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銀行不良確認的“拖字訣”,業績變臉並非意外之禍

市場上已經爭議很久的、關於銀行壞賬可能導致業績“觸雷”的問題,似乎在新近上市的鄭州銀行身上爆發了。

2018年9月才登陸A股的鄭州銀行,在1月28日發佈了業績快報及業績修正公告,披露在2018年三季報中鄭州銀行預計全年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0%至10%”的判斷,不算數了,改成了“比上年同期下降32%至27%”。

這也是截至目前報出的唯一一份業績同比下滑的銀行類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更何況是發生在上市不足4個月的次新銀行身上,霎時間令市場譁然。鄭州銀行的股價在次日大幅下跌了4.28%,甚至帶動青島銀行、紫金銀行等一批次新小銀行的聯袂下跌。

力場君(微信公號:wuzhijingu)是做數據分析,對行情的解讀完全無感,單就鄭州銀行此前公開發的數據,其實他的業績下滑可謂早已註定。根據鄭州銀行的公告,針對業績下滑給出的原因是:“2018年第四季度,根據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貸款並足額計提撥備、同時將撥備覆蓋率維持在150%以上的監管要求,本行當年撥備計提超出預期,預計2018年度全年業績同比下降。”

簡單來說,鄭州銀行在上市前,並未將全部逾期90天以上貸款計入到不良貸款中,現在則全部計入了,由此導致不良率增加、計提撥備後的淨利潤下滑。

力場君(微信公號:wuzhijingu)趕忙翻了一下數據,可以看到鄭州銀行在2016年到2018上半年間逾期90天以上貸款餘額持續增長;不良貸款餘額也持續增長,但是增幅略遜於90天以上貸款餘額。這導致鄭州銀行90天以上貸款餘額與不良貸款之間的差額,在2016年和2017年持續增長,直到2018年上半年趨勢才有所扭轉。而這個轉折點,也恰與鄭州銀行申報上市的數據披露截點重合。


鄭州銀行不良確認的“拖字訣”,業績變臉並非意外之禍


鄭州銀行不良確認的“拖字訣”,業績變臉並非意外之禍


將全部逾期90天以上貸款計入到不良貸款的政策,在2018年6月就已經媒體透露出來了;儘管截至目前監管層尚未正式發佈文件,但近期已有地方銀保監局對不良貸款認定口徑進行了調整。陝西、上海兩地即明確“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計入不良”,並列出具體時間表。

截止到2018上半年末,鄭州銀行仍然保有近三分之一比例的逾期90天以上貸款,未計入不良;談不上違規,但是對於這個明確的政策趨向趨勢,態度明顯是“拖一天、算一天”。力場君(微信公號:wuzhijingu)還注意到,鄭州銀行發佈招股書意向書的數據,是截止到2018年1季度末的,“拖”得恰到好處。

其實,鄭州銀行不僅在資產質量方面值得拷問,其股東構成及關聯方也可能在未來帶來麻煩,但是這些更偏重於定性分析,在沒有真憑實據之前,力場君也不好多言。此外,力場君(微信公號:wuzhijingu)再多說一句,導致鄭州銀行業績變臉的因素,也在青島銀行身上存在,但是程度不及鄭州銀行這般“惡劣”,投資者尚可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