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卦”的由來,縱然學易幾十年你也未必知道這些易學知識

易經“卦”的由來,縱然學易幾十年你也未必知道這些易學知識

文|曉生

關於易經中“卦”的由來,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沒有哪一種解釋能讓人徹底信服,今天曉生也試著解釋一下,不能保證讓你滿意,但能保證這個角度你沒嘗試過,縱然學易幾十年,今天這些你也未必能知道。哎吆~,你不信哦?哈哈,我也不信,不過好多我們不信的事情,最終都被證明都是真的。

易經“卦”的由來,縱然學易幾十年你也未必知道這些易學知識

圭表 從立柱射進陽光落到軌道的刻度上

好了,不開玩笑了,我們直接說“卦”是怎麼來的,我們來看這個“卦”字,左邊為“圭”,右邊為“卜”,圭為圭表,卜為占卜,意思是藉助圭表來占卜。

圭表為古代計時工具,相傳公元前20世紀擷項最先使用,擷項是黃帝的兒子,其年代比伏羲要晚的多,伏羲時代當然沒有這麼先進的工具了,那圭表和伏羲及伏羲八卦又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打開腦洞,還原一下當時的場景,來一場華麗的場景再現。

易經“卦”的由來,縱然學易幾十年你也未必知道這些易學知識


在那遙遠的遠古時期,伏羲身披獸皮,腰繫草繩,手中拿著根樹枝,此時,正蹲在地上逗弄螞蟻,他剛剛經過一場劇烈的腦力勞動,抽空放鬆一下,可實在是沒有什麼娛樂項目。

“萬物之間到底有什麼規律?為什麼太陽東昇西落?為什麼月有陰晴圓缺?為什麼花兒開了又謝……”伏羲又陷入沉思,這時太陽把他的影子拉的老長,像落在地上的一片烏雲,看著那片“烏雲”,伏羲慢慢的站了起來,“烏雲”也隨之越來越大,伏羲變得越來越高興,最後都興奮了,他找來根木杆子立在地上,就這樣看著木樁的影子痴痴發呆。

易經“卦”的由來,縱然學易幾十年你也未必知道這些易學知識


許多天過後,伏羲終於在影子中找到了規律,他發現早晨的影子最長,就在地上畫一長橫,表示長影子,此後影子開始變得越來越短,就又在長橫的上面畫上兩個短橫,表示短影子,地面經過太陽不斷照射逐漸升溫變暖,由於空氣導熱較慢還是冷的,此時地面是熱的,空氣是冷的,氣溫是逐漸升高的,伏羲把這種狀態稱為“少陽”,表示氣溫越來越高,陽氣越來越重,用下面一長橫,上面兩短橫表示。這就是“少陽”的由來。

同理,下面兩短橫,上面一長橫為“少陰”的符號,表示陰氣越來越重。本來想放張圖片,可找了半天沒有一張畫法正確的,算了,大家知道就行。

易經“卦”的由來,縱然學易幾十年你也未必知道這些易學知識


由少陰、少陽開始,伏羲就這樣慢慢推演出了八卦,那麼,又有人問了,伏羲時代沒有圭表,那“卦”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是誰把伏羲推演出來的八個符號稱為“八卦”的呢?曉生覺得有兩種可能。

一是伏羲自己取得名。相傳伏羲命倉頡造字,字成後天雨粟,鬼夜哭,龍潛藏,動靜弄得相當大,看來應該是造字成功了,如果倉頡成功了,那麼伏羲拿這些字給自己的“作品”取個名字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不過,這個只是傳說,沒有文物證明和文字記載。

易經“卦”的由來,縱然學易幾十年你也未必知道這些易學知識


二是“卦”的稱謂可能始於周朝,因為甲骨文中沒有“卦”字,商朝一般稱卜和筮,“卦”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禮儀》,隨後就是孔子的《易傳》,所以說應該是周朝開始把占卜稱為卦的,這種可能性比較大。

不論“卦”字來自哪種說法,但是伏羲八卦的由來,曉生覺得應該就是用木杆參照日影得到的,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