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背影》:垃圾堆裡的靚影「避世齋讀書會」

三毛《背影》:垃圾堆裡的靚影「避世齋讀書會」

揹負小學老師的詛咒

拾荒者一路尋覓

從撒哈拉來到加納利群島

如果給她一個足夠大的家

她能撿回全世界的浪漫

免費的

這次講三毛的《背影》。

撒哈拉沙漠熱浴戰亂,三毛與荷西逃到加納利群島。這裡空氣清潔,日子悠長,三毛面朝大海靜享寂寞,悶了就東瞅瞅西逛逛滿世界交朋友,荷西則潛入大海撿拾水底的寶藏。

她的成人童話又找到了世外桃源的溫床,可是,在這裡幸福走到了終點,荷西葬身大海。

三毛的一系列書中,對荷西的敘述變成過去時就是從《背影》開始。

關於荷西的離去,講的已經夠多了,重點講講拾荒的情趣吧。

拾荒、撿破爛是一個意思,但“拾荒”給人一種荒涼、神秘感,而“撿破爛”則毫無體面可言。

對同一件事,國人向來有兩種意思截然相反的語言,一種詩意,一種鄙夷,不同場合不同地使用,心裡最清楚真實意思是哪個。

拾荒者通常是窮人、老人、智障人士,他們衣著陳舊,面目木納,遊走於垃圾箱,不顧骯髒尋覓能換錢的東西;廢品收購站更是凌亂不堪,大多在城鄉結合部,都難言詩意與體面。

最近,因為網購的興起和環保大督察,廢紙殼價格上漲,收購此物一時成了暴利的行業,在我的家鄉丹東居然聽說有黑道人士龔斷了這門生意,骯髒再加上流氓手段,更難言體面了。

三毛上小學時,老師給出作文題目《我的志願》,三毛寫出說實話的難得好文章:“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遊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遊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

老師聽後大罵。

我小時候,在東北的小學裡,老師也經常以不好好學習將來只能收破爛來威脅少年少女們,由此可見,在文化上,大陸、臺灣絕對是同宗同源。

所有國人,持續幾個時代,堅持不懈,達成空前一致,將拾荒這件事踩在腳下。

便利上,廢品清出住宅,換來小錢也換來整潔;經濟上,收購成本低,再加利用,也是不錯生意;環境上,垃圾堆及時清理,也使城市友善,人居環境體面。

如此利國利民、意義重大,偏偏就眾志成城,不管不顧。

能不能將廢品整頓歸類,以便衣著樸素的拾荒者定時收走;能不能垃圾堆不再有髒水汙漬;能不能使拾荒這個人類必需的職業變成體面的營生;能不能杜絕黑道人士把這個行業搞得更髒。

不能,因為國人需要骯髒的垃圾堆,因為他們需要有一個直觀的東西來證明,有個地方更髒,有人比他混得更差。

國人崇拜力量,所有他們需要馬雲、王建林;國人也要自尊和自大,所以他們需要拾荒者的卑下與骯髒。

在我居住的城市,每戶每年交納24元,以換取政府的垃圾車每天來小區接收垃圾。每天我都會看見垃圾車司機在駕駛室裡胖臉對著手機,日復一日,他的手機不斷更新換代,垃圾車裡的髒水也一滴一滴留在小區的門口。

但也有例外,國人的態度會瞬間180度轉彎:北京國子監附近有一私人博物館,館長當年趁舊城區拆遷,騎著三輪車收集舊宅門前的門墩,他被拆遷工人敲詐,用一條大前門香菸換來一對刻畫的門墩,經鑑定此畫系元代宮廷畫家所繪,此物遂成國寶,人人傳為財富佳話。

面對財富,觀念轉變最快,真真混賬東西。

三毛走的是情調路線,她把樹根拿回家,整理一番,人文的格調就出來了;她把朋友丟掉的舊衣服改成比基尼泳衣,於是男人的眼光就盎然了。

能承認自己有拾荒愛好的女人少有,不信的話,求求騰訊公司用大數據篩篩我們的朋友圈看看,所以三毛這在垃圾堆裡徜徉的靚影也許能緩解國人堅不可摧的態度。

希望靚影不會永遠是“背影”。

收破爛人人都會,可要把它變成體面的事,還需要藝術家和有錢人出人出力,只能指望你們了,救救可憐的人吧。

這人間需要修養。

另:散文集《背影》共15篇文章,自荷西死於95頁,後面的文章便沒了歸依,空洞抽象的憂愁腐蝕了書的後半部,想想三毛在這本書出版幾年後的結局,真是人寰慘事啊。

三毛《背影》:垃圾堆裡的靚影「避世齋讀書會」

當看到這行文字

想必你已閱讀完全篇

感謝你

用富有文學美感的文字

揭示生活的真相

表達有見地的觀點

是我網絡寫作的目的

如果你願意

煩請轉發

也歡迎評論

幾元、幾角、幾分

對我都是莫大的支持

再次感謝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