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只要義氣不要命


歷史|只要義氣不要命


古人結交為義氣,今人結交為勢利。雖然有點武斷,但不得不承認,現在講義氣的人越來越少了。

行事莫將天理錯,立身宜與古人爭。這點真的應該向古人學習。生死事小,忠義為大。古人講義氣的最高境界,就是寧可捨棄自己的小命,也要將忠義進行到底。

中華文明數千年皇皇古典中,因為義而被後人牢記的典範俯拾皆是。


商朝末年,北方有個小國的君王叫孤竹君,育有三子:長子伯夷,二子名稱不詳,三子叔齊。長子伯夷和三子叔齊都不想繼承王位而相繼出走。很久之後,出走的兩兄弟終於重逢,共同商議找個地方定居養老。有人推薦周文王統治的周國國泰民安,是一個安身養老的好地方。於是兩人決定去投奔。因為那時的交通不便,兄弟倆到達時,周文王已經死了,周武王繼承王位。有一天他們剛好遇到周武王揮師討伐商紂王。兩兄弟認為附屬國攻打君主國,以下犯上,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於是勸解周武王停止戰爭,周武王怎會聽他們的?結果勢如破竹,周武王很快平定商紂,天下盡歸於周。

兩兄弟認為武王伐紂是違背忠義的行為,於是決定從今以後不與周朝的人來往,不與周朝的人說話,不種周朝人的地,不吃周朝人地裡長的糧食。為此他們倆隱居到了人煙稀少的首陽山,在山上挖野豌豆吃。兩個人光靠野豌豆肯定支撐不了多久,不多時日,兩兄弟最終餓死在首陽山上。

伯夷叔齊的故事自古以來備受古代先賢盛讚,在《論語》、《孟子》、《莊子》等經典的著作中也多處提及,伯夷叔齊不惜犧牲性命也要恪守君主之義的節操,歷經千年,仍熠熠生輝。


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左伯桃、羊角哀都很有才華,兩人關係一直不錯,聽說楚王招納賢人,兩人就結伴去楚國。

曉行夜宿,長途跋涉,當衣衫單薄的他們走到地廣人稀的東劉村時,原來帶的一點乾糧也即將吃完,又遇到大風雪。左伯桃擔心繼續這樣下去,兩人不是會被凍死,就是會被餓死,還不如把東西給一個人用,這個人或許還能活下來。羊角哀也同意左伯桃的想法,但兩人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讓對方死掉。第二天醒來時,羊角哀發現身上蓋著左伯桃的衣服,旁邊放著左伯桃的乾糧,但卻找不到左伯桃的人。後來才發現左伯桃已經凍死在附近的樹洞裡。羊角哀知道左伯桃是為了保全自己才死的, 他一邊抹眼淚一邊把樹洞封好作好標誌後重新向楚國出發。

羊角哀到了楚國之後,很受楚王賞識,被封為大將軍,但他心裡一直牽掛著左伯桃,便向楚王請求去拜祭左伯桃。羊角哀來到東劉村把左伯桃安葬好後,晚上就住在附近。晚上聽到廝殺聲,左伯桃託夢告訴他,埋在附近的荊柯經常欺侮他。第二天早上,羊角哀想去拆了荊將軍廟,但遭到當地人的反對。晚上他又聽到廝殺聲。為了不讓好友受欺辱,羊角哀來到左伯桃墓前,當即自刎,前去幫戰。

當地人很受感動,就把兩人的屍首合葬在一處,取名義氣墩,世代相傳。後來人也為兩人的義氣雲天所震撼,宋代詩人釋善珍的《死交行》詠歎的就是這個故事:生交無百年,死交有千載。百年追逐能幾何,千載義魄猶相待。死不知心,生交徒勞,指天誓日兒女曹。羊角哀,左伯桃,吁嗟此冢今蓬蒿。


晉國貴族趙氏家族以戰功起家,引起了另一位武將屠岸賈的嫉妒。屠岸賈在國王晉靈公的默許下將趙氏一家三百人全部誅殺,僅剩一名遺孤。

為了趙氏最後的血脈,孤兒的媽媽把孤兒託付給一位民間醫生程嬰,自己自縊身死。程嬰把趙氏孤兒藏在藥箱裡,企圖帶出宮外,被守門將軍韓厥搜出,韓厥庇護程嬰把嬰兒帶了出去,自己拔劍自刎。

屠岸賈得知趙氏孤兒逃出,竟然下令殺光全國一月以上、半歲以下的嬰兒,違抗者殺全家誅九族;為了拯救趙氏孤兒,程嬰遂與老臣公孫杵臼上演“偷天換日”之計,獻出自己的獨子代替趙氏孤兒。程嬰承擔“窩藏”的重罪被處死,還揹負了20年的罵名;公孫杵臼承擔隱藏趙氏孤兒的罪名撞階而死。

趙氏孤兒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被多種藝術手段改編過,也被搬上過小熒屏大熒幕,有著廣泛的國內外影響。趙氏孤兒講的就是是關於“義”的故事,傳達的就是中華民族千古不變的道義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關於“義”的說法有很多,而重義輕利一直以來就是主流思想,向來被推崇備至,而重利輕義從來就被人所不齒。荀子認為:“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孟子特別看重“義”字,他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總之,中國傳統文化關於義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的“先義後利”,甚或“捨生取義”。

而文明發展到了現在,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義氣去哪了?

光是這點,就應該好好向古人學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