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行善卻沒有善果,做惡卻活得很好?

常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行善卻沒有善果,做惡卻活得很好?

在佛教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名詞叫“因果”,說到因果,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過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經常做好事的人,有些會突遭橫禍,或者過的很淒涼,而那些做盡壞事的人呢,反而大魚大肉,過得相當滋潤。

於是,就有一部分人開始懷疑因果的存在,覺得那是騙人的,為什麼好人沒好報!當然有些信眾會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不過說實話,因為那些報應都是未知的,所以很多人說這句話時,會覺得有點底氣不足,都是安慰自己居多。

其實,大家沒有很好的理解什麼是因果,因是起因,果是後果,在佛教看來,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有因果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前因後果,沒有無果之因,也沒有無因之果。我幫了你,這是因;你向我道謝,這是果。

常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行善卻沒有善果,做惡卻活得很好?

因果,並不是佛教發明的,因果是萬事萬物的規律,只是佛教發現了這個規律,加以歸納告訴眾生。《楞嚴經》有云,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來自受。

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因果是很單純的因果,就是上面舉例的一因一果,不過,因果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對一,因前復有因,果後復有果,什麼意思呢?因是起因,但它同時也是上一個因的果,果並不是結束,它同時也是下一個果的因。還是上面的例子,我幫你是因,但是前因是你摔倒了,再前一個因是雪天路滑,果也是一樣的道理,因果關係就是:

雪天路滑(因)→(果)你摔倒了(因)→(果)我幫了你(因)→(果)你向我道謝

當然,因果並不是這麼簡單的線性關係,世間萬物都是有關聯的,所以世上的因果也不是單一的。一件事物的發生,通常都是多重因所導致的,縱橫交錯的因素,造就了世間複雜的因果。雪天路滑並不必然導致你摔倒,你老實呆家裡或者你小心點,也沒事。

雪天路滑+你非得出門+你粗心大意→你摔倒了

常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行善卻沒有善果,做惡卻活得很好?

這樣分析,大家明白因果了吧,現在我們來說說,為什麼有時候好人沒好報,壞人過好日子。大家錯誤的認為,好人做了一些好事,就應當一生平安,但是因果是有關係的,不相關的硬是牽扯到一起,當然就說不通。

我幫了你,我是好人,下次你看到我有難,也幫我,這是因果。

我幫了你,我是好人,但是我幫的是個壞人,你誣陷我,這是多重因素的因果。

我幫了你,我是好人,但是我沒好好看書,考試不及格,這是兩個不相關的因果。

所以因果要好好分析,有些人捐錢很多,但是卻坐牢了,為什麼,因為他以前犯法了,捐錢並不能免除他犯過的錯,就像你欠了別人一筆債,大方的送了朋友幾個紅包後,理直氣壯地覺得自己還債了,這就可笑了,一碼歸一碼。

至於大家糾結的為什麼有些壞人沒有得惡報,前面我們講了因果是複雜的,有些人雖然做了壞事,但是他也有可能做了好事拯救了自己,比如有的人雖然很壞,大家不願意幫他,但是他對自己子女很好,或者幫過什麼人,那麼子女或者那些人也會幫他,在這些善緣的影響下,惡報並不會馬上應驗。

不過,善惡終有報,該還的總要還的。《西遊記》裡有一句: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太上感應篇》也有云,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惟願大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