的村民们显得格外忙碌,正是春寒料峭时,村民们跟随周娟投入了紧张的秧苗移栽工作。两个未被风雪破坏的苗圃大棚内温暖如春,秧苗郁郁葱葱,许多前去干活的妇女脱掉了棉袄,个个身轻如燕、手脚利索,她们虽在一个村庄,但很久没有聚在一块说笑了。更主要的是在这里干活可以按天计酬,每过几天兑现时就可以直接在田头领取现金。

周娟:贫困村里展巾帼风采

向村民发放劳务报酬时情景

年过半百的许国芳是大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后,她既要供应正在上学的女儿,还要照顾年近90岁的母亲。女儿上大学后,尽管享受了相关教育扶贫的政策,但家庭经济仍捉襟见肘。周娟的大棚基地明确规定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大许村一批贫困户自然而然成了蔬菜大棚基地的主力军。许国芳每天安顿好母亲的饮食起居后,抬腿就去200米外的蔬菜大棚基地,不仅每天可以领取50元以上的报酬,而且精神状态也比以前明显好多了。自丈夫去世受到打击后,许国芳一度神情恍惚,整天宅在家里,很少和外人接触,如今在蔬菜大棚基地,她和熟悉的村民们有说有笑,性格逐渐开朗起来,精神状态和以前相比判若两人,以前每次见到她,她总是低头走路很少说话,现在见面离多远就笑着打招呼。

周娟:贫困村里展巾帼风采

贫困户许国芳和村民正在整理装箱外运的红辣椒

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桂林是距离周娟大棚基地最近的务工人员,也是大棚基地出勤率最高的村民。年过六旬的陈桂林以前在村里走东串西,无事可干,时常到村头的牌场凑热闹,一天到晚闲得空虚无聊,自从被村民组组长许国栋推荐到周娟的大棚基地后,他每天吃过饭就往房前的大棚跑,他的帮扶联系人、村党总支委员陈继芬每次找他在《扶贫手册》按指印确认帮扶效果时都是在大棚基地才找到他,人虽然比以前晒得更黑了,但身体却比以前更好了,从去年10月到现在,陈桂林每月务工收入达2000元,他因此走上了脱贫之路,高兴地领取了脱贫光荣证。

大棚辣椒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许村村民是周娟大棚基地的最大受益者。我曾有缘看到村民们领取劳动报酬和土地租金时高兴的情景。村民宋怀秀流转土地4.9亩,领取租金4900元,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数钞票的高兴劲正好被我用手机抓拍了下来。

村干部许明增给种地的村民算了一笔账:午季小麦减产,除了麦种、农药、化肥、耕地、收割等成本,不计算劳动成本,每亩地收入不超过二百元,碰上秋季玉米减产,每亩地全年两季最多收入不超过600元,而现在土地流转后,每亩地净得1000元流转金。许多流转土地的村民省出时间在大棚基地打零工,一年还可挣个几千元,在家门口打工还可以接送在村小学上学的孩子,既照顾了家庭,又找到了挣钱的机会。

周娟:贫困村里展巾帼风采

周娟和村民们正把收获的大棚辣椒装箱外运

“尽管遭受了雪灾的袭击,但是大棚辣椒的整体效益仍十分乐观。”周娟表示,“预计到年底发放劳务报酬将超过10万元,春节前还将为所有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送上红包。”

3

紧邻周娟蔬菜大棚基地北侧的是大许村产业扶贫孵化基地,2017年深秋,驻村工作队筹集资金建起了16个扶贫大棚无偿交给贫困户经营,并由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成员和贫困户手拉手结对帮扶,让贫困户一方面在扶贫大棚就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在自己的大棚里学习辣椒管理经验。周娟第一时间找到陈永刚,主动请战,真诚表示愿助一臂之力,她让技术员从苗圃中精选辣椒秧苗,在自己的众多大棚尚未栽苗的情况下,优先为扶贫大棚送去秧苗,安排技术员指导贫困户栽苗浇水,适时防治病虫害。在周娟和技术员明兴忠的精心帮助下,16个扶贫大棚的辣椒长势良好,产量甚至超过了她自己的蔬菜大棚。

这种产业扶贫模式受到省、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2017年7月9日,省政协副主席肖超英前往大许村扶贫大棚调研时看到贫困户满面春风采摘辣椒的情景,当陈永刚向她介绍这种扶贫模式得到种植大户周娟的大力支持时,肖超英在充分肯定这种扶贫模式的同时,对种植大户周娟助力产业扶贫的善举表示赞许。

周娟:贫困村里展巾帼风采

特约点评

紧随时代的奋斗更美丽

阜阳市妇女联合会主席郭琳

大许村是颍州区西湖镇最后一个脱贫的省级贫困村,周娟怀揣梦想毅然到大许村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接受时代大潮的洗礼,她把个人事业追求和脱贫攻坚的时代脉动融为一体,彰显了可贵的责任担当。她精心打造的蔬菜大棚基地和380亩果园成为颍州区“一村一品”工程的一道亮丽风景,她以朴实的情感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用智慧和胆识在地处偏僻的贫困村展现了一位新时代女性的巾帼风采,谱写了充盈时代旋律的青春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乐章,拨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弦,大批有为妇女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焕发巾帼风采、贡献巾帼智慧、彰显巾帼力量。周娟紧踩着时代的鼓点乘势而为,在贫困村投资兴业,既得到了可观的回报,又促进了贫困户就业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值得高兴的是在阜阳大地脱贫攻坚的进程中还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和全省较有影响的巾帼典型:全省唯一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颍泉区伍明镇王寨村第一书记徐冬梅;获全省选派帮扶干部标兵称号的阜南县王家坝镇郎湾村原第一书记李涵宇、颍上县五十铺镇赵苗村原第一书记康伟及市妇女联合会驻临泉县长官镇柳树沟村原第一书记刘卫军等。她们奋斗的身影因伴随脱贫攻坚的时代韵律而更加美丽。事实充分说明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广大妇女完全可以大有作为,时代需要奋发有为的巾帼精神,时代呼唤更多有担当、有情怀、有作为的妇女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贡献巾帼之力。

目前,阜阳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为全市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提供了广阔舞台,她们正成为推动阜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阜阳市各级妇联坚持“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引领广大妇女在“大美阜阳巾帼建功”等系列活动中充分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进一步激扬巾帼之志、展现巾帼之美,紧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节拍,努力书写阜阳妇女事业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原载2019年1月25日安徽青年报第五版)

周娟:贫困村里展巾帼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