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湘潭丨一次談話,喚醒“沉睡”多年的投標保證金

湘潭在線1月31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謝雨芬)“保證金還沒退?好,我們會盡快過來辦理,謝謝你們提醒!”前不久,湘潭房產集團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接到湘潭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打來的電話,對方督促其前來辦理一筆投標保證金清退手續。沒多久,這筆50萬元保證金就退回到了公司賬戶。

殊不知,這筆保證金已經在之前的賬戶裡“沉睡”了四年之久,與之類似的,還有450筆,涉及金額8000多萬元。如果不是及時清退,它們恐怕還會繼續“沉睡”。

按照相關規定,投標保證金應在規定時日內予以退還,短則幾日,最遲兩個月,為何有這麼一大筆保證金應退未退?為何現在又“舊事”重提?這還得從一次“拉家常”說起。

一次談話“牽”出鉅款

“走,今天我們到交易中心去看看。”2018年6月的一天,湘潭市紀委監委駐市發改委紀檢監察組組長趙正雲帶隊,來到監督單位湘潭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對領導班子成員和中層幹部開展廉政談話和賬務監督檢查。

“趙組長,有些工作我們推動起來感到很吃力,能不能幫我們支支招?”談話過程中,一位幹部向紀監組“訴苦”。這名幹部透露,該中心投標保證金賬戶目前滯留了數額不小的保證金,可是保證金清退需要代理機構申請、監管部門蓋章同意,該中心只是代收代退,沒有相關職責和權限。

“這樣吧,你們先把情況摸底造冊,我們也回去研究一下,再給你們答覆。”

回來後,紀監組專門就此召開會議商討。“此事屬於監管單位的具體業務,紀監組管還是不管?該怎麼管?”“依法退還投標保證金,是推進‘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減輕投標企業負擔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不能視而不見。”很快,大家達成共識:要管,而且要管好。

經過兩個多月的摸底調查,統計結果出來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從2015年成立至2018年6月30日期間,共有未退(轉)保證金752筆,金額11120.18萬元。其中應退(轉)451筆,金額8314.49萬元。

鑑於此事涉及到財政、國土、住建等相關監管部門以及各代理機構,且金額大,僅憑紀監組一己之力很難推動,紀監組及時向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胡衛兵進行了彙報。胡衛兵高度重視並指示,由市優化辦牽頭,成立清退小組,立即著手保證金清退工作。

集中力量組織清退

2018年10月24日,湘潭市依法清退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投標保證金工作會議在市紀委會議室舉行。會議下發通知,要求市優化辦會同市紀委監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市公管辦、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全市依法開展投標保證金清退工作。清退由此拉開帷幕。

“未清退的投標保證金涉及範圍廣、數額大、歷時久,情況複雜,”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史和平介紹,通過前期摸底統計分析,其中既有2015年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成立之前的歷史賬務,也有各縣(市)交易中心撤銷之前滯留的賬務,再加上未籤合同、項目停工、退付憑證丟失、業主單位人員變化等客觀因素,給退付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難度。“有的找不到人,有的因為數額小不記得,還有的甚至因為程序繁瑣直接選擇放棄辦理。”

針對不同情況,市清退辦按地域、監管部門、代理機構進行分門別類,制定了相應對策。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第一時間在官網、微信公眾號、中心大廳發佈清退公告,同時主動聯繫代理機構和投標人,告知清退事項。財政、國土、住建、交通、水務、環保、國資委等相關監管部門各司其職,全力做好清退工作,市財政局還專門下文,督促各代理公司及時開展清退。

在清退過程當中,重點、難點集中在工程建設領域,涉及277筆,金額2500多萬元。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市清退辦著重抓好10萬元以上保證金退付工作和原市建設工程交易中心轉交的18筆保證金退付工作。目前,僅有10筆因憑證丟失等客觀原因尚未完成清退。

通過2個多月的集中“攻關”,截至2018年12月底,共完成投標保證金清退437筆,金額8138.89萬元,完成應退(轉)金額的97.89%。

優化流程 建章立制

“清退不是目的,清舊賬不產新賬,防止保證金再度滯留才是我們的初衷。”湘潭市清退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保證金清退工作給大家敲了一次警鐘:“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不是一句口號,而應體現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上。”

為從源頭上開展防治,湘潭多措並舉,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簡化審批環節,建立清退長效機制。今後進場交易項目投標保證金,在中標公示期滿後,未中標單位保證金由交易中心從網上直接退付,不再需要監管部門蓋章同意。企業從報名到開標再到保證金清退,全流程實行電子化交易,既有效防止圍標、串標,也省去了來回跑的麻煩,提高了辦事效率。各行政監管部門建章立制,進一步加強對代理機構的監管。

清退保證金一事也讓派駐紀檢監察組進一步意識到加強日常監督和精準監督的重要性。2018年,通過強化精準監督,市紀委監委駐市發改委紀監組共發現監督單位廉政防控風險點184個,目前正在逐項化解當中。“派駐的目的不是查辦多少案件,而是要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在早發現上深化,在用好‘第一種形態’上深化,下功夫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趙正雲表示,作為“不走的巡察組”、監督的“前哨”,紀監組將繼續探索行之有效的監督方式方法,讓監督長出“牙齒”,讓高壓線“帶電”,堅決維護好監督單位的政治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