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水滴石穿”

歷史典故“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的意思是水一直向下滴,時間長了就能把石頭滴穿,這句話後來被人們用來比喻說一個人的力量雖小,但是隻要堅持不懈,做事情就能成功。也有把“水滴石穿”說成“滴水穿石”的,它常與“繩鋸木斷”連用。

這個成語出自於《鶴林玉露》,講的是北宋時期樞密直學士、禮部尚書、大文學家張乖崖早年從政的一個故事。

張乖崖擔任崇陽縣令的時候,崇陽當地官風不正,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這種以下犯上、以小欺大之事。張乖崖認識到這一反常現象,就下決心進行整治。

有一天,張乖崖正在衙門周圍巡視,突然,他發現一個小吏神色慌張、步履匆匆地從府庫中出來,他就厲聲喝住這個小吏,到跟前他發現這個小吏的頭巾下藏著一文錢。

一番責問之後,小吏告訴張乖崖說這一文錢是從府庫中偷來的。

張乖崖把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杖打。

那個小吏非常地不服氣,他嘟囔道:“不就是一文錢嘛,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就是打打我,還能把我殺了?”

張乖崖一聽大怒,他宣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以警示他人,張乖崖當堂下令斬了這個小吏。

從此以後,崇陽地區的風氣大為好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