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也是“管”出來的!

最近,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總能聽到有群眾在討論這樣的話題:“你知道嗎?獲得精神文明表彰的人,落戶時能加分呢!”“沒錯,找工作時還能優先錄用呢!”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天津市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條例》,引發了天津市民的廣泛關注。

基本道德要求上升為法律規範,文明言行舉止納入法治化軌道,成為新時代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共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一項重要舉措。

2013年3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個地方性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此後,貴州省、天津市,以及太原、杭州、鄭州、武漢、蘭州、銀川、烏魯木齊、晉城、無錫、寧波、溫州、紹興、三明、青島、威海等24個城市先後制定出臺了文明促進條例;河北省,以及瀋陽、南昌、濟南、長沙、廣州、昆明、淮安、揚州、金華、馬鞍山、龍巖、日照、淄博、襄陽、遵義、宣城等16個城市也在積極啟動文明立法進程。“為文明行為立法,有利於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武漢市文明辦一位同志這樣說。

文明也是“管”出来的!

《貴州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公益廣告。圖片來源:貴州省文明辦

文明也是“管”出来的!

各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地區情況和特點,在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和努力。

《無錫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重點治理行人亂穿馬路、遛狗不牽繩、佔道亂停放、公共場所大聲喧譁、違法搭建、亂倒垃圾等不文明行為。

《天津市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條例》,明確界定了個人責任,居民在境內外旅行、處理矛盾糾紛中應當履行的精神文明責任,以及個人可以依法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向有關部門提出批評和建議,有權勸阻不文明行為。

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對《河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進行了初審,在借鑑其他省市立法經驗的基礎上,將生活方式文明、公共秩序文明、旅遊文明、就醫文明等八個方面納入其中。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許安標副主任所說:“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體現到法律法規中,並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由‘軟性要求’轉化為‘剛性規範’,增強人民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和約束力,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有利於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

堅持問題導向

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關切

文明也是“管”出来的!

武漢開展“文明排隊、文明禮讓、文明出行”倡議活動。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更加強烈,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期待更多,對社會風氣、文明意識方面的要求更高。如何發揮好法律法規對維護良好社會秩序、樹立文明社會風尚、培育和諧人際關係的保障作用?

旗幟鮮明宣示核心價值觀導向。作為全國首個省級文明行為地方性法規,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貴州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規定了表彰獎勵道德模範,鼓勵支持見義勇為、慈善公益、志願服務、自願獻血等善行義舉,倡導文明出行、文明旅遊、文明服務、誠信經營等文明行為,為好人好報、德行善報提供製度保障,使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得到倡導和鼓勵。2018年12月1日剛剛開始施行的《昆明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鼓勵用人單位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文明市民、見義勇為人員、優秀志願者等先進人物。《西安市文明促進條例》創設性地規定了違法行為人通過自願參加與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相關的社會服務來從輕或者減輕罰款處罰的懲戒措施,以期達到立法的教育引導和人文關懷目的。

直擊痛點糾治不文明陋習。福建廈門人大法制委組成專門工作班子,向120餘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20多所中小學和幼兒園,以及有關部門徵求意見,在彙總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過三十多稿的修改完善,制定了《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將九項不文明行為列入重點治理清單,其中包括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佔道經營等市民普遍較為反感的社會陋習。《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明確規定,隨地吐痰、便溺,現場拒不整改的,將被處以50元的罰款。行人、非機動車違法出行、擾亂交通秩序的,也會受到一定的處罰。《銀川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規定,駕駛機動車撥打接聽手持電話或者向車外拋灑物品的,處50元罰款;不按照交通信號指示通行或者跨越、倚坐道路隔離設施的,處警告或者30元罰款;隨意橫穿馬路的,處警告或者10元罰款。

大張旗鼓發動全社會參與。只有充分調動起每一個公民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公民成為文明行為的踐行者,同時也成為不文明行為的監督者,才能讓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真正起到促進文明的作用。浙江寧波市開展了“市民最不能忍受的不文明行為”評議活動,受眾覆蓋超過200多萬人次,提出意見、建議2萬多條。河南農業大學林學院雷鋒站的青年志願者根據《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內容精心設計了50幅漫畫,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讓社區居民更直觀地知曉和了解條例。溫州、十堰等多個城市成立了市民監督團,發動百姓成為城市不文明行為的動態監控員。我們欣喜地看到,倡導文明、糾正陋習、監督整改……已經不再只是“有關部門”唱“獨角戲”,而是老百姓都在關心,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合唱”。

多措並舉優化環境基礎。《無錫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利用本單位場所、設施設立學雷鋒志願服務站、愛心服務點,為環衛工人和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員提供飲水、加熱飯菜、遮風避雨等便利服務。《濱州市文明促進條例》規定,大眾傳播媒介應當按規定刊播公益廣告。戶外廣告牌、電子廣告屏、地名牌、公交候車亭、建築圍擋等社會媒介設置公益廣告總量佔比不低於廣告數量的30%,並規範使用廣告用語,營造全社會鼓勵和促進文明行為的氛圍。鼓勵、支持、引導單位和個人以提供資金、技術、勞動力、智力成果、媒介資源等方式參與文明宣傳。這無疑是使優質資源更好地、更有效地服務於人民的有益嘗試。《太原市文明促進條例》規定,機場、車站、醫院、大型商場等公共場所應當配備獨立的母嬰室;女職工集中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可以按照有關規定配備獨立的母嬰室。道路廣場、公園綠地、商業經營場所、文化娛樂活動場所、體育活動場所、醫院、住宅小區等公共場所應當按照規定的標準配套建設公共廁所並保持開放。太原市民說:“身邊有了更多的與文明相關的設施,感覺整個社會環境都變得更文明瞭。”

綜觀各地紛紛打出的招式,共同的特點是堅持問題導向、著眼群眾關切,直擊痛點、問政於民;從制定《條例》的過程到《條例》包含的內容,自始至終都在響應群眾意願和期盼,都在著眼促進文明養成。

重在日常經常

讓法條入腦入心 讓文明如影隨形

文明也是“管”出来的!

市民在印有“落實《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辦法》建設文明美麗新紅古”的橫幅上簽字。圖片來源:蘭州文明網

文明不能只停留在文本條款上,更需要體現在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間。為了讓“法治”觀念入腦入心,讓文明促進條例融入老百姓生活日常,各地採取了多種方式。

在甘肅,蘭州城關區25個街道、相關單位深入社區和院落上門宣傳。一位市民在詳細瞭解《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辦法》的內容後深有感觸:“這個辦法出臺得好,它從個人的行為上、基本的禮儀規範上,都做了詳細的規定。作為市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爭取做一個文明有禮的蘭州人。”

在貴州,畢節市納雍縣在各村牆體上繪製牆繪,圖文並茂對《貴州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進行解讀,同時製作“一圖看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小摺頁,由各村發放到農戶家中,用適合農村的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讀。

銅仁市將《銅仁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學習作為全市中小學“開學第一課”“國旗下講話”必學內容,利用課外活動、鄉村學校少年宮等載體,舉辦專題講座、召開主題班會、舉行演講比賽等宣傳《條例》。

在浙江,慈溪市將《慈溪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內容編成小品、歌曲,搬上舞臺,20多場“文明進萬家”巡演活動,吸引市民近10萬人。

在山西,《晉城市文明行為條例》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上,全國道德模範劉平貴現場帶頭宣讀倡議書,倡議全民遵守《條例》,用模範形象帶頭踐行《條例》。

在福建,廈門曾厝垵的一條小巷子裡,有家賣冰棒的小店。當顧客們撕開冰棒包裝的瞬間,店老闆總會伸出手來,一邊讓顧客把包裝紙遞給他回收,一邊解釋:“文明條例有規定,這裡不能亂丟垃圾。”

文明也是“管”出来的!

南寧市南湖公園入口前的斑馬線上,文明與出行相隨。圖片來源:南寧文明網

在廣西,南寧南湖公園,看不到攀爬樹木、折葉摘花、損壞花草樹木及園林設施等現象,也沒有人在綠地上打球、停車、練車、堆物和燒烤。一位散步的市民說:“只要垃圾不亂扔,粗話髒話不出口,草坪不踐踏,鮮花不採摘,手、口、腳三管齊下,文明言行其實很簡單。”

在江蘇,“現在學校裡處處講文明,比如在學校就餐時,打飯的同學自覺站在黃線外排隊等候。還有,車輛在道路上禮讓行人、在小區裡不亂停亂放,這些文明規定都很好,讓我們的城市越來越文明瞭。”宿遷市實驗小學一位六年級的同學說。

在山東,威海市經區長峰馨安社區,社區居民也自覺揚起了文明條例的大旗。居民叢瑜,帶著自家的小泰迪狗“卷福”在附近廣場上遛彎,“卷福”身上戴著大紅色的牽引繩。提到最新的《威海市文明促進條例》,叢瑜表示,《條例》中涉及文明養犬的內容,也是給養犬的居民提的醒。

日積月累,耳濡目染。文明成為溫暖朋友圈的熱絡話題,規矩漸成日用而不自覺的良好習慣。各地《文明促進條例》裡的一個個法條,給不文明戴上“籠頭”,定下規矩,讓更多的人告別不文明、告別陋習,成為新時代擁抱文明禮儀的新人。

拓展創新

文明需要更多角度的監督管理

文明是什麼?它需要無數人在生活中的每一天給出答案。我們看到,除了《文明促進條例》,各地根據中央及有關部門部署,正通過法治化、制度化手段,努力將社會生活各領域的文明要求逐步精準規約,把文明的倡導與管理滲透到城市生活的各個領域,催生出更多的文明花蕊。

文明也是“管”出来的!

遊客在湖北恩施大峽谷參加撿垃圾換門票活動。圖片來源:湖北文明網

2012年12月1日,《湖南省志願服務條例》實施,標誌著湖南全省志願服務事業步入規範化、法制化軌道。

2016年7月1日施行的《武漢市旅遊條例》規定,武漢市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本市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實行信息動態管理,促進旅遊者文明旅遊。

2017年,《海口市星級志願者評定與激勵回饋暫行辦法》實施,對志願者嘉許激勵、星級評定、適當回饋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多樣激勵回饋普及全市超過26萬名志願者。

2017年,上海市出臺全國首個綜合性地方信用立法《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欠繳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社會保險費、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六類行為被認定“失信”。

2018年,陝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陝西省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條例》,其中規定,陝西人在省外見義勇為,也將能享受到在陝西省內見義勇為的待遇。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用“良法”保障“善治”

運用法治手段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

不文明、不道德、不誠信等突出問題

正在踩出一個個堅定的腳印

文明之花正在每個人心中燦爛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