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粵東經濟帶未來發展之路該怎麼走

粵東地區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地方。由於實體工業固化嚴重,新型科技產業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促使整個粵東地區一直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潮汕:粵東經濟帶未來發展之路該怎麼走

粵東地區主體以潮汕為主,汕頭則作為該地區的特區,素有“百載商埠,經濟外向”之稱。早在1858年,恩格斯在《俄國在遠東的成功》中指出,汕頭是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時至改革開放前期,汕頭經濟發展也是最有潛力的。哪怕是現在的深圳,在當時也是要比汕頭落後許多。

然而,具備各種有利因素的汕頭經濟特區,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並沒有達到其預想的效果。現在的汕頭與深圳對比,差的不止是一個潮汕,這一點從地區GDP總量就可以看出來。

潮汕:粵東經濟帶未來發展之路該怎麼走

近年來,互聯網科技新型產業發展迅速,液態變化的勢頭也在不短攀升。這些都是造成潮汕地區脫節的主要原因,無論是電子科技、電子商務,還是電子金融,在該地區基本是不可能看到。

不到潮汕不知道潮汕的美食有多少,那麼,不到潮汕,你絕對不知道工業的集中程度有多可怕。一個地區有幾家同樣的工廠並不難見,但一個地區有上百家同樣的工廠集中在一起,確實很讓人詫異。幾十年把幾個產業做到死,就是潮汕地區發展不起來的客觀因素。

潮汕:粵東經濟帶未來發展之路該怎麼走

實體工業發展到如此極致,如果結合好互聯網科技,粵東地區沒有理由發展不起來。產業之間如果能夠相互配合、利弊互通、取長補短,潮汕地區也不可能會是現在的一盤散沙。

全國服裝、玩具、印刷、日用百貨的生產,大多出自潮汕地區,但生產力過剩,市場需求不足也是該地區最大的特點。素有粵東鞋都的揭陽地區,主體工業在仙橋一帶,每年的產量都是高過於市場需求,導致很多工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處於半關門狀態,而這樣的現象在其他產業也同樣能看到。

粵東地區想要發展好,就必須要整合資源,走企業化道路。零散工業越多,越會限制地區發展,產業之間相互競爭排斥、相互拉扯,只會止步不前,而工廠合併成為企業就能解決該問題。

潮汕:粵東經濟帶未來發展之路該怎麼走

一、有了領頭羊,就不再是一盤散沙。潮汕地區實業雖多,但卻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品牌,都是以小工廠加工、包裝、出廠。甚至有的工廠只是在為客戶做代加工,連商品名字都要根據客戶的要求來。記得很多經銷商是這樣講的:“自己不需要有工廠,只要有商標和銷路,有人會為你加工”。所以,有了領頭羊,也就是有了自主的品牌,把個體商轉變為集團,每個參與合併的工廠根據規模持股,原有的商標和專利、產權,可依據集團的發展進行更變。

二、各行各業之間應當成立各自的商會,通過每月或者每季進行一次行業分析總結。特別是實體工業,每年都會有一個淡季的過程,很多時候是開工幾天關門幾天,雖然不會出現虧本現象,但更多的是員工流失,這一點近幾年體現最為明顯。工廠進入淡季,有工人的沒訂單,有訂單的沒工人。如果不加以協調整合,過不了幾年,絕對會更加嚴重。

潮汕:粵東經濟帶未來發展之路該怎麼走

三、結合互聯網資源,從分銷的本質上改變為直銷。無論是服裝、玩具,還是日用百貨商品,都是近幾年網絡購物的主體。既然有生產資源的優勢,就不能讓互聯網電子商務牽著鼻子走。根據當前的形勢,潮汕地區著手開發區域性電子商務,非常符合發展需求。不但是企業要走品牌化,電商也要走自主化、知名化。

那麼,什麼是區域性電子商務,它不是針對其他地區產業資源,而是根據當地的產業做面向全國的電子商務。其本質與淘寶、京東大有不同,他們是屬於不分地區面向全國。區域主要是以粵東為主體,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採購、批發、零售網絡平臺。同時也可以搭建符合本地區發展的跨境電商平臺,這個反面還是比較有優勢,畢竟潮汕實體工業的進出口也是比較多,非常符合當前的發展形勢。

潮汕:粵東經濟帶未來發展之路該怎麼走

基於全國性發展的大趨勢下,未來的外來務工人員必定會逐步缺少。對於人才的保留一定要更加註重,特別是汕頭以色列理工大學的創辦,一定要依據其教學特點和育才理念,加快步伐發展有利於人才就業的新型產業。

潮汕:粵東經濟帶未來發展之路該怎麼走

在納米科技、生命科學、幹細胞、水資源管理、可再生能源、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物料工程、太空和工業工程以及醫學等領域上,一直都是以色列理工學院最外界備受肯定的領域。粵東地區要想走出科技落後的局面,就必須適當做出產業調整,絕不能再走育才外送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