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痕/间 王璜生个展” 在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开幕现场

“王璜生:痕/间”(WANG Huangsheng : Tracespace)展览,于2019年1月19日在波恩当代艺术馆开展,此次展览由波恩国立美术馆前馆长迪特·荣特(Dieter Ronte)教授策划。来自英国伦敦、意大利威尼斯以及德国各地的嘉宾和艺术爱好者欢聚一堂,策展人迪特·荣特教授、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美术馆长贝亚特(Beate Reifenscheid)教授、中国驻德杜塞尔多夫领事馆文化处何文波参赞在开幕式上致辞,德国哈根国立美术馆长贝尔京(Tayfun Belgin)博士,德国联邦国家美术馆前馆长雅格布(Wenzel Jacob)博士,伦敦苏富比学院亚洲艺术课程主管、策展人何凯特(Katie Hill)博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Martin Fleischer先生,海德堡大学美术史家赵洲博士等专程前来参观并给予热情评价。哈根国立美术贝尔京馆长还邀请了王璜生教授2020年夏季在该美术馆举办个展。开幕式由波恩当代艺术馆艺术总监任戎主持。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艺术家王璜生教授与波恩当代艺术馆艺术总监任戎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波恩国立美术馆前馆长迪特·荣特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长篇评论性发言,他说到:

“在王璜生先生这个展览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人们是可以在政治和社会批判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作为一个世界公民,一个艺术家可以去回应世界遇到的问题,同时并不使艺术的自由受到限制。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艺术家王璜生与德国哈根国立美术馆馆长Tayfun Belgin博士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艺术家王璜生与德国联邦国家美术馆前馆长Wenzel Jacob博士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艺术家王璜生教授与英国策展人Katie Hill博士,伦敦苏富比学院亚洲艺术课程主管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展览,但同时又包含很多情感。在这里,你会反思,会恐惧,会有自由的感觉,也会有压力。这取决于观众个人:你会如何讨论墨西哥,你会如何讨论特朗普,你会如何讨论台湾,你会如何讨论朝鲜和韩国。世界各地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哪里都有无法跨越的界限。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隐喻,一种精神之墙,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呐喊,同时又是试图克服问题和困难的洞察力。同时,王璜生先生作为学院的教授,你可以看到中国的学院体系是跟得上时代的,它吸收所有的现代科技,同时也吸收所有的问题。所以那句话‘艺术家画画,但不要说话’是完全错误的。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艺术家既能画画,也能说话。

王璜生先生是一个打破传统的人,或者说,克服传统的人,但同时,他又不是一个没有根基的。这在全球范围都很罕见,这也正是他是一个极重要的艺术家的原因。作为一个全球公民,他以一种非常批判的眼光看待社会,从他自己的经验出发反思这个社会,创作了这些作品,没有一件是曲意逢迎的。”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痕/间 王璜生个展” 的大型装置影像作品《界》在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开幕现场

另外,德国联邦国家美术馆前馆长雅格布博士评论道:

“在展览中,我无时不想到战争与和平,伤害与保护,隔离与突破等,令我非常感动!”“在他的大型装置作品中,强聚光灯照射在闪亮的金属条束上,墙壁上的阴影是此起彼伏的线的流动诗意,并通过彼此重叠的表面形成对话,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锋利的金属线和充满伤害的倒钩形成了隔离区,这些铁丝网标志着对外的保护,并在同一时间对内产生了障碍。只有聚光灯的光芒,作为知识的象征,弥漫在整个空间,泛滥着影子的戏剧,附着在政治的边缘。”

“王璜生:痕/间”展览根据波恩当代艺术馆独特的展厅空间,展出了《缠》《界》《溢光》《谈话》等四件大型装置影像及雕塑作品,及新近创作的《痕象》《箴象》《游象》等纸本作品十余件。

与波恩展览的同期,在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正展出“王璜生:边界/空间”展览,该展览汇集了艺术家近十年的主要艺术创作,包含《游·象》、《线·象》、《痕象》、《箴象》、《缠》等多个系列的架上作品、影像作品。他的艺术实验打破了传统含义的线性界限,通过展示“线”与“空间”的互动转化,充满着对边界与空间的探寻和质问。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艺术家王璜生教授在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展览上致辞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开幕式上策展人Jona Markgraf详细介绍艺术家及作品

波恩和德累斯顿曾经作为东西德重要的文化政治重镇,王璜生的“边界/空间”与“痕/间”两个展览,在这样具有特殊历史背景的地方举办,探讨“边界”“空间”“伤痕”“间离”“控制”“自由”“战争”“和平”等问题,引发着对历史、现实与生命的更多思考。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与美术馆馆长Antoni Knobloch合影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德累斯顿美术馆展览现场

磁感线:王璜生的“游·象”

【英】Katie Hill

“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姤卦·九五)。”-《周易·易经》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河中的水花溅起,它们聚集,汇合,流淌……相互吸引、接近,又再次排斥、分离。”——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

“FLUX”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为“流变”

- 液体、粒子、或能量在特定表面积上移动的速度

- 万物皆流变,无物常驻的状态(赫拉克利特)

- 物理及应用数学中的常用概念,用于描述某一物理特性在空间中的变化、变动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箴象180212》 纸上设色拓印 45x48cm 2018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痕/间 王璜生个展” 作品《葴象》

I

我们在空间中的运动是日常生活的常态之一,当代社会中的旅行者更是常常穿梭于世界各地,在不同的目的地之间不断往返。“流变”(Flux)的思想取自于东方和古希腊哲学的精华,也关涉近代物理学与数学的概念,这次展览所呈现的王璜生近期作品是对“流变”的另一种诠释:对传统的迷恋和出离,在变动不居的时空中游走,召唤自然和物质的有形或无形世界。王璜生运用传统的笔墨宣纸成就一幅幅精致的水墨绘画,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中国绘画在过去几百年间传承的诗意传统,又深入到水墨在当代艺术实践中所打开的广阔领域。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痕象》局部 纸上水墨拓印 181213 90x365cm 2018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痕/间 王璜生个展” 作品《痕象》

II

此次展览中王璜生的作品(创作自2010年之后)与他早期更偏向传统的水墨画有着明显的区别,譬如,2006年创作的纸本扇面作品《月光如水清》(天地系列)描绘了园林中的亭台,以及周围点缀着花草的古旧椅子,这幅画的技巧则来自于自元代以来的文人画传统。《天地系列》和《悠然系列》作品在松动的笔触中透露出浪漫的梦幻之感,与近年文人画传统的复兴不谋而合。在展览《磁感线》中,《游象》和《线象》在真正意义上脱离了具象,这些作品不再描绘诸如瓶中盛开的花朵等抒情题材,而是不断趋向抽象的状态。因此,书写和绘画性成为王璜生创作旅程中的转折点,既连接着传统的渊源,又让他走向对线条本身的探索,这些线条仿佛是在空中漂浮、纵横交错。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谈话》 综合材料 90x110x55cm 2014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痕/间 王璜生个展” 作品《谈话》

游象

在王璜生的水墨绘画中,弯曲的线在画布上相互缠绕、交织,它们游弋于画布上空,有节制的运动和速度感呼之欲出,或者说是绵延的线条穿透空间,在其中来去自如,织成一幅幅充满张力的图画。笔墨线条上下交叠,穿插而行,仿佛织成一个松散的线团,在画面上投下微弱的阴影。可以想象,若是观者试着将这些线条拉直,它们仿佛会永无止境地延伸,直至走入视野之外的另一度空间。这一团线条从空白中浮现,空旷的背景占据了画面的上半部分。线条似乎受到磁力的牵引,辗转不定,在物质与非物质之间产生的张力,赋予线条以独立的生命感。

《游象》系列的作品形式具有一种纯粹的特性,奇特、轻快,而又节奏紧凑,它们创造出奇幻的感觉,让我们的视野从可见的、具体的现实世界深入到粒子物理的世界,而诸如空间和引力的作用一般仅仅在物理学的专业领域内才会被提及。吴洪亮教授在一篇画册文章中谈到,“《游象6》除缠绵的线条之外,其构图形式基本上是四周暗,中心亮,呈放射状,有如光明从远方而来,抑或吸着观者的目光向远方而去。背景中常常晕开的彗星般的托尾,恐怕是对光芒的聚拢以及对未知的探寻。”画面本身的确散发着光芒,或是蕴含着幽深的空间感,除此之外,这种画面的宇宙/形而上的结构生发出对“对未知的探寻”的另一种解读,即“永恒流变”的思想——万物恒久变动,空间与时间交错不止——这一思想是古希腊哲学的概念之一,也可以追溯到中国古典哲学,尤其是以“变”为核心的经典著作《易经》。俞懿娴教授认为:“《易经》是儒家经典的六经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而深邃的关于时间和宇宙变化的哲学,为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础。”

如果说“易”和“变”是这部经典的精髓,那么王璜生则是通过他的作品将其深厚的人生经历、底蕴转化为一种不断变化的艺术创造力。内心的自由潜藏着无限变化的可能,这样的自由所驱动的力量不会消减,因此也成为艺术家在创作上不断追求和探索的原动力。1980年代徐冰、黄永砯等艺术家在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批判性思想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王璜生的作品也触及包括现象学、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抽象和观念艺术、以及最近用科学及人文角度探讨宇宙的新兴议题等等,但这些关注点都最终回归于艺术家的中国身份和视角。王璜生自身的中国传统艺术与哲学修养让他的作品自然地流露出道家的影响,而道家的思想源头之一便是《易经》。《易经》对六七十年代西方当代艺术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代表则包括约翰·凯奇(John Cage)、劳申伯格(Rauschenberg)和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等重要艺术家。道家和佛教的思想被翻译介绍到西方,对于美国的影响则可以这样概述,“来自亚洲审视世界的新方式对美国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激起了重新评估个体的存在、自我的意识,以及那充斥着男子气概的美式精神的浪潮”。

在王璜生的作品里,个体的自我意识看起来并不明显,然而在充满爆发力的水墨绘画中,王璜生似乎在情感上回应了911事件的毁灭性和灾难性,浓重的水墨在纸上挥洒,印刷的痕迹似乎重现着坍塌的建筑和散落的残片。因此对于王璜生来说,他以富于变化的水墨作为表达的媒介,创作出极为丰富和广阔的视觉语言,其中既包含着一种强烈的主观性和流动的绘画性,同时又可以是具体的、或是半再现的。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缠》局部 金属 纱布 鼓风机 200x150x100cm 2017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痕/间 王璜生个展” 作品《缠》

线象

以水墨和报纸为媒介的《线象》系列作品更进一步地脱离了文人绘画的传统。王璜生运用不同的笔触创造出形态各异的线条,由此一种特异的空间感被创造出来,印刷报纸上重叠的笔触痕迹似乎是一种遮盖、一种干扰,回应或消除那受大众媒体所驱动的日常政治的“嗡嗡声”,而这似乎是中国古代文人雅集的传统——譬如退居官场隐于山林的竹林七贤——在现代的回响。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痕象170921-2》纸上水墨拓印 54x58cm 2017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痕/间 王璜生个展” 作品《痕象》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界》金属影像装置 600x340x200cm 2017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痕/间 王璜生个展” 作品《界》

曼声

白噪声或白噪音,是一种功率频谱密度为常数的随机信号或随机过程(这种声音听上去是很吵耳的沙沙声)。

当代日常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一种微弱不歇、无法断绝的低音噪声,这些噪声的来源混合着各种人类活动,包括车辆行驶,电视播出的肥皂剧或新闻报道,车载收音机传出的音乐,电话中的喋喋不休,还有敲键盘的声音等等。

王璜生的绘画作品捕捉了一种更为轻柔平缓的“曼声”,散发着一股持续而不引人注目的力量,以及对时间、空间的双重感受。虚空体现在类似文人绘画中画面上留白,为作品的气势或精神性留下了空间。“书写”于其上的线条以一气呵成的动作来完成,仿佛悬浮于立体的空间中,线的动势偶有转折,创造出书法性的画面张力。

德国汉学家威尔翰(Richard Wilhelm)将《易经》翻译为德文(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翻译,他的文本随后又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他认为《易经》最基本的思想之一是“对立与协调在时间之流中相互生发”,这也暗指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对立——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在内在的自我与外在的环境之间。《易经》的这一观点所强调的是中道的态度,让我们对于冲突、对立的理解和把握不至限于任何极端,在自我与世界之间保有一种和谐的关系。

王璜生以他的笔触将二维的线性与三维的空间相互融合,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经典图式,线条的形式感和空间的视觉感共同构成了其核心。王璜生的作品具有一种很强的诗意和感性,时间的静止在中国哲学中并不是某种对本质的追寻,而是把对时间的思量置于宇宙思维之中。

王璜生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思考者,他对中国当代艺术事业的贡献推动了文化上的创新,这份事业同时也让他深入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美术馆合作,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等等。这次展览为展示出王璜生作为艺术家的创造力,他的想象力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的丰盛或“繁忙”,在与文化的对话中轻声曼语。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溢光》金属玻璃装置 尺寸可变 2017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痕/间 王璜生个展” 作品《溢光》

艺术家王璜生 /Artist Wang Huangsheng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王璜生先生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海德堡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其作品先后被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尔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意大利曼托瓦博物馆、德国霍夫曼收藏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等收藏

《库艺术》全新改版

改变的力量

全新开本与排版方式,带来更佳阅读感受

收录国内外最富特色画家个案

国内首个“非具象绘画研究工作坊”纪实

丰富的海内外当代艺术动态评述

王璜生个展分别在德国波恩、德累斯顿举办

长按下方二维码获取此图书

垂询电话:010-847861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