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昭通有多少美称?

古老而神秘的昭通历史源远流长,漫长悠久的历史为昭通遗留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悠久的历史肯定会拥有过很多美称,下面带你来了解一下昭通都有过什么美称。

古象之邦(史前):

从文物痕迹来看,昭通坝子留下了大量的品种繁多的古生物化石,从昭通市昭阳区太平办事处太平村附近出土的大量的动物化石,证明在距今300万~700万年以前,在昭鲁坝子里生活着大批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猴、鹿等哺乳类动物化石。因此早在六十年代,古生物专家学者就将昭通美称为“古象之邦”。

历史上昭通有多少美称?

僰人故里(西周、春秋、秦):

西周到春秋中期到秦朝昭通是“僰人”居住的地区,史书中将“僰人”记录为犍为蛮夷,以豆沙关悬棺为代表的悬棺葬传说中也认为是“僰人”留下的,僰道和僰文化在昭通的一些县是留下了许多遗迹和传说的,但是“僰人”在昭通生活的历史在史书上的记载也多是后来的推测和传说,同时“僰人”居住的地域也较广大,沿金沙江下游的今天川滇两省结合部的宜宾市和昭通市,僰人活跃的范围。在汉文史籍中初略统计,对西南各少数民族以“僰”相称的,共有28种,因此“僰人故里”不仅仅是昭通。

历史上昭通有多少美称?

世界白铜之乡(商周开始):

从昭通和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关系来说,昭通地域内很早就开始开采金属矿藏了,据1983年中国科技大学科研处编的《科研情况简报》第六期及有关论文公布,对安阳殷王武丁妻子妇好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检测,说明距今三千年前殷朝铸造青铜器的铜矿来自今天云南的永善和巧家一带。1735年德国人杜赫尔德在所写的《中华帝国全志》中提到:“最特殊的铜是白铜……只中国产有,亦只见于云南一省”。以永善巧家为中心的云南地域是“世界白铜之乡” 。

历史上昭通有多少美称?

五尺道枢纽: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以蜀郡太守李冰开凿僰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进一步经略云南,派常頞将李冰开凿的僰道延伸至今曲靖,史称“五尺道”。

历史上昭通有多少美称?

朱提古邑(西汉到唐天宝年间):

昭通是云南最早建制的地方,自西汉建元六年至唐天宝年间,今昭通以“”冠名,或为县治,或为郡治,或为犍为南部,或为犍为属国都尉治所,前后达800余年。

历史上昭通有多少美称?

西南奥区(清):

清雍正九年在完成改土归流后,改乌蒙为“昭明通达”之昭通。在昭通大规模移民垦殖,在昭通坝子兴修水利,同时,展开了大规模的银铜开采,昭通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辉煌时期,乐马厂银大旺,金沙江和朱提江水陆联运道整治,大规模京铜外运推进的水陆交通建设,带来了昭通商业贸易的繁荣,清乾隆、嘉庆年间,朱提银产量居全国首位,这一时期昭通经济社会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上的繁荣。这一繁荣因为采铜的“硐老山空”和朱提山银的开采结束而终结。

历史上昭通有多少美称?

第二春城(民国):

民国时期,昭通人在云南历史上政治影响深远,民国时期的三位云南最高军政长官都出在昭通,同时,昭通成为了云、贵、川三省边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志书记载:昭通县当时(现昭阳区)一望沃土,环峰若屏,长流如带,俨然中土名区。时重兵震慑,局势之宏敞,贸易之殷繁,城垣之壮美,为滇东道一大都会也,昭通当时为云南第二大城,是云南仅仅次于昆明的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二春城”“小昆明”等美称。这一时期昭通人才辈出,涌现了护国名将张开儒,爱国将领龙云、卢汉、曾泽生,国学大师姜亮夫等一大批雄才俊杰。

历史上昭通有多少美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