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雜交水稻助菲律賓年增產240萬噸

1

新修復的Tubigon港開始運營

馬尼拉 - 菲律賓港務局(PPA)表示,保和島港口在五年前7.2級地震中遭受的損失修復後,於5號恢復運營。

在交通部長Arthur Tugade於2018年3月進行檢查後,對港口的維修和翻新進行了快速跟蹤。

中國雜交水稻助菲律賓年增產240萬噸

“在菲律賓港務局總經理Jay Santiago和PPA港口管理辦公室(PMO)的領導下,Bohol港口經理James Gantalao在Tugade秘書的指導下,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維修,”PPA在一份聲明中說。

該港口現在可以容納28艘船,包括較大的海船,幾乎是之前10艘船的三倍。它還有三個滾裝,滾降(RORO)碼頭,用於對接登陸艇和駁船。

其空調客運大樓每天可容納約4,000名乘客,其前1,500名客運人員可提供兒童看護站設施和增強的安全設施,包括行李X光機和步入式金屬探測器。

港口的修復包括建立一站式商店,以便更方便地清關和支付港口費用; 修剪行人有人行道,照明系統,安全圍欄和大門; 並改善港口通道。

PPA表示,“Tubigon港口的修復是政府基礎設施計劃的一部分,以進一步發展薄荷島的經濟,該地區受到毀滅性地震的嚴重影響,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十億比索值得損失。”

Tubigon港口將作為穿越Tubigon-Cebu城市航線的海船的主要碼頭,以及從Bohol前往宿務的旅客的替代交通方式,反之亦然,因為其旅行時間短,交通時間繁多,價格實惠且價格實惠提供通往保和島任何地點的公共交通工具。

2

大型馬尼拉的水安全優先於MWSS

馬尼拉 - 大都會水務和汙水處理系統(MWSS)已將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以確保在未來50年內面對快速的城市化和人口增長,馬尼拉的穩定供應,MWSS管理員Reynaldo V. Velasco說。

他說,MWSS同樣致力於核心水專業人員的發展,導致水務機構去年獲得了著名的ISO地位。

過去的一年也見證了MWSS發起的年度百萬樹挑戰賽(AMTC)的持續成功,該挑戰讓自2017年項目啟動以來種植了超過一百萬棵樹。

他指出,種植樹木對於流域地區的恢復至關重要。Velasco表示,在去年召開AMTC認可和認捐日之後,MWSS已經為恢復和保護六個關鍵流域做出了巨大努力,這些流域獲得了來自各政府機構的100多萬苗期承諾。

MWSS與環境和自然資源部(DENR)可持續發展計劃(SDP)以及菲律賓國家志願服務協調局(PNVSCA)協調,共同努力恢復和保護六個關鍵流域。

去年,MWSS推出了從Carriedo到Balara的咖啡桌書:慶祝MWSS 140年和確保水安全,由Ramos家庭傳記作者Melandrew T. Velasco撰寫。

同樣在去年,水務機構公佈了用於MWSS生態旅遊中心的Palafox總體規劃,這是Maynilad和馬尼拉水務的聯合項目,慶祝與MWSS成功合作20多年。

Velasco表示,該計劃將把佔地79公頃的Balara Water Complex改造成一個四合一的休閒中心 - 水生態旅遊中心,機構區,綜合開發項目和冒險中心。

Velasco承諾繼續實施前任政府啟動的水基礎設施項目,並表示布拉幹散裝供水項目(BBWSP)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現已完成97%,並將於今年1月落成。

“或許,我們的客戶正在秘密地擔心有一天他們可能會醒來,卻發現他們的水龍頭已經幹了,”Velasco說。“讓我向他們保證,我們有足夠的供應來滿足客戶的國內和工業需求,”他說。

MWSS已將拉古納湖,蘇馬格河,卡里瓦大壩,瓦瓦河 - 新蒙塔爾班大壩和Tayabasan河確定為中期水源。在手上,長期來源是Kanan Dam和Agos Dam。

去年11月20日,菲律賓與中國簽署了一項貸款協議,為Kaliwa大壩項目提供資金。這是Duterte管理局的優先項目之一,該項目被授予中國能源。它涉及設計和建造一個60米高的大壩和27.70公里的原水輸送隧道。

由於MWSS認為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更快地提供充足和清潔的水,因此它提議開發所謂的ABC項目,這些項目可以在三到五年內完成,完全在杜特爾特總統的任期內。這些項目包括2018 - 2023年的MWSS水安全計劃,並將補充Angat大壩的現有能力。

這些項目中的第一個項目是Angat-Ipo-Norzagaray優化項目,該項目將利用Angat的未開發和水資源浪費估計為21釐米。正在對未使用的水進行可行性研究,該水可能產生至少800至1,200萬升每天(MLD)。

Bayabas大壩項目可以為布斯托斯大壩提供250 MLD的必然結果。這可以為為布拉幹省服務的呂宋清潔水開發公司的BBWSP提供額外的水。

此外,擬議的是Candaba多用途蓄水壩,可以作為Pampanga的防洪,灌溉甚至生態旅遊。Candaba項目可以輕鬆地為Pampanga,Bulacan和Tarlac省生產500 MLD的飲用水,並且可以與NIA在Angat的21,000 cms之間進行良好的交易。

根據Velasco的說法,即使在遭受包括7.2級地震在內的災難威脅中,MWSS的目標仍然是水上安全的大型馬尼拉。

本地和國際聯繫

2018年,MWSS加強了與當地和國際水組織的聯繫。它積極參加了在Leyte的Tacloban舉行的2018年PhilWater; 參加了世界水日開球活動; 並參加了CSC Fun Run,以啟動第118屆菲律賓公務員週年慶典的慶祝活動。

在加拿大駐馬尼拉貿易專員局和安大略省國際貿易部主辦的菲律賓安大略省水務代表團之前,Velasco還就菲律賓水和廢水環境發表了講話。

MWSS主席出席了在韓國大邱市舉行的第七屆亞洲水理事會理事會會議。在那裡,他與AWC和由市長Young Jin Kwon代表的大邱廣域市簽署了協議。這些協議的重點是促進水行業和解決水資源相關挑戰的解決方案。

在參加AWC BOC會議後不久,Velasco就訪問該國的亞洲水務委員會(AWC)總裁K Water Haksoo Lee的Cief執行官表示歡迎。MWSS鞏固了與AWC的聯繫,以改善馬尼拉大都會的整體水安全和廢水系統。

Velasco表示,MWSS將在馬尼拉舉辦2019年亞洲水務委員會BOC會議。

3

亞航昆明直飛菲律賓長灘島首飛成功

據《雲南網》報導:梁靜茹在這裡披上嫁衣,“臺灣音樂教父”羅大佑13年前獨自來到這裡,完成了傳世之作《美麗島》。這裡,就是位於菲律賓的長灘島,它被評為世界最美沙灘、世界一流熱帶海灘、世界最受歡迎海灘、世界上最細的沙灘……1月5日凌晨1時,亞航昆明直飛長灘島包機正式首航。

中國雜交水稻助菲律賓年增產240萬噸

中國雜交水稻助菲律賓年增產240萬噸

據瞭解,昆明直飛長灘島包機由雲南招商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昆明旅行社(國際)有限公司、雲南省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聯合雲南攜程百事通去哪兒旅遊平臺,昆明康輝旅行社,眾邦、經典旅行社等聯合推出,每週有周二、週五、週日三個航班,飛行時間約4小時,執飛機型為空客320。

以前前往長灘島,一般是先坐國際航班到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然後轉機到長灘島。如今,僅需四小時,便可以從北半球的冬季飛抵溫暖的海島,開啟最美海島度假模式。

長灘島位於菲律賓中部,以4公里長的白細沙灘、美麗貝殼及夕照馳名,曾被《孤獨星球》雜誌評為全世界最美麗的沙灘之一。長灘島是中國遊客前往菲律賓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據菲律賓旅遊部提供的數字,2017年共有200萬人次赴長灘島旅遊,其中,中國遊客超過37萬人次,是長灘島的最大客源。不過,自2018年4月26日開始,為整頓環境,長灘島實行了半年時間的封島。

長灘島是菲律賓眾多海島中最亮眼的一顆明珠,碧柔的海水、和煦的陽光、醉美的落日風帆以及一片長達四公里的白色麵粉沙灘享譽世界。每年的11-5月是當地的旱季,此時氣候宜人,陽光充足,海上風浪小,是海上娛樂、踏浪漫步、日光美浴最佳季節。

4

中國雜交水稻助菲律賓年增產240萬噸

據人民日報1月6日報導: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據瞭解,2003年菲律賓全國水稻平均單產為3.4噸/公頃,到2018年這一數字已經提高到4噸/公頃,稻米一年淨增產量240萬噸。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團隊根據東南亞國家土壤環境、氣候條件,研發出了與之相適應的不同品種雜交水稻。這些來自中國的“ 神奇水稻”為解決東南亞民眾的“吃飯問題”帶來了曙光。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畢生的追求和夢想。”“雜交水稻之父”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日前在回顧幾十年來的雜交水稻研究時如是說。

中國雜交水稻助菲律賓年增產240萬噸

上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戰略措施。東南亞多國自此開始推廣雜交水稻。袁隆平及其團隊根據各國土壤環境、氣候條件,研發出了適合東南亞國家種植的不同品種雜交水稻。如今,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都能看見大面積種植的中國雜交水稻。這些來自中國的“神奇水稻”為解決東南亞民眾的“吃飯問題”帶來了曙光。

菲律賓西嶺熱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坐落在馬尼拉以南的內湖省。上世紀90年代末,袁隆平團隊派出中國雜交水稻專家前往當地,與該研究中心合作開展實驗研究。近20年來,中國專家們在這片土地上,同該研究中心合作研發、推廣雜交水稻,不僅帶動了菲律賓水稻栽培技術的提升,增加了當地民眾的收入,也將中菲友誼的種子播撒在菲律賓民眾心中。

“從1999年起,我就跟著中國雜交水稻專家一起育種。當時村民們都不太相信這種可以大幅提高產量的'神奇技術',我自己雖然先種了,但其實心裡也在打鼓。”村民得利馬的家就在西嶺熱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附近的村裡。當年他和村裡一些“膽大”的村民一起,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種植了雜交水稻。“到收割季節,大家就發現雜交水稻的好處了——產量提高了!以前每公頃能收8噸稻穀,現在一下子就增加到每公頃11噸。”得利馬說,看到中國技術帶來的增產,村民們紛紛改種雜交水稻。“現在,我們的雜交水稻產量比過去常規稻提高了60%以上,大家的收入也不斷增加,我們非常感謝中國的'神奇技術',感謝中國朋友!”

隨著菲律賓農民對雜交水稻優勢的認可程度不斷提高,雜交水稻在菲律賓的種植面積實現大幅增長。多年來,中國雜交水稻專家和菲律賓水稻技術人員一起,利用中國雜交水稻技術研發出了“西嶺8號”等適合菲律賓生長的雜交水稻品種,並在當地成功推廣種植。目前,菲律賓400萬公頃的耕地中,超過1/10種植著雜交水稻。

實際上,在菲律賓傳播雜交水稻技術的不止中國農業技術專家,韓國、日本等國均派出了各自的水稻專家,但由於“西嶺8號”十分受歡迎,當地農民只認這一中國良種。在許多菲律賓民眾心中,“西嶺8號”就等於雜交水稻,雜交水稻就等於“西嶺8號”。在中菲農業技術中心前中方主任成良計看來,“西嶺8號”等雜交水稻品種在菲律賓的成功推廣種植,讓菲律賓認識瞭解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為兩國農業領域深入合作打開了大門。

菲律賓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該國糧食自給率在2016年已達到95.01%,較2015年增長6個百分點,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據瞭解,2003年菲律賓全國水稻平均單產為3.4噸/公頃,到2018年這一數字已經提高到4噸/公頃,稻米一年淨增產量240萬噸。按照每人每年消耗160公斤稻米計算,相當於幫助菲律賓多養活了1500萬人,約佔菲律賓總人口的14%。雜交水稻技術幫助菲律賓提高了糧食產量。

上世紀90年代初,越南就在北部地區試種來自中國的雜交水稻。產量高、抗病強的卓越性能,讓當地種植戶嚐到了雜交水稻的甜頭,越南農業部門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進一步推廣種植雜交水稻。

為此,中國雜交水稻專家多次前往越南南部糧倉——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實地考察水稻種植環境,並結合當地時常出現的乾旱、海水倒灌等自然災害,提出應對措施和方案。目前,中國專家研製的一些耐鹽稻種已在湄公河三角洲的堅江省、芹苴市成功試種,使當地民眾在艱難的種植環境中也能收穫優質的稻米。

此外,越南農業科研院所還積極參與中國的“熱帶優質雜交水稻在泰國等東盟國家的示範及推廣”等活動,分享中國科研單位水稻分子標記育種及抗稻瘟病、稻飛蝨相關基因等研究成果,交流以激光技術、光電識別技術、自動化和信息化等高新非農技術解決農業問題的“跨農業”新概念。

2010年,“中國—印尼雜交水稻技術合作項目”在印尼正式啟動,由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平高科)和印尼農科院聯合執行。該項目通過選育和推廣米質相對優秀、更適合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同時培訓本地技術人才,以實現糧食增產。當地百姓將高產的中國雜交水稻親切地稱為“超級稻”。截至2015年,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已推廣至印尼13個省份,每公頃產量高出本地品種一倍有餘。目前,隆平高科仍然在印尼紮根設點,積極幫助當地農民研發試種雜交水稻,並進一步將市場佈局拓展至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亮麗成績的背後,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為了使“熱帶先鋒”水稻種子紮根菲律賓腹地,袁隆平的學生不畏艱難,跋山涉水;在緬甸的熱帶雨林裡,袁隆平及其團隊常常要與旱地螞蟥及眼鏡蛇展開生死鬥爭……多年來,中國雜交水稻專家們正是這樣在東南亞地區默默奉獻著他們的芳華和智慧,幫助當地民眾更好地解決“吃飯問題”,為人類的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中菲建工網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觀點和立場。部分內容經網絡轉載,如有侵權煩請聯繫我們( 聯繫方式05925662200),以便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