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东南国际旅行社总经理 王斯东:去远方找自己

JBN 记者吴宇宏/文钟丽娅/图、视频拍摄 严柳/视频后期

江西东南国际旅行社总经理 王斯东:去远方找自己

“去远方找自己!”作为一家国际旅行社的掌舵人,王斯东对旅行意义的理解远比常人更深刻。

从小到大,王斯东都固执地认为男儿志在四方,但兜兜转转了一圈之后,他也逐渐明白,所谓的寻找,不过就是人生、事业中一场找寻自己,不断发现的旅程。旅程中,会遇上许多省心省力的机会,也会碰到不少让你烦心疼痛的钉子,但你只要问问内心最深处的自己,就依然能对未来保持一份冷静的期待。

A

机遇与钉子

“旅游是女人做的,我一个男人怎么会去做!”说这话的王斯东,却在旅游这个行当里,一做就是十几年,并一手创办了江西东南国际旅行社(以下简称“东南国旅”)这一行业知名品牌。这般“打脸”,如今“嘿嘿”一笑,已然满是幸福的味道。

“我个人正式做旅游是从2000年开始的,之后便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很多创业者的起点都充满偶然,王斯东与旅游业结缘也是通过朋友的介绍与点拨,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我原来是在企业单位上班,后来从商了几年,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却意外在旅游行业找到了突破口。”1988年,高中毕业的王斯东通过内部招聘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日复一日模板似的工作节奏,年轻气盛的王斯东怎么能够耐得住。“我要实现自我价值,想要给自己一个完整的人生。”带着勇气去尝试的王斯东先在餐饮业中小试牛刀。

没背景,缺资金,无经验……带着满腔热血闯社会的王斯东,被撞得满身伤痕。不得已,他在国企几进几出,一晃就是九年。“在国企工作的最后两年,我并没有完全放弃和外界的接触,而这进进出出的几年,可以说奠定了之后不管在生活、家庭还是事业上的良好基础。”

2000年王斯东进入南昌国旅做业务,前11个月一笔单子没谈成,却在第十二个月拿下了两笔大单让领导刮目相看。与同行跑批发,去地市建立网络,不断建立合作关系……王斯东的努力得到了上司的赞许,同时也获得了晋升的机会,承担起了单独领导一个部门的责任。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王斯东进入旅游行业之际,正值江西旅游业发展起步阶段。那个时候,似乎只要通过努力、勤奋和社会经验就能取得成功,但也正因为门槛太低,让这一行业充满了诱惑和混乱。

“当时整个行业都不成熟,公司也没有标准的运营管理机制,没有可供借鉴的模式,所有人都在摸索,也导致每个人的想法无法调和,不少员工被挖走。”当表现得不到回报,团队自然瓦解,王斯东也因此大受打击,颓废了一年多。

“没有人有义务和责任从你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父亲的一句话将他点醒了。2004年的1月1日,站在寒风中的王斯东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必须要站起来!”同年,王斯东从南昌国旅出走江西虹桥国际旅行社,放下过往从头开始。

又是一次偶然,一位行业的老前辈和王斯东聊起了没人管理的江西民航旅行社,希望他能够接手将出入境业务全部拿下。虽然忐忑,但在考虑了三天之后,王斯东还是决定干一把。“当时接手的任务是每年完成20万的业绩,压力很大,但我还是选择了做。”

短短一年多,王斯东将江西出入境旅游市场摸个门儿清,也为接下来成立自己的东南国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

与自己对话

“我从进入江西民航旅行社的第一天始就告诫自己,进这个行业是有目标的,将来一定要成立自己的企业做老板。”以民航旅行社的出境旅游为切入点,王斯东开始逐步地向目标推进:从2005年开始申请成立旅行社,2007年通过审批,到2008年顺利将出境权审批拿下,其一手创办的东南国旅,成为了当时省内唯一一家可办理省内、国内及出入境旅游的综合性旅行社。

从国企到下海经商,从门外汉到行业的先行者,王斯东走的每一步都带着偶然,又实属必然。一路走来,父亲的开导,前辈的提点,贵人的扶持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还是王斯东对于自身的不断建设。在寒风中与自己对话,在深夜中与自己长谈,时至今天,他还保持着每一两天便抽出一小时总结工作的习惯。“通过思考沉淀下来,可以让我之后不产生浮躁情绪。”

安静可以思考,行动则带来成长。在刚进入江西民航旅行社工作的那几年,王斯东最享受的就是和同行去国外踩线。“作为晚辈,即使是在餐桌上,这儿听听,那儿聊聊,也能受益匪浅。”从最初的聆听,到后面给出建议,王斯东通过融入行业,让很多口岸城市的前辈认识了自己,而这也成为其自我提升和建设的绝好机会。

2004年到2006年间,江西旅游业经历了最为困难的三年。彼时,各种投诉涌来,又正值国内“谈泰色变”的大环境,江西很多旅行社都举步维艰。为了摆脱困境,王斯东作为江西的两位代表之一,与全国50多位行业代表前往泰国参加谈判。“会议整整开了三天,第一天就是吵架,第二天开始交谈,第三天才真正把问题摆上台面寻找解决的方式。”通过疏通泰国这一条旅游路线所掌握的经验,王斯东逐渐把其它一些线路进行休整,并逐步联合其他同行修正行业中的不良现象等,逐步让行业走向了正轨。

“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劣根性是要花很大代价去改变,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修缮短处,还不如将长处发挥到极致。你的短板,即使不修正,也显得更短了。”对于“取长补短”的老话,王斯东认为大可不必,但两者的前提都是应该充分认识自己,“无论是在生活或是工作中,你都需要评估自己,为自己找准定位,这样才能决定你要干什么。”

不仅是对自己,对于员工,王斯东也是如此要求。他从事旅游行业以来,不论是管理一个部门还是掌舵一家企业,他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帮助和经验,让员工在短时间得到提高。“我从来不会辞退员工,但也希望你有从士兵变成将军的欲望。”

C

冷静的期待

公司步入正轨,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王斯东,似乎终于能够喘口气歇歇了。看多了行业中的起起伏伏,他也经历了不少风雨,如今的王斯东要求自己遇事“不懈怠”、“不浮躁”、“不冲动”,俨然一副成功企业家的大师风范了。

其实,从管理一个部门到单独运营一家公司,王斯东起初也很不适应。“原来只是一股脑扎进去做业务,到后来工商等部门需要我去跑,还要负责很多加盟商的谈判,我完全是从‘运动员’变成了‘裁判’,压力很大。”但王斯东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我最引以为荣的是我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而且我的团队很稳定,他们信任我,这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和东南国际旅行社存在的价值。”

然而,行业的发展瞬息万变,不断有新鲜事物冲击着他们,也诱惑着他们,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如何甄别这些“契机”的好坏便至关重要。

2013年江西航空推出包机服务,引得许多旅行社蜂拥而至抢夺市场,尽管当时有不少同行邀请,王斯东也一度相当纠结是否加入这股浪潮,但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顶住了外界和员工们的压力,直到2016年底才开始参与了第一次包机活动。“我认为那些蜂拥而至的人忽略了市场的需要和对手的强大,当整个市场变得供大于求时,泡沫就将产生,行业也将重新洗牌。”尽管因为拒绝包机,让东南国旅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削弱了不少,但当2015年整个包机市场垮台的时候,却只有东南国旅一家赚了钱,让那些当初嘲笑王斯东年纪大了胆子变小的同行惭愧不已。

“虽然我没有做包机这个项目,但我并不是完全拒绝了这块蛋糕。首先做大做好没有开辟包机的出境线路,其次为那些做包机业务的旅行社代卖产品,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少赚一点而已。”对于很多中小旅行社来说,“包机”似乎意味着发展壮大的契机,但王斯东并不想要“走捷径”,凭借着稳扎稳打,东南国旅在市场上的威望更甚从前。

“我一直在找寻自己的路,找寻旅行社作为旅游资源与游客的中间商、批发商这个定位应该走的路。”对未来有期待,对问题冷静看待,王斯东希望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充分吸收年轻同行的新鲜血液,让自己的公司保持活力。

“对于旅行社来说,目前传统旅游和未来的自助游之间还将有一个漫长的痛苦期。我们要迎接新的挑战,要分一部分精力出来去针对以后这个局面。”如何面对旅游方式的巨大变革,王斯东一直都在思考,“旅行社一直存在危机感,针对现在流行的自由行,我认为旅行社依然有优势做到更好、更专业。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求、文化底蕴、兴趣爱好专门制定行程,再去制造更多的卖点。这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也在着手往这个方向走。”

江西东南国际旅行社总经理 王斯东:去远方找自己

对话·王斯东

谈管理:以人为本

JBN 记者:企业管理的理念是怎样的?

王斯东:公司一定要以人为本。首先我要确定这个公司本身的定位和性质我才能知道该怎么去做。作为负责人,不仅需要知道怎么去调配那些一线员工,也应该懂得如何承上启下磨合不同层次的问题。至于市面上的很多成功学、管理学,我个人从来都不看的。每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别人的东西不一定特别适合我。

谈工作:先学会生活才能学会工作

JBN 记者:平时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王斯东:五六年前我可能就是别人口中的工作狂,因为工作几乎把我个人的生活放弃掉,那时候也是乐此不疲。后来因为身边朋友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想通了:工作其实还是附于生活的,如果你不会生活那你也一定不会工作。

谈生活:尽量利用休息时间陪伴家人

JBN 记者:会经常陪家人一起旅行吗?

王斯东:和家人去旅行过几次,去年还一起去东南亚自驾游。工作原因导致我没有很多时间陪伴他们,所以我尽量把休息时间都留给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