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李成泉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星一經商幾十年,深知經商之道和為人之道。以誠經營,以法經營,以優質貨源和產品讓市場認可經營,對客戶守德、守信、守義。

現在的商貿往來,很多的合作伙伴己經陷入了誠信危機,這正是生意堅持下去和發展壯大難做的主要原因。今天我寫石村人闖濟南,就是讓我們重溫石村的能人志士流傳下來的生意之道,希望給現在起步和發展中的人一點點啟示,能把生意做大做強,越做越大,紅紅火火。

石村人闖濟南,他們經旱路或水路來到尋找自己理想和希望的城市打拼,譜寫了一部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商道生活變遷史,他們那敢於走出的決心,創業辛苦的磨礪,營商經歷的艱難,那種故土難離,浸透著複雜感情淚水而又激揚的歷史,代表著一代石村人身上所具備的本質氣魄和英雄本色,他是石村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是志向的昇華,他們成功的魅力在各自的事業中,迸發出耀眼的火花,他們錦繡事業的史話似藝術的芬芳源源流長,通過幾個多月的調查採訪,一個個石村人在濟南的奮鬥、勤勞、精明的生意經,如今似一脈清泉在我心中流淌,前塵往事中一切美好的東西漸漸如花般盛開在星一心河兩岸。石村人在濟南的故事,件件有趣味,事事有經歷,他們傳承著石村人志向的風情,譜寫著勤奮創業的佳作。今天讓故事呈現在現石村人的面前,不會漸行漸遠的遺忘。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當年石村的王氏家族,在濟南十二馬路上,坐南朝北有一家經營食品的大型商鋪,店門上面醒目的字號,“濟盛福”,三個大字做工匠心獨特,形神兼備,生意做的風生水起,這家商鋪以經營食品、醬菜、調料為主,當客人進入店鋪,裡面的環境與商品的陳列,給人一種自然樸素的氣氛,店裡的環境很好,讓人感覺很舒服,各種食品,醬菜感覺都非常的新鮮,服務更是熱情周到,加上產品的質量所倡導的自然傳統理念,所以每天吸引非常多的客戶的光顧,給“濟盛福”帶來了無限發展的生機,每天的生意興隆,盈利豐厚。

在天橋中大槐樹東街,當年有牟洪剛經營的柳編制作廠,是當時濟南最大的柳編制作廠之一,牟洪剛經過初到濟南後五六年的艱苦創業,從剛來時的一個小作坊掌櫃,發展到擁有資產雄厚的製品廠主。東關村的劉好剛,石村的牟錫福,徐少周等都是當年的夥計,他們心靈手巧,精工編制,一件件形態不同的器具,籃子,簸箕,柳箱,柳筐,等產品結實耐用,美觀精巧,在四十年代前,柳編制品是盛器的一種必需品,盛酒,盛油,盛醬菜,一件件實用而又精美的柳編制品,應有盡有,他包含了柳編工藝獨特魅力的味道,那精湛的技術和件件美倫美奐的柳編產品折服了無數客商,其產品遠銷上海、北京等地。牟洪剛也被眾人讚譽慧眼獨具的淘金人。

洪剛柳編廠從廠主到員工的勤勞以及對事業的熱情,寄託了志向的希望,展現出強勁的生命力,春夏秋冬,年年歲歲,訴說著老一輩石村人生命不息,發展創業不止的工匠精神。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西義和莊裡石村人的四合大院。

星一通過諮詢濟南的生意合作伙伴得知,西義和莊的舊址,位於現在濟南的天橋區,成豐橋附近,向南不遠就是在解放前俗稱的四大馬路,這裡是濟南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市民們常常光顧的繁華街道,更是一條散發著濃濃老濟南味的重要商業街區。西義和莊是當年石村人闖濟南,聚住人員最多的地方,牟久生老師,小時候就隨父親牟錫祜居住在此。經他的指點,我拜訪了當年在濟南打拼過的牟錫增老人。見到這位八十多歲的街坊長者,老人精神非常的好,思路非常清晰,雖然耳力略有不足,但不影響我們的溝通,他的老伴女兒和兒子都在家,一家人和氣融融。見到我的到來,老人很開心,當我們聊起以前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老人那張快樂興奮的笑臉,笑的更加燦爛,微笑盪漾在老人的臉上,也映入了星一的內心深處。牟錫增老人懷著樂觀的態度,慢慢的講起了承載著歷史歲月和他在濟南那段難忘的記憶,聽著老人的講述,一幅市井生活畫卷的展開同時把星一的思緒帶入了歷史那嶄新的一頁。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作者星一與牟希增老人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老濟南西義和莊的一個四合大院中,住著多家石村人。聽牟錫增老人講,當時有牟錫祜,牟錫祿,牟錫全,牟錫擁,牟錫康,牟錫銀,王順勝(王配元曾用名),王寶林,王寶成,吳思義等人。 大家同住一個院,團結友誼,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的美德,從未消失。所體現的傳統道德觀念,傳統社會倫理意識以及鄉里鄉親在遠離故鄉時,情感的昇華形成了一種自豪的大家庭情緣,老鄉之間如此深情,無論走到哪裡,街坊間都有割不斷的情緣,唇齒相依,互為湧泉,善意已成習慣,厚道成為必然。初到濟南創業,他們大都從事著同一個行業,賣油為生。扁擔是石村人剛進城謀生送貨的重要工具,每天早起,靠雙肩挑坦送貨,每到一處清脆響亮的撥郎鼓聲,代表著石村得油擔來到面前,此時打油的圍過來,像圍觀天外來客一樣,將當年英俊、瀟灑、年輕的石村賣油人圍在中間,一邊打油說笑,一邊談論質量,因為當年石村賣油人要價並不離譜,大家都心知肚明,會做生意的石村人此時並不著急賣貨,而是給圍觀的打油人講上一段石村小磨香油的傳承發展歷史,邱二齋故事的奇文趣事,聽後大家笑聲一片,買賣在歡樂中自然而成。小時候星一常聽奶奶講一句話,叫和氣生財,這句話在石村賣油人身上表現的是淋漓盡致。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在艱苦創業的路上,石村人的肩膀上總是負著盛滿油的擔子,結實穩當的紮在自己的肩上,天天從不輕易的卸下,以此為生,向沿途的酒店、村莊、工廠、商鋪、行人推銷,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定的行走叫賣路線,天天到是輕車路熟,見的都是老朋友,老顧客,對於客人的要求,都是盡最大努力滿足。對於剛到濟南發展的石村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艱辛,他們踏著難走不平的衚衕巷子,跋涉於高高低低的路面之間,去收穫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那份希望,那是一份志向在濟南發展壯大的希望,那是一份能為全家帶來美好生活,帶來生機的希望,剛剛起步的創業實現不容易,石村人的油扁擔,曾經挑起過多少生活的艱辛和無奈,這是石村人闖濟南起步的生活寫照。後來他們用積蓄的錢買了獨輪車等運輸工具,有的準備開自己的店鋪和批發業務,可時代的變遷讓他們在剛剛夢想起步發展時,無奈的返鄉。牟錫祜,牟錫擁,牟錫全,牟錫祿,王順聖,王寶林,王寶成,吳思義等人返鄉務農,牟錫銀進路豐紡紗廠工作,牟錫增因當時年輕留濟學的開車,後在惠民地區氣車運輸隊二隊工作,並榮獲安全行車百萬公里技術能手金獎,至到退休。還有在濟南槐蔭區開設油房的大東家邱汝芳,把財產公私合營後返鄉。石村的油擔,見證了濟南市民發展的軌跡,他們進村區,商鋪,酒店,促進了商品的流通,給市民帶來了方便,而石村買油人和老濟南市民,商客之間深厚的情感,代表了那個時期純真誠信的縮影,珍藏在牟錫增老人的腦海裡,成為抹不去的鄉愁。濟南官驛街上的永盛鹼莊。老濟南官驛街上有一座二層樓房,字號永盛鹼莊,是當年石村人王洪臣創辦,王洪猷管理經營的一家大型商業集團。經營範圍之廣,股份數量之大,創石村人在濟南商業經營模式之最,為了讓自己的企業快速發展,王洪臣回故鄉遊說多家大戶投資,當年尹蔡村大戶尹幹清,蔣戶村的王盼勤,王盼傑等都是永盛鹼莊的股東。永盛鹼莊的發展創業史,我在老字號永盛鹼莊一文中,有詳細的講述。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在老濟南東門外當年有一片荷花藕池,昔日這裡曾經荷花盛開,一片片水面接天連碧,朵朵紅蓮婀娜多姿的田園景色,美麗獨特壯觀,是老濟南人踏青郊遊的好去處,節假日觀者如雲。特別是夏天雨後,水汽蒸騰,朦朦朧朧,盡顯水趣,柳枝飄飄悠悠,藕池邊綠蔭輕蕩,雨過天晴之後,荷花和荷葉捧著晶瑩剔透的雨珠,嬌滴滴快樂的紅塵滾滾,郊遊的人,伴著香氣噴噴蓮花,賞花,留影,品嚐綠色新鮮的蓮子。這荷花藕池的主人名叫陳永祥,是陳志廣的父親。

陳永祥年青時,走過風風雨雨,他告別家人,背起行裝,遠離故土,踏上征途,懷著艱苦創業,與天地抗爭的博大胸懷,在老濟南東門外這片荒蕪土地上日出即作,目落即息,挖池種藕。他那滿腔熱血,錚錚鐵骨的墾荒精神,把一生最寶貴的青春時間,無怨無悔的奉獻了生活靈感的主題。陳永祥這種精神,是石村人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用青春和汗水培育出來的奮發圖強,勵志奮進,甘於吃苦的精神風貌,他將散發光芒,永駐人心“志高醬菜商店”。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田希增,受嘉獎,獲證書。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在老濟南的北壇地,有家志高醬菜店,前店後廠,自產自銷,醬制的,水醃的,品種齊全,他的掌櫃,石村人叫王志高,從當初來濟南經營,因理財有道,治店嚴謹,秉性誠實,待人熱忱,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用多年的辛勤努力,王志高創建出了自己的品牌,醬菜的製作遵循傳統工藝加自己創新技術,從食材的選購到一道道醃製工序,都是精益求精,翻缸,到缸,曬缸,經過嚴格的技術處理後才能對外銷售,包裝都是在牟洪剛的柳編廠做的柳條簍子,然後用大紅紙牌製作成本店字號標籤,貼在簍子的中心,用紅線繩打個蓮花扣繞簍子口一圈,貨真價實,精緻美觀,大方漂亮的產品,客人購買後提簍走在街上,即使廣而告知,同時招人眼神,讓看到的市民,情有獨鍾。

王志高獨創的芝麻辣椒醬,味道又辣又甜又香,是當年老濟南顧客常惦記著的醬制名吃,那風味獨特,濃郁醇厚的美食為老濟南的北壇增加了一絲傳奇的色彩。

曾位於北壇大街和局前街的張家紅爐,有張榮增掌管,當年張榮記就在這裡學徒,聽八十多歲的張榮記回憶,

張家紅爐當年的每一件產品那是質量過硬,在老濟南享有盛譽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古鎮石村,河陸交匯,自古以來,人傑地靈,祖祖輩輩,家風傳承,艱苦奮鬥,誠實守信,聲譽齊魯,名揚九州,一代前人,光耀省城,歲月悠悠,漸行漸遠,感謝金科,重拾歷史,四處尋訪,整理故事,猶一畫卷,現於眼前,銘記過去,激勵後人,展望未來,勇於進取。


石村人闖濟南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