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一堂课喝掉了54瓶酒

拔起软木塞,浓醇的果香与酒香萦绕满室;倾斜玻璃瓶,澄澈的液体沿杯壁勾勒出美妙弧线;轻摇高脚杯,迷人的涟漪散着芬芳一圈圈漾起;啜一口唅在舌尖,柔和而鲜活的生命原液仿佛在挑逗最初的味蕾……

“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一堂课喝掉了54瓶酒

看到如此画面,或许在你的脑海中已经响起了优雅迷人的音乐、闪烁起浪漫温柔的灯光……然而,等等!这幅场景的发生背景竟然定格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课堂之上!课桌是吧台,人人有酒杯,学生仅一堂课就能喝掉54瓶葡萄酒!古人说"醉酒赛神仙",那么这究竟是什么"神仙课堂"?

“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一堂课喝掉了54瓶酒

一节课大约要喝掉54瓶酒

原来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特色课程——《葡萄酒品尝学》授课现场。和普通教室不同,学院设有专门的品尝教室,单人单桌、桌上有漱口水龙头、挂酒杯的架子。为了进行口味对比,每名学生都有6个自己的葡萄酒杯,一轮喝6种酒,一堂课喝3至4轮,涉及到国产与国外不同风格的酒样,总共约54瓶酒。而这样的品尝课,每名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学生要上48个学时。

除了普通的品尝,学院还设有"盲品教室"。在这里,学生被隔离开来,用不同颜色的灯光、黑色酒杯等外界因素干扰,让学生在不能看清葡萄酒颜色的情况下学习不同酒的风味。

“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一堂课喝掉了54瓶酒

毕业生酿的酒可保存10年

电影里,"一瓶82年的拉菲"似乎已经成了懂酒人士的标志性台词,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判断一瓶葡萄酒的生产年份、原产地、适饮期、搭配食物等,还会亲自实践酿制葡萄酒工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近有一个占地40亩的自有葡萄园基地,杨凌地区还有一个300亩的葡萄园实习基地,同时葡萄酒学院与西安鄠邑区、长安区有密切合作,学生也可前往实习。学院实验室分理化分析区和中试酿酒区,其中理化分析区主要是一些玻璃小容器,供低年级学生进行练手实验,玻璃容器更有利于直观观察发酵过程。中试酿酒区的生产线拥有世界一流的酿酒设备,学生在这里就可进行酿酒。

“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一堂课喝掉了54瓶酒

葡萄酒最适宜的存放环境为黑暗、低温,因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将负一层设置为一个700平方米的酒窖,可存酒10万瓶,主要用于学生和老师教学研究,还存放了毕业生的作品。每年毕业时学院会为每位学生留5瓶酒,展示一年后保存10年,等到学生10年返校时再拿出来。

“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一堂课喝掉了54瓶酒

"中国葡萄酒黄埔军校"

中国原来是没有葡萄和葡萄酒学科的,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直深耕葡萄酒专业,并于1994年4月创办葡萄酒学院,其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葡萄栽培与酿酒"专科。葡萄酒学院是亚洲第一所专门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推广,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营销、管理及科研推广高级专业人才的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因而得名"中国葡萄酒黄埔军校"。直到2003年,教育部专业名录中才加入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构建了以葡萄学为基础、葡萄酒学为核心、葡萄酒工程学为手段、葡萄酒市场学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前文提到的"品酒课堂"就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西农葡萄与葡萄酒专业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形成了完整链条,学生还可以参加交换生学习前往国外深造获得双学位。

“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一堂课喝掉了54瓶酒

目前,葡萄酒行业在中国发展势头很快,我国的葡萄酒消费能力现居世界第五名,预计2020年会进入世界前三,2025年可能跃居世界第一。行业的发展自然使得相关专业人才成为热点,据统计,2017届葡萄与葡萄酒相关毕业生人均就业岗位就达3至4个,而如果做葡萄酒销售,月薪基本可以达到上万元。

欢迎大家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获取更多新鲜资讯,请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头条号!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华商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