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洗菜邊看農藥殘留,農藥感測智慧家電真的有效嗎?

用儀器來判斷還有沒有農藥殘留,可行嗎?

理論上是有機會的,但是實際上還有很多問題要被解決。以下我們針對這個產品的原理跟大家做些說明。我們根據現有的相關科技所做的推論。

每一種農藥,因為分子結構的不同,因此它們會吸收不同波長的光,就可以利用這個特性,來判斷水裡面有哪一種農藥分子,以及含量有多少。

比方說,這裡只是比方說喔,假設有一種農藥A ,剛好會吸收綠光雷射筆的光,那就可以用綠光雷射筆,試著打一道綠光射進洗菜水,然後看看這道雷射光通過之後,光的強度有沒有下降,如果有下降,就表示有農藥A 存在,而且如果洗菜水裡面含有越多的農藥A,就會吸收越多的光,那通過洗菜水的綠色雷射光的強度就會變得更弱一些。

同樣的原理,如果有另外一種農藥B 會吸收紫外光,就可以利用這個特性,打一道紫外光通過洗菜水,看看這道光是否有減弱,還有減弱的程度如何,就可以知道洗菜水裡面是不是含有農藥B 存在,以及含有多少農藥B。

當然,紫外光我們人眼是看不見的,而且光的強度究竟減弱多少,還是得要靠感光元件才能定量,不過其實有各式各樣的感光元件,可以用來偵測不同波長的光,所以說以農藥A和農藥B的例子,只需要挑選感光元件的偵測範圍,含蓋綠光和紫外光波段,就可以在同一臺機器上偵測兩種不同農藥。

怎麼知道含有哪種農藥?

農藥那麼多種,機器怎麼知道蔬果的洗菜水裡面有哪一種農藥?

這就要靠大數據量了。他們必須事先把所有他們已知農藥的吸收波長的資料,都存進機器中,而且實際運作的時候,要把每一種農藥的特徵波長的光都打進洗菜水,看看哪一個波長光的強度變弱,才找的到究竟是哪一種農藥出現在洗菜水裡面。

農藥檢測家電用的就是這個原理。偵測用的光源和感光元件在機器本體中,旁邊的管子就是負責把洗菜水吸進機器裡面,進行檢測。隨著洗菜過程中,流動清水會不斷把蔬果表面上的接觸性農藥溶出來並且帶走,蔬果上殘留的農藥就會越來越少,洗菜水裡面的農藥也會慢慢下降,而這臺農藥檢測家電,就會透過「燈光」以視覺化的方式告訴你到底菜洗乾淨了沒。

但事實上,真的有辦法這麼順利嗎?

你要的是確定洗乾淨的蔬果,還是夠乾淨的洗菜水?

理論上,如果蔬果上的農藥殘留量下降,在流動的過程中,洗菜水中的農藥量也會跟著下降,那這樣的推測可能就有意義。

但實際上,有可能蔬果上的農藥沒有被洗下來,這樣的狀況下,洗菜水中的農藥量就不會增加,如果有添加流動清水,那麼洗菜水中的農藥濃度就會下降,這時機器就可能告訴你「已經洗乾淨了」。但在這個例子中,實際上蔬果的農藥並沒有被洗掉。

因此機器如果要告訴大家,偵測流動的洗菜水中的農藥濃度,就可以回推到蔬果本身的農藥殘留量,廠商應該要出具明確的證明,不然這一切就是個宣稱,缺乏了合理的證據,這個產品也沒辦法提供「比直接用流動清水洗菜」更明確的額外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