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

來到富春江畔的時候,黃公望七十多歲了。在此之前,他曾遊歷過許許多多的名山大川。


富春山居圖


富春江是浙江省中部的一條河流,長110公里。兩岸山色清翠秀麗,江水清碧見底,素以水色佳美著稱,更兼許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村落和集鎮點染,為富春江增色生輝。富春江一帶昔有"小三峽"之稱,"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在支流胥溪注入處,有"子胥渡口"、"伍子胥別廟"等古蹟。梁代文學家吳均《與朱元思書》中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一語道盡了富春江的奇絕山水。


富春山居圖


面對如此秀美的山水,黃公望的腿邁不動了。他決定就此停下,傾畢生之所學,將這奇山秀水收入畫卷之中。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就此拉開帷幕。

可這二百多里的山水,又豈是說畫就能畫的呢?對於五十多歲才開始學畫畫的黃公望來說,他更是不會草草動筆。動筆之前,他需要的是對富春江仔仔細細的觀察和思考。


富春山居圖


在附近的山村隨便找個地方住下來之後,他對富春江的考察和寫生便開始了。從此之後,在富春江邊,人們經常可以看見一個行色匆匆的老人,時而駐足觀望,時而低頭沉思,彷彿這茫茫江畔只剩他一人。那蒼翠的山色、清澈的江水,甚至每一塊山石、每一縷浪花都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心裡。黃公望在這裡觀瀾閱水、頓悟人生,把他七十年來的人生都定格在了這山山水水間。


富春山居圖


終於,他的準備工作完成了。在黃公望八十歲那一年,他開始動筆創作《富春山居圖》。我不知道他用的是什麼筆、選的是什麼紙,更不知道他用的是哪種技法,只知道當他決定落筆的那一刻,必定成竹在胸、氣定神閒。於是當筆與紙剛一接觸的那一瞬間,富春江一年四季的萬千氣象便如同夜空中那竟相綻放的煙花一般肆意地傾瀉開來,他所畫的哪裡是富春江,簡直就是一條奔騰不息的生命之河。若是有,我想當年在黃公望畫室周圍縈繞的,一定是一曲慷慨激昂的生命讚歌。

這一畫,就是四年。四年間,黃公望心無旁騖、專心作畫,將他一生的情懷與抱負寄於翰墨間。筆墨藏於心,他畫的其實不是畫,而是他的心。

黃公望四十多歲才踏上仕途,可官兒沒當多久就受人牽連、鋃鐺入獄,出獄之時已過知天命之年。眼看著人生已過大半,再無希望可言。黃公望絕塵而去,離開了那個曾讓他夢寐以求但又傷心欲絕的官場,準備遁入空門了此殘生。若不是忽然發現自己原來最喜歡的是畫畫,或許在中國歷史上就又將產生一位名垂青史的道人。

於是黃公望就真的去學畫畫了,這一學,還真的學出點門道來。連他的老師——元朝大畫家王蒙都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雖然那一年,他已經五十多歲了。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五十多歲才開始學畫畫的黃公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老師甩出了好幾條街。

八十四歲那年,《富春山居圖》畫完了。為了這一幅作品,黃公望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但這用生命完成的壯麗畫卷,黃公望並不曾想過要據為己有。畫完之後,他慷慨地把這幅心血之作送給了他的師弟吳用,然後心滿意足地閉上了眼睛。從此,人們永遠地記住了黃公望這個名字。


富春山居圖


有時候我也在想,要是黃公望功名順遂,那他還會不會學畫畫?或者即使他學會了畫畫,也不一定非要畫富春江。可是為什麼,這一切都這麼巧合——仕途落魄的黃公望去學了畫畫,學了畫畫的黃公望去了富春江,去了富春江的黃公望畫出了《富春山居圖》!或許,是富春江與黃公望真的有緣吧,也或許,黃公望的一生本就是為富春江而來。

著名學者錢文忠說,我們記不住盛唐時期的GDP是多少,卻記住了那麼多盛唐的詩人。唐朝留在人們心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唐詩,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不懂什麼是文化,但是我知道,每個人的人生不盡相同。有的人官運亨通、位極人臣,有的人生意興隆、腰纏萬貫,還有的人,雖一生窮困潦倒,但卻彪炳史冊、歷千年而不朽。

他是黃公望,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的作者。他的存在,讓我們的眼前閃過一道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