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瞭解我國的債券評級之前,問自己一個問題,什麼是債券評級,為什麼市場需要債券評級。許多人看到08年金融危機時,國際上大的評級公司紛紛馬後炮式地降低評級。於是有了很多質疑,評級真的有用嗎?

譚旺之前講過,社會分工使得很多人有了自己熟悉的一塊領域,也使得他們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停留於表面。但當他們需要購買其他人生產的產品時,卻發現自己在這個領域缺乏必要的知識積累,很容易上當受騙。

這時,中介就出現了,中介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產品購買方挑選產品,也幫助生產方推銷產品。

而在這過程中,中介也想方設法地提高自己的效率。通過對產品進行分級,讓客戶用更簡單的方法來挑選複雜的產品。可以說,評級的出現,是中介偷懶成功的標誌。

金融產品更是非常複雜的,債券的背後是企業,企業的償債能力的評估需要非常深厚的金融背景知識。為了讓想要購買債券的非金融專業的投資者更輕鬆地購買產品,債券評級就出現了。

通過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處理,用專業知識劃分產品等級,提高了社會的資金的分配效率。所以,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還沒有充分發展的今天,債券評級仍有很大必要。

而08年暴露出來的問題,是傳統評級機構(穆迪、惠譽、標準普爾等)或無心或無法有效評估系統性風險的問題。金融評級機構的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神仙,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可以預見到,未來,債券評級藉助科技的發展,會發生很大的變革。

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下面譚旺來介紹一下我國的債券評級的情況。

1.目前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是什麼?

我國的評級公司主要也是借鑑國外評級機構的方法,首先簡單的分為投資級和投機級。要注意的是,這些東西都是人為設定的,而不是本來有所區分的。

投資級細分為AAA、AA+、AA、AA-、A+、A、A-、BBB+、BBB、BBB-。

這些等級劃分符號,非常簡單,AAA為最高級,AA+,添加了個加號,是表示比AA級稍微好一點,其實就是多了一個等級出來。

投機級的則是BB+至C級。這些符合評定的依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下發的《信貸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規範》中的相關規定的符號及對應含義。從AAA到C象徵著企業償債能力和意願的不同,AAA級為償債能力最高、償債意願最強的;C則是最弱的。

2.債券評級方法背後的評估邏輯是什麼?

看到這些符號,它們背後是償債能力和償債意願。那麼又用什麼來評估債務人的償債能力和償債意願呢?

首先,我們要想到的是,不同的評級公司採用的方法應該是既有區別又有很大的相似處的。我們先把自己假想是債權人,想一下會從哪幾個方面去考察債務人的償債能力和意願。

我想的是,會先去了解一下債務人目前的負債情況,而他的資產又有多少?他以前借錢之後的情況如何?是按約歸還了還是有所拖欠?他的還債來源來自哪裡,穩不穩定?如果他的還債來源斷了,我能不能處理他的資產抵債?

這些都是一般人能夠想到的。然後我們要做的是,把這些列出來的情況,分別作為一個模型的多個因子,並進行評分。如果我們手裡有數據,就要通過數據來驗證我們的評分合不合理?也就是:評分高的債務人是否比評分低的債務人履約還債的比例更大。

看到這裡有些人會想到目前一些平臺的信用分數,確實是類似的東西,道理都是一樣的。評級公司也是找因子,做模型,跑數據,最後得出評分體系。

好的評級公司的體系做得更好,這個評級體系構成了評級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且不同的行業會有不同的評級模型,這是因為各個行業的具體情況不一樣。

這一過程其實是先定性分析,後定量分析的過程。定性還是定量,一些人對此有爭論。譚旺認為,兩者都是必要的。沒有定性的定量,可能會弄出一個沒有實質含義的假模型,只對過去有用。而沒有定量的定性,則往往太寬泛,難以精準的解決問題,模稜兩可。

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3.我國的債券評級歷史及債券評級公司。

我國的債券評級業務,1987年才正式起步,還只有很短的歷史。這是因為我國的債券業務也是很晚才出現的,債券評級自然要等有了債券之後才會出現。

在很短的歷史上,出現了很大的波折。1989年整頓金融亂象時,債券評級業務在很多地區一度陷入停滯狀態。而在1995年,又由於大量評級機構的出現,造成了一定的混亂現象。直到21世紀到來之際,我國的債券評級業務才進入加速發展時期。2005年,債券市場的創新,資產支持證券、公司債、中期票據、地方政府債、中小非金融企業集合票據等創新品種債券的出現,使得債券評級業務蓬勃發展起來。

我國現在主要的債券評級公司,在這裡列舉幾家介紹一下。

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創立於1992年,國際上排名第四,我國最大的評級機構。主要借鑑國際上最出名的兩家評級公司——惠譽和穆迪兩家評級機構的評級方法體系和經驗,他的持股中穆迪也佔了30%。我們來看一下他的評級方法,看是否與我前面介紹的一致,見下圖:

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如果你還想了解他的更加具體的評級方法,可以去去看這裡:

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我們從中也可以窺見,債券類投資重點風險應該是信用風險,而非如投資風險、利率風險和外匯風險等。把握好信用風險,就把握住了債券投資的核心。

國衡信國際信用評級中心有限公司:全球債券評級第五大,也是國內第一家向全球進軍的評級機構。被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稱為“穆迪的挑戰者”。特別是企業評級方面,居於全球領先地位。這家公司比較神秘,筆者沒有找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大公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大公資信是第一家向全球提供國家信用風險信息的非西方國家評級機構。這家評級機構的評級方法比較有特色,區別於以違約率為核心的只重驗證不重預警的西方和所有評級方法,大公評級方法以發行人償債來源對真實財富創造能力的偏離度為出發點衡量其償債安全度。

其實是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償債來源可不可靠這一點上。在下圖中,有其詳細的評估邏輯。

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譚旺:走進固定收益類產品之我國的債券評級方法及債券評級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